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舒
目前,滨州学院有50余个航空类专业(方向),超专业总数一半(图片来源:学校官网)
近日,滨州学院拟同层次更名为山东航空学院的消息被网友们送上热搜。一个学校更名为何如此受关注,拟更名的背后又有何考量?
曾花数百万元买飞机
为了此次更名,滨州学院早已做好准备。
这并不是滨州学院第一次更名。据滨州学院官网信息,滨州学院是山东省人民政府直属的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54年的北镇师范学校,1958年升格为北镇师范专科学校、开始举办专科教育,1983年更名为滨州师范专科学校。1999年到2003年,滨州供销技校、滨州教育学院、滨州广播电视大学、惠民师范、博兴师范先后并入滨州师专,扩大了办学规模。2001年开始筹建滨州学院,2004年去(筹)获教育部批准。成功升本之后,滨州学院明确了应用型、地方性、行业性的发展定位,确立了走转型发展、特色发展之路。
一所“师范”院校为何跨专业领域转到“航空”?这还得从滨州市的航空航天产业布局讲起。2003年,滨州市委市政府就启动了航空产业,建成了国内第一个4C级标准通用机场,这是当时华东地区唯一的4C级A1类大型通用机场,具备开展飞机试飞、飞行体验、公务包机等通用航空业务的条件。在此大背景下,作为一所本地高等院校,滨州学院于2006年设置了飞行技术专业,成为国内培养民航专业人才的5所院校之一。这不仅填补了山东省本科民用航空类专业的空白,也是全国第一家培养飞行员的地方普通本科院校。
2015年,滨州学院花费数百万元从美国购入一架退役波音737-300客机,给学生当教具,一度成为网络爆点。2016年,滨州学院召开“滨州学院更名论证会”,拟将“滨州学院”更名为“山东航空学院”,以此为目标制定并实施“三步走”战略。至此,在国家引导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改革当口,滨州学院正式确定了建设以航空为主要特色的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目标。
目前,该校有50余个航空类专业(方向),超专业总数一半,航空类在校生超在校生总数一半。从“飞行员”到“空姐”“空少”,再到飞行器设计、飞行器制造、机务工程、空管与签派、机场运行、机场建设、航空物流等领域,其毕业生覆盖了民航主要产业链。作为国内培养民航人才的六大基地之一,滨州学院年培养飞行员400余人,培养体量列全国第四位。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显示,在国内开设飞行技术专业的学校中,滨州学院飞行技术专业与北航大、南航大并列三星。目前,滨州学院和山航、深航、海航等十几家航空公司合作,联合培养飞行驾驶、飞行安全、空中乘务等运输航空人才,尤其是山东航空公司,70%的飞行员都来自滨州。
一个优势激活一座城市
过去一提到滨州,人们大多想到的是黄河、冬枣、铝业基地……如今,其航空名城的牌子已底气十足。从2000年撤地设市,二十多年间,滨州市通过对接飞机制造企业,大力发展航空器制造、零配件制造、飞机维修等产业,加快形成以制造和运营为核心,向研发设计、保障维护、现代服务等全产业链延伸的高端产业体系,打造国内重要民航高端培训基地。
2020年,随着山东滨州—北京密云航线首飞,位于滨州沾化区的大高机场成为山东省内第一个开通短途运输业务的通用机场。这次首航,标志着滨州结束了没有民航飞机通航的历史,正式跨入航空时代。时任滨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宋永祥表示,滨州正式跨入航空时代,这既是滨州航空史上里程碑式的开创性飞越,也是为滨州发展插上腾飞翅膀的历史性时刻,更是392万滨州人民“航空梦”得偿所愿的标志性成果。目前,大高机场已建成了集机场运营、飞机制造与维修、飞行员培训、通用航空会展、空中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通用航空产业园区,航空制造、航空教育培训、航空物流等特色产业板块初具规模。
2022年,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搭载太空种子返回交接仪式在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举行,与航天员一起遨游太空3个月的22份太空种子正式入驻科技园区航天育种基地,用于解锁耐盐碱航天良种“核心科技”。
今年6月份,滨州经开区航空航天产业园(一期)开园,由滨州市国资委牵头,魏桥集团与滨达集团、国投集团、财金集团、开发区合作成立总规模100亿元的高端装备产业基金,引领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项目集群落地。
近日,全球首枚液氧甲烷火箭——朱雀二号遥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其中,由滨化集团承揽制造的两台设备成功应用于火箭项目,为国家航天事业发展贡献了滨州力量。
航空航天产业开新局
滨州市的发展机遇,是山东航空航天产业展翅腾飞的一个小小缩影。2022年,空天信息产业高峰论坛在济南举行;同年,命名为“泉城一号”的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济南成为国内第一个完成了商业航天“通信、导航、遥感”三个重要领域全面布局的城市。与此同时,济南计划将在2025年前完成所有100多颗卫星的发射工作,200余家空天信息上下游产业链从业企业已在济南集聚……
其实,自2006年起山东就已开始对航空产业进行全面布局,省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扶持政策,并鼓励各级政府结合当地实际大力发展飞机制造、航空培训等相关产业。如今,依托滨州、青岛、莱芜、济南等市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的既有基础,山东以形成以滨州为中心的制造业、以青岛为中心的运营服务业、以莱芜为中心的航空运动培训、以济南为中心的维修保障、以东营为中心的民机试飞交付和航油生产五大产业板块。
除了上述地市,烟台也在加快布局航天产业链。烟台市将航空航天产业列入“十四五”规划和制造业强市重点产业,初步形成以海阳市、高新区、开发区领建,龙口市、福山区协同的发展态势。烟台提出实施“9+N”制造业集聚培育工程,培育航空航天百亿级产业集群,依托航天513所等科研机构和企业,抢抓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大发展历史机遇。省内其他城市如聊城、德州、临沂也都在加紧布局航空航天产业。
山东的航天相关产业链更是非常完备,其中不乏关键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方面的头部企业和科研院所。例如,烟台市有航空航天产业关联企业34户,拥有航天513所、山东长征火箭、东方蓝天钛金科技、南山铝业等龙头企业,拥有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山东烟台数据与应用中心、山东省微纳卫星技术创新中心等重点科创中心6个;青岛西海岸新区落户签约单位包括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航空工业集团、中国兵工集团、中科院青岛航空技术研究院、山东海洋资源勘查研究院、欧比特卫星大数据产业基地等,涵盖航空航天、船舶海工、电子信息等高端产业领域。
如今,山东在空天产业领域加速崛起,各地市也因地制宜加快步伐,在追逐“星辰大海”的征途上,不断贡献着中国航天事业中的“山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