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豹评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视频  |  映像  |  周刊
首页>山东频道>综合 > 内容详情

明朝“状元”的“学霸”人生

2023-09-24 13:15:47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许畅 通讯员 马翔宇

 

9月28日,《山左邦彦——明清画像里的家国情怀》即将在山东博物馆开展。“山左”,山东旧时别称;“彦,士之美称。”“邦彦应运兴,粲若春林葩。”届时,山东博物馆、青州市博物馆和昌邑市博物馆珍藏的近50幅画像汇聚一堂,在展示明清画像艺术流变的同时,再现山左先贤的神采风貌和家国情怀,其中,便包括明朝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的状元赵秉忠。而今,我们透过一幅画像,追溯这位明朝“学霸”的一生。

“第一甲第一名”

赵秉忠,字季卿,今山东青州人。高中状元那年,赵秉忠25岁。他生长在一个诗礼之家,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从小性情耿直,诚实好学,熟读四书五经,可谓少负奇才,整个家族对他给予了很大的希望。

早在少年时代,赵秉忠就显示出不同寻常的见地。当时,山东督学佥事刘毅在昌邑县组织院试,有人在鞋子中夹带小抄,被查出后给予严惩。此后,他让学生赤足进入考场。有一次,正值下大雪,天气寒冷,学子们光脚考试难以忍受,却敢怒而不敢言。彼时,赵秉忠挺身而出,赤足站在台阶上,质问刘毅:“公奈何因一不肖而困诸才?且贤者辟门之典固当尔耶?”刘毅大吃一惊,马上谢罪说:“吾闻过矣!”从此之后,考试取消了跣足进入考场的规定。

25岁时,赵秉忠参加了万历二十六年的科举考试,后被万历皇帝钦点为“第一甲第一名”。在面对万历皇帝后续的状元考问,年轻的赵秉忠不卑不亢,对答如流。言语中,既有对皇帝的尊崇,也有针对时事的见解,受到万历皇帝的认可,最终,他成为此次科举考试中的唯一“状元”。

全卷2460个字,没有一处笔误。赵秉忠的状元卷真迹,是现存海内外的孤本,为国家一级文物。该卷内容宏富,才情横厉,文辞华赡,精辟阐述了改善吏治、兴邦治国的对策,成为今天研究我国历史上科举制度和明史的重要文献材料。

官场浮沉

当初,在那张著名的答卷中,赵秉忠提到了‘实政’和‘实心’思想。他认为,要治理好国家,首先要立法,各种规章制度必须齐全。其次,要从皇帝开始以身作则,贯彻执行,依法治国。

赵秉忠的见地,并非停留在“纸上谈兵”。进入朝堂后,他开始施展自己的满腔抱负。他壮志满胸,一路升迁,不负众望最终坐到了礼部尚书的位置。然而,由于生性正直,赵秉忠得罪了朝廷中很多人。1622年,万历皇帝逝世之后,他惨遭弹劾,被罢免官职,返回青州老家。彼时,他的状元卷也随着他一同回到了家乡,后被家族视若珍宝,代代相传。

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赵秉忠愤懑抑郁而死,享年53岁。崇祯初年(公元1628年),朝廷为赵秉忠平反,恢复了他的官位,并追加为太子太保,按照大臣该有的礼节重新安葬。

回看赵秉忠的一生,他历经国家的兴盛到衰败,一生都在为朝廷而鞠躬尽瘁,与贪官小人斗争,用行动表现了他热爱祖国、关心人民的志向。透过史书,关于赵秉忠,显然还有更多的故事等待我们探索了解。

一幅画像

据介绍,明清两代衣冠像,延续了古代人物画“成教化,助人伦”的基本社会功能,通常在家族祭祀时使用,以追念祖先事迹,褒扬美德大功,这类画像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历史人物形象的真实记录。

在这张明朝画作中,赵秉忠头戴乌纱帽,身穿红色圆领云纹大袖官服,上面绣着文官二品锦鸡云纹方补,内穿白领中单,坐于中央。他身后的案几上放有花瓶、宝鼎、香炉等物品。明代以后,无论是宫廷贵族、文人雅士,还是乡野庶民,大家都很习惯在生活场景里有这样一种固定陈设,称为“炉瓶三事”。

一张画像背后,古人之貌犹在,却道不尽赵秉忠的一生浮沉。9月28日,我们通过《山左邦彦——明清画像里的家国情怀》,以一场展览为契机,走近这位“古代学霸”,同时感受一众山左先贤的神采风貌,看见齐鲁文化中那些厚重而闪光的图景。

(赵秉忠像明佚名绢本设色纵155.5cm,横99.5cm)山东博物馆供图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