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豹评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视频  |  映像  |  周刊
首页>山东频道>综合 > 内容详情

梁岳壮美 山河锦绣 走进“水浒故里”梁山县

2023-09-19 10:39:41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洋 通讯员 梁言

黄河远上,清波安澜。从历史中走过,因传说而得名,沿大河以兴盛,伴华夏而腾飞,顺着黄河脉络,水浒故里见证了别样的壮阔豪情。今年3月,“沿着黄河看地名”寻访行动正式启动。此次,寻访之旅走进济宁市梁山县,共同见证“水浒故里、忠义梁山”的历史与发展。

“四地交界”的历史传承

沿黄河冲刷形成的鲁西平原向东一路疾驰,便能发现一座山突兀地浮现在广阔的平原之上,围绕这座山,黄河与东平湖分列两旁,多个城市于此接壤,一座小城横卧其间。据梁山县政协特邀文史研究员许安民介绍,山和小城都有着同一个名字——梁山,“不仅因山得名,还因《水浒传》而得名,这一殊荣在全国范围内仅有梁山县一个。”位居泰安、济宁、菏泽与濮阳四地交界,梁山县不仅具备着山水的秀美,还汇聚了周边多地的文化风貌于一身。许安民介绍,这种作为多地接壤独特的地理区位并非仅现在如此,而是“自古皆然”。

据了解,早在西周时期,梁山县部分位于须句古国治下。至春秋时期,梁山县境内开始出现其他文化主体的活动,除东部有须句国外,西部又作为晋国范邑治下,自此开始了其长期作为多地接壤的历史,“此后直至民国时期,梁山县一直为周边县域所辖,始终未独立设县。”许安民表示,“从战国时期的范、寿、须句邑交界,到秦汉时期分属须昌县、张县和范县,至清朝甚至出现了同时分属汶上县、寿张县、东平县等五县的夸张情形,“究其原因,梁山县‘山水环绕’‘水脉纵横’的地理环境与长期作为广阔湖泽的历史背景均脱不开干系。”

这种独特的区位使得梁山天然具备着异常丰茂的自然环境。汉朝时,此地为皇家猎场,汉文帝之子梁孝王十分喜爱梁山风光,经常来此游猎,“有说法认为,梁孝王死后便埋葬于梁山山麓。后为纪念梁孝王,此地由良山改名为梁山,这也正是梁山名称的真正由来。”许安民表示,围绕着这片山清水秀的土地,许多古县都会不约而同地选择于附近建立城池,“须句国的国都须句故城、寿张县的寿张古城、范县古城等均位于如今的梁山县境内。”如今位于梁山县的东张庄、寿张集、范城村不仅从名称上直接承袭了这些古县、古国,村内还保留有相关遗迹留存,“这些证据不仅证明了梁山悠久的文明史,也证明此地事实上是不同县域相互联结沟通的一处关键所在。”

令人惋惜的是,三国魏晋时期长期的战乱与隋唐宋元时期的数次黄河决口,使得梁山一带成为泽国,往日繁华不复,关于这段时期梁山的记载也由此变得极少。著名的“宋江起义”发起后,此地曾长期作为流民藏匿的处所,“到抗日战争时期,这一情况则发生了真正的质变。”许安民表示,1940年,中共鲁西区党委在六县边区接合部建立了昆山实验区,后成立昆山县,得益于梁山独特的文化禀赋和历史意义,梁山县最终取代昆山县出现在人们眼中。如今,政通人和的梁山县不仅展露出了其原本气候温和、水源充足、土质肥沃、适于居住的特性,也成为了保障黄河安澜的一处关键所在。

“水浒传说”的发源之地

伴随着被誉为“四大名著”之一的古代经典小说《水浒传》在世界各地的广泛传播,梁山也逐渐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标志走入千家万户,有关梁山的诸多“水浒”的传说也被广泛渗透入鲁西南的诸多地区,“以梁山为中心,多个县域都流传着水浒的传说。”许安民表示。当然,诸多关于梁山的质疑也被先后提出,比如对“宋江起义”的真实性与梁山的确切位置等。但对梁山本地人来说,梁山的文化与历史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水浒传》这部小说中出现了无数地名,如东平、阳谷、郓城、高唐等,其大致范围与如今地区相差不大。”许安民表示,这部小说本身便可以作为一本“地名词典”去使用。而同时,一些遗迹的发现则确证了梁山“水浒传说”的真实性。据了解,在梁山的摩崖石刻中,曾有专家发现了诸如“率兹水浒”等字样,而于万历年间雕刻于梁山的石刻中还有着“寇宋江尝结寨此山”的字样,这些证据均将宋江起义的大本营指向此处,足以说明宋江起义和这座名山的联系。

作为水浒文化的承载之地,相关的地名文化印记也渗透在如今梁山县的大街小巷,“在城区道路命名与更名中,我们依据梁山水浒文化和山水城市特色,在突出水浒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坚持南北走向道路以山命名、东西走向道路以水命名的原则,相继命名及更名了一系列街道。”梁山县民政局党组成员潘国良表示。走在梁山县内,水泊大街、梁山大道、水浒大道、公明大道、安民山路等主干道相互通达,既具备了水浒文化特色和现代社会气息,又体现了城市气势和精神。

9月17日,第十四届水浒文化节在梁山县正式开幕,14项系列文化活动先后举办,为人们献上了一场水浒文化的盛宴。“它们有的展现了水泊梁山的情景诗画,有的展示了精妙绝伦的传统艺术,不仅阐发了水泊梁山积淀深厚的多元文化,水浒地名文化也得到了广泛传播。”潘国良表示。

黄运相交的“河和之契”

作为重要的沿黄县,无论是曾经“水泊梁山”的盛景还是如今“两河交汇”的现状,都与黄河联系紧密,黄河的每一次变动都在梁山县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痕。据史料记载,自五代到北宋末,黄河曾经历3次大的决口,河水倾泻到梁山脚下,注满了地势较为低洼的区域,并与古巨野泽连成一片,最终才形成了梁山泊。至元朝,黄河在今河南省原阳决口,致使黄河全部夺淮入海,梁山一带被淤平,也使得梁山泊逐渐消失在历史中。“此后,黄河又数次改道决口,带走了梁山泊的同时,又带来了一段黄运相交的美丽故事。”

史料记载,清咸丰五年铜瓦厢决口后,黄河改道北徙,自梁山县国那里与运河交汇,双河携契北上东流,场景蔚为壮观。公元1891年,来自黄河的泥沙长期滚滚而下,南北运河河道逐渐淤积,北运河干涸。新中国成立后,根据省委开发南北大运河的指示,运河在国那里再次与黄河平交贯穿,并于此后完成了通航,形成了“河和之契”的壮美景观,后运河再次被黄河淤塞,现遗迹遗址犹存。

以河和之契为背景,山东于2021年创新启动“河和之契”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遗交流展示周活动,成为山东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代表性举措,为保护沿黄地区文化生态、助力区域内文化遗产活起来产生示范带动作用。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