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频道>综合 > 内容详情

【2023年终特刊】2023,我所见证的爆火淄博

2023-12-22 09:11:47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编者按

每当《山东商报》年终特刊——《看见》与您见面的时候,就又到了岁末。这一年,读者朋友们,你们好吗?《看见》首期,由山东商报深度报道中心为您呈上《2023—抵达》。

2023年,淄博烧烤燃起了春天里的一把火。烟火与觥筹之间,淄博成为“传奇”。2023年,旅游特种兵、文博热,是无数在路上的你们凝结成了文旅市场的不竭动力。2023济南(泉城)马拉松,“豪横”赛事包、百米济马流水宴,为“好客山东”增添了注脚。

这是诗与远方的抵达,也是经济发展的一次抵达。

2023年,胡鑫宇这个少年的名字,永远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2023年,我们也认识了火中救人的“济南好人”许亮。这是真相与担当的抵达。

2023年,河北涿州,这个北方图书库房重镇牵动了千万人的心。就在前两天,“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幕幕感人画面,也温暖了这个寒冬。这是爱与坚守的抵达。

这些关键词中,包含着2023年的一些信念,也终将成为我们生命的支点,一次次抵达。

◎郑芷南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孙倩

 

今年三月,正值春天时,淄博突然“火”了,手机页面里,跳出一条条弹窗,故事的主角是这座城市与它“韬光养晦”的烧烤文化,它来得匆匆忙忙,又风风火火,“进淄赶烤”成了一时风潮。

3月10日,领导说,“去趟淄博吧”,相比于其他工作,这可谓“福利之行”,谁不想在流量的风口浪尖上,在朋友圈配图一张烧烤,定位还是淄博呢?路上的我,还是低估了这次行程,原本“唾手可买”的火车票,变得不易得。

在淄博火车站出站口,一位大哥递给我一个抱枕,他欢迎我来到这座城市,因为行程不便,我又转手送给了一位女孩,那一刻,我厚脸皮地觉得我也“代表”了淄博。

我与“淄博烧烤”

作为一名外地人,我想我和“淄博烧烤”结缘较早。

2021年,两位同行姐姐说,带我从济南坐高铁去淄博吃烧烤,那时候,我有些疑惑地质问,“咋?别地方没有烧烤了?”她们只是笑而不语,后来才说,“味道是不一样的。”

我质疑调侃,但这并不耽误我坐在马扎上大快朵颐,远远吃得比她们多。那家店就是“牧羊村烧烤”,也就是今年“一座难求”的热门店铺。

那天,我们到得较晚,小葱没了,同行伙伴说,没有葱,就没有灵魂,她唉声叹气,颇有遗憾。于是,我拿了几个肉签,在大厅里乱转,锁定了一张桌子,终于换了他们众多小葱中的“一把”。

后来我还去了很多次淄博,毕竟一顿烧烤对吃货来说,理由已经足够充分了。

直到今年3月,淄博烧烤走红,起初,我看着网络上的热闹不以为意,以为它会和众多热点一样,慢慢沉寂,但它的热度直线攀升,当地政府的便民举措,更是直接将热度推向高潮,甚至一度有些“狂欢”之味。

接下来,我第一次以采访眼光看待这种我钟爱的食物。

“感受文化”

有人说,“淄博政府接住了这泼天的富贵”,但这背后,大约是他们夜以继日的努力和不计成本的“留客之道”吧。

正当红火,一家烧烤店老板说,最担心的是烧烤的走红来去匆忙,但淄博的答案却如同海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淄博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专门推出21条定制专线,国铁济南局安排加开济南西至淄博间往返“烧烤专线列车”,墙壁上彩色宣传页,记录着淄博烧烤的前世与今生。

车上,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宋爱香带领各区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以及热门景区负责人共同“投喂”乘客,羡煞了不少网友。

第二次去淄博采访时,买票颇难,甚至有点“一票难求”。在出站口,有人递给了我一袋煎饼,还有山楂球,我身边的姑娘手里握着花花绿绿的气球。

这是我从未见过的车站,它并不是单纯的高楼耸立,当时,我感觉这里像一座城市的中心广场,夕阳落日下,市民在这里嬉闹散步。

政府部门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我,以往,他们做过很多努力,想要宣传淄博烧烤,但收效甚微,但没想到这一次,机会从天而降,淄博烧烤搭上了一辆“顺风车”,风驰电掣地开到了食客们眼前。

在有限的接触中,我看见了当地很忙,我联系了很多部门,他们时常在通话的间隙中,还在处理工作,有些采访只能断断续续完成。

当地政府工作人员说,希望游客始于烧烤,忠于文化。于是,我在这里“感受文化”。

“淄博温度”

烧烤,粗犷豪迈,这就是它本来的样子,但足以将天南海北、各行各业的人聚集在一起,在烟雾升起的时候释放感情,欢声笑语或痛哭流涕,哪怕只是单纯大快朵颐。

在淄博,我遇到了一位河南来的姑娘,她只为一顿淄博烧烤,晚上就要回去,可她没有座位,于是我“化身”成山东人,请她吃了烧烤,看着她心满意足,我觉得身在淄博“与有荣焉”。

这一次,在牧羊村烧烤店,我看见老板杨本新很忙,他的手机一直在响,甚至没有安静过一分钟,他无奈地翻起了通话记录告诉我,自从走红,他每天甚至有几百通电话。他的店门前,排队的队伍会甩到很远,他拿着大喇叭开始“赶客”,“后面的不要排队了,去别人家吧,淄博烧烤都好吃。”他后来也告诉我,“淄博烧烤都好吃”。

3月时,淄博火车站老魏烧烤的老板曾叹息,烧烤的地位终于升起,但他忧虑,因为淄博烧烤已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共同体,他害怕出现“害群之马”,伤了这来之不易的口碑。但他更惆怅,这次走红怕是昙花一现,他就希望“淄博烧烤”这几个字能连在一起,就像人们提到“沙县小吃”一样。

四月,我再来到店里,仍然人来人往,老板笑了,他已经不再担忧,“只要游客来,记得吃顿烧烤就行。”

我想,烧烤人朴素的愿望,和城市的努力,大约也是一种文化。时隔多月,淄博烧烤“降温”了,但这座城市,曾创造了“淄博温度”,让我感觉十分温暖。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