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远 孙倩 许畅 张淑婷 任为 郑晓彤 李杰
6月14日6时30分,山东省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受大陆暖高压脊影响,14-17日,山东省将出现高温天气,局部地区将达到40℃。
入夏以来,雨水居多,今年的高温天儿,比往年来的晚了一些。不久前,还有网友笑称,“把太阳踢到山东去”。这不,太阳就来了。
高温加持,白天边长,夜也边长了。在一场新闻发布会后,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伴随着这场高温,“动”了起来。纳凉点里人多了,饮品店里也“屯”上了冰块……当然,这场高温也助力麦收鸣金收兵。
公园成纳凉好去处
济南的公园不在少数。泉城公园、中山公园、百花公园、英雄山、森林公园……他们遍布济南市民周围,成为济南市民避暑纳凉的好地方。
晚上八点半,走进位于济南北部的华山历史文化湿地公园南门,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看到,来公园散步纳凉的市民络绎不绝。他们走在路灯下,情侣们牵着手,孩子们嬉笑着,老人则在安静的走着,还有不少跑步健身的市民匆匆在身边跑过。
傍晚的华山湖畔是凉爽的。14日晚,华山湖的温度显示牌上写着,温度25度。
“凉快、凉快,一进来就有感觉。”50多岁的程先生是老济南了,家就住在华山湖公园附近,“这里树多,又有湖水,非常凉爽,挺好。”
他表示,华山公园建成后,极大方便了附近市民的休闲活动。“每天晚上都出来活动,7点半左右,人非常多。这里一是环境好,再一个是安静。”
几颗繁星点缀,华山倒影湖中。近岸的地方有荷叶、水草铺垫,又有长长短短的桥跨越。这里曾是春秋时期的古战场,又是齐烟九点之一、入了鹊华秋色图的地方。走在其中,既感清凉,又有今夕何夕之感。
最高兴地当然属孩子们了。他们游闹嬉戏,乐个不停,最大的声音就是他们了。三十出头的霍先生一家搬来附近已经两年多,女儿已6岁,常来玩。小姑娘告诉记者,她晚上最喜欢来这里的水边玩。
记者也看到,晚上,景区的工作人员不停巡逻,保障游玩市民的安全。
15日下午三点,在位于二环东路的百花公园里,比一墙之外的街区气温明显偏低。公开资料显示,园内100余种植被,各类大乔木1800余株。
公园内绿荫蔽日,清风徐来,让人舒爽了许多。不少老人孩子前来游玩纳凉。一位老家莱州的老人推着小车里的孙女刚刚到了,她告诉记者,外面太热了,进来凉快不少。园内又有凉亭、长椅,不少老人聚在一起闲聊、听戏、打牌、下棋、打拳、跳舞……不一而足,甚至连几个乒乓球台也是在树荫下的。
在周边闹市之中,这里格外安静。走在树林之中,鸟鸣阵阵,也常闻有交谈的声音,却看不到人影,想必是被密林遮住。
“这里比在家吹空调舒服,亲近自然。”一位老人告诉记者。
泉水浴场“中午场”也火爆
6月15日上午11时许,济南东护城河畔的泉水浴场,不断有市民前来游泳消暑。走进浴场内,水浪声与说笑声掺杂在一起,几十名游泳爱好者汇聚在此。一位常来游泳的市民对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说,以往泉水浴场“中午场”人是相对比较少的,“今天气温高,再加上刚中考完,不少学生过来游泳。”
泉水浴场救生主管赖云涛告诉记者,早上6点,泉水浴场刚开门,来泉水浴场游泳晨练的人很多。“老年人晨练的比较多,一直到上午8点半。一般2点开始的“下午场”人会比较多,一些老年人午休过后会过来锻炼,到时年轻人也不少。”
记者得知,泉水浴场一般每天分四场:早上6点到9点为一场,之后工作人员会在浴场进行消毒、清理卫生;上午10点到下午1点为一场;下午2点到5点是第三场,“晚上还有个夜场,6点到9点。”
“来游泳的人数和气温关系很大。今天气温高,来的人就多,到35度高温,来的人就会爆满。气温在30度以下时,人就明显减少了。”赖云涛说,“场内人如果太多了,考虑到安全因素,到时就会控制进场人数。”
“每年从6月份开始,一直到9月份,是市民过来游泳的高峰期。进入7月份后,孩子在家长陪同下来的就多起来了,能占泉水浴场总人数的一半。从9月份到来年五一,来的多是常年坚持冬泳的中老年人。济南有泉水冬泳的习俗,有人游了三十多年了。”赖云涛表示。
据介绍,泉水浴场“是有记载的济南最早的露天游泳池。”2010年12月份,泉水浴场面向公众免费开放,便于市民、游客体验泉水游泳。
泉水浴场西侧不远处,炎热的天气没有阻挡济南市民取水的脚步。济南黑虎泉取水点前,围满了提着大桶小桶前来取水的市民。
不少上岁数的市民拉着小车,上面放着一个大塑料桶,带着家里的孩子一同来取水。一位年过六旬的市民说,“隔三四天过来一趟,习惯了,天热也得来。”还有一些外地游客,走到取水点前,赶紧把手里的瓶装水喝完,然后接一瓶泉水。来自江苏的王先生告诉记者,“济南的泉水很甜,今天终于尝到了。在这么热的天,喝一口冰凉的泉水,确实非常爽。”
冰饮、雪糕销量暴增
6月15日下午两点多,记者来到山师东路附近,由于天气炎热,路上的行人并不多,偶尔有人出行,也都躲在阴凉下,大家头戴遮阳帽,穿着防晒衣。
在一家奶茶店前,不少凉饮已经被做好,它们被摆放在显眼位置,等待外卖小哥前来取餐。“柠檬水已经卖没了,想要只能等明天。”店内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两天销量最好的就是柠檬水,因为又冰又甜价格还低,所以深受消费者喜爱。”工作人员说,“伴随着近段时间气温上身,这几天,店内冰饮的销售量呈爆炸式增长,尤其是午后,一个小时就能接到上百个订单,现在我们的用冰量迅速增加,每天都需要从总部补充大量冰块。”
在奶茶店外,一位前来取餐的外卖小哥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脸上戴着口罩,身上穿着长衣长裤,从上到下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的,只露出两只黑色的眼睛。这位外卖员姓孙,他告诉记者,“我昨天也在手机上看到了山东的高温预警,为此还做了不少准备,今天出门前,我不仅喷了防晒,还带上了一盒清凉油。”记者看到,在他的车把手上,还挂着一个透明的大水壶,水面上漂着几片茶叶,现在已经空了一半了。
“这两天是真的热,骑车也没有风,出汗就只能捂着。”外卖员小孙告诉记者,“以前天不热的时候,我们还会在路边找个阴凉地休息一会,现在我们直接去室内找有空调的地方休息。”他说,“虽然热,但我们并没有专门的补贴,还是按单子算钱,一个单子大概5块钱,比平时稍微贵一点。”
关于这几天的订单,小孙也有话要说,“这两天奶茶店和咖啡店的冰饮特别多,几乎占全部订单的一半,尤其是一些年轻人,他们特别喜欢喝冰饮,同一个地址,上午和下午能送两次。”
作为济南的老雪糕厂,济南群康食品有限公司近期也迎来了一年当中最忙的时候。总经理于小帆告诉记者,“由于今年夏天热的比较晚,所以整个山东雪糕行业‘起步’都比较晚,往年六月份以前,奶制品占市场主要份额,但今年奶制品的销量却只有往年同期的70%。不过受气温影响,今年冰类雪糕的订单量却很好。”
于小帆告诉记者,“从一周前开始,随着气温不断上身,我们雪糕的订单量就开始暴增,现在各类冰制雪糕都处于断货状态,可以说是供不应求,为了加量生产,工人也开始加班了。据粗略统计,我们现在每天能出货七十多万根冰制雪糕,相比去年同期上涨了大约30%-40%。”
高温带火制冰生意
高温天气来袭,济南不少海鲜店、冷饮店、奶茶店生意火热,也带火了周边制冰厂的生意。15日,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致电济南多家制冰厂,有制冰商户直言:“今天要货量就上来了,市区内得提前两小时预定。”
“吱~吱嘎~”正午时分,在山大南路一家水产店内,客人散去,老式单头挂扇吱呀作响,吹着热气。水产店店主陈先生擦着脸上豆大汗珠,将手里的冰块丢入盛放水产的泡沫箱、水产箱,转身时,他的黑色短袖被汗水浸湿了大片,“这鬼天气,风扇是不管用了,看看啥时候得装个空调了。人抗点热行,鱼娇贵,可不行,我看这几天都有高温预警,温度一高,鱼吃不消,影响质量,下午还得联系送冰的,备一点。”
“水产、蔬菜店的都只是用冰小户,一些奶茶店、饭店啥的,天一热,用量更大,活也多。”冷藏车主周先生告诉记者,入夏以来,他每日的基本工作都是从长清往返于市区内送冰的,货量大的时候,一日里两千多条冰块,要拉十来趟,“一块五公斤,我们厂里是10块起送的。”
“喂,哪位?哪里?要多少(冰)?”14日起,长清区一家制冰厂的销售负责人张先生电话就响个不停,“不好意思,我有点不太礼貌。不过,我这个电话就是专门要货的电话,一般也不用多说,说位置、要量,有货就专车送上门了。”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冰主要分为工业冰和食用冰两种,工业冰俗称大冰块、条冰,一般是由纯自来水冷冻而成,广泛用于海鲜食品、餐饮、卫生、工业生产;而食用则是用消毒食用水制成,用于食用、冷冻、配调饮料、酒店调酒、饮料冰冷等。
“往年高温预警一下,食用冰的销量就会有明显的增多,具体的数字我还没统计,不过量开始涨了,过两天可能厂里还需要增产。”张先生告诉记者,他预计,今年制冰火热的行情可能会持续至十月,“天气凉快了,市场会趋于平缓。”
送水工日人均“百”桶
“两桶水?”“几号楼?”“好来,十多分钟!”
正午时分,济南市历下区石岗子街的普利斯矿泉水水站,站长老卢顾不上吃饭,忙着接打一个又一个电话,手中的笔随话音落下,在纸上留下几个数字,“这是我自己发明的记单法,楼号、要什么水、几桶、多久,省得忙起来漏单、漏送了。”
6月15日,和不少济南市民一样,老卢也收到了来自济南市应急管理局的短信提醒——“济南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我市14—17日将出现高温天气……局部气温接近40℃。请广大市民注意生产生活安全,减少户外出行以及作业活动,做好防暑降温措施。”
“你这个电话打得不巧。平日里,这个点我都已经闲下来了,但今天怕是没时间跟您细说了。”寥寥数语,老卢便匆忙挂断电话,顺手将店里的手机充上了电,“今天一上午就走了180桶,附近单位的单多一些,不过居民家里也有一次要两桶的。昨天是多进了30桶,想着今天先应付着,看情况下午再去拉货也行。”
据老卢介绍,自14日收到高温预警提醒后,水厂就给各个站点下发了增加备水量的通知,就是为了防止突然居民们突然要水,怕供不上,“往年也是这样,都会提前备货。今天气温才刚刚上来,后边几天可能得再多加几十桶水。”
与老卢忙于点货、接打电话、记录订单的工作不同,老卢站上的送水工小谢则更靠体力“吃饭”,水桶搬卸、送货上门。入夏以来,小谢早早地换上了短袖,“爬楼实在太热了。”小谢说。
初见小谢,他一手老茧,胳膊肌肉线条十分流畅,臂力不俗。“我们站点客户多是老旧小区的居民和部分附近的商户、单位,大部分都没有电梯,像五楼、六楼这种,都是小谢一个人拎上去的,两大桶矿泉水就是近四十公斤。”老卢告诉记者,忙的时候,小谢一上午就得上下楼上百余次,“回来送空桶的时候,从来不喘大气。”
下午两点,暑气正盛,小谢手拎两桶16.8L的泉水送货上楼,“这一单,就在后边那个楼,五楼,能多赚两桶的上门费。”小谢告诉记者,昨日高温预警提示以来,他明显感觉订单多了,“昨天一下午就得送了一百五十桶左右。往日也就一百桶冒头。”
在历下区东关街道的另一处水站,深海泉水站,店员告诉记者,目前站上一天大概送水量在一百五十桶,“这两天也多了几桶,但总体变化不大。毕竟我们站点比较小,就覆盖附近这几个楼,虽然我们小区也有直饮水设备,但天一热了,再加上高楼层年纪大的老住户比较多,能送的都送上了,所以送水量也比较稳定。”
“附近的公司、单位平均要水都比昨天多了个二三十桶。天一热,办公室里用水量就上去了,要比冬春季节消耗得都快。”历下区另一家普利斯水站的送水工陈先生告诉记者,入夏后,遇上高温预警,他们就会格外的忙碌,“活基本上是冬天的两倍,往往刚放下空桶,下一单就又得出发了,上次有个办公楼的客户催着要水,八层的六桶水,是我一桶一桶扛上去的,回来后,晚上我肩膀疼了一夜。”
“忙起来,可能我还有帮手,但现在就我一个,一天三百多桶,我自己送。”小谢告诉记者,相较于肩扛手提的老旧小区送水,他更喜欢往单位里送水,“高层不仅能乘坐电梯,还能吹吹空调,那是夏天里难得的凉爽。”
高温橙色预警截至6月17日。小谢说,这几天,他算是有得忙了,“家里人还给我备了防晒的衣服,说是怕我晒伤,但我已经够黑了……希望能多跑两趟单位的活吧,天热,能凉快点。”
政府大院开放晒粮
确保颗粒归仓
为缓解农民晒粮难题,确保尽快颗粒归仓,近期我省多地乡镇相继开放机关大院供农民晒粮。高温来袭,不少粮食产区也抓紧机会抢收、晒粮。
德州市宁津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张敏告诉记者,“宁津县是我省粮产大县,全县小麦种植面积约7.7万亩,去年小麦总产量达到了六十四万五千多吨。今年随着气温升高,宁津县的小麦又到了成熟的季节。
从6月8日开始,宁津县就‘打响了麦收的第一枪’,到如今,全县已有大半小麦完成收割。”他告诉记者,“最近一周,山东天气持续放晴,温度一直维持在三十度以上,不少小麦还没有收割就已经达到了收储标准。不过也有的人也选择继续晒小麦,像今天这样的高温天气,只需要晒一天就可以了,非常快。”
为了让更多农民放心的晒麦子,宁津县不少乡镇政府也开放大院为大家提供晒粮场地。冯娇娇是宁津县张大庄镇副镇长,她告诉记者,“从半个月以前,我们就开始研究开放政府大院为农民提供晒粮场地的事了。一方面,我们希望农民能够颗粒归仓,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农民在晒麦子时,安全能得到保障。”
冯娇娇告诉记者,“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这件事,我们通过微信公众号、拉横幅、村干部宣传等方式向外宣传,第二天大院里就‘铺’上了一层金色的麦子。此外,我们还在大院里准备了各式各样的工具,有扫帚、耙子、木锨等,如果大家忙完了,还可以进我们的办公室喝水、乘凉。”
“最近天气好,来晒粮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因为温度高,晒一天就能收仓了。不少村民约好了顺序,一户走了另一户接着来晒。”冯娇娇告诉记者,“大家对于来政府大院晒麦子的事也很放心,之前有位大爷来晒麦子的时候还说,‘麦子放在这里,即使不看也不会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