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舒
近日,2023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总决赛获奖名单发布。山东大学代表队获金奖5项、银奖1项、铜奖2项,金奖获奖数量实现历史性突破,总成绩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通过走近参赛团队,揭秘这支“硬核战队”摘金夺银的背后故事。
国赛勇夺5金
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起源于2009年,是教育部最早主办的大学生双创A类赛事,也是目前全国性工程实践类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竞赛,每两年一届,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与制造强国战略,旨在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加强卓越工程人才培养。
2023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共设“新能源车”“智能+”和“虚拟仿真”三个赛道,太阳能电动车赛项、温差电动车赛项、智能物流搬运赛项、生活垃圾智能分类赛项、飞行器设计仿真赛项(体系设计与运用赛)、智能网联汽车设计赛项、工程场景数字化赛项、企业运营仿真赛项等八个赛项。
此次大赛共吸引了来自全国33个省区市近700所高校的数万名大学生参加比赛。为选拔出高水平队伍参与国赛,在本科生院、创新创业学院的指导下,山东大学工程训练中心联合管理学院、威海校区机电学院、青岛校区公共创新中心先后组织校赛选拔赛、省赛选拔赛等多级赛事。在154支队伍报名参加的校赛选拔中,共评选出63支队伍参加省赛;经省赛选拔,8支队伍代表山东大学参加大赛全国总决赛。
最终,山东大学代表队获金奖5项、银奖1项、铜奖2项。其中,参加智能物流搬运项目的两个团队共获得一项金奖、一项铜奖,参加生活垃圾智能分类的两个团队均获金奖。此外,获金奖的还有飞行器设计仿真和工程场景数字化两个项目;太阳能电动车项目获得银奖,企业运营仿真项目获得铜奖。在本届比赛中,山东大学的金奖获奖数量不仅实现历史性突破,总成绩也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压线入围决赛逆袭
在2023年工训赛的三大赛道中,“智能+”赛道全国总决赛于去年年底在长春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全国238所高校的371支队伍经过初赛选拔获得决赛资格。其中,智能物流搬运和生活垃圾智能分类两个赛项的国赛由吉林大学承办,来自全国的1437名学子在吉林大学国赛同台竞技。在这场竞争激烈的赛事中,来自山东大学“生活垃圾智能分类”组别的两支队伍不仅双双入围决赛,还都荣获了赛项金奖。
贾克鑫是两支代表队中唯一的一位女队员,正在山大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就读大三的她也是首次参赛。“去年12月,我们一行十二人抵达目的地长春后,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机器组装和调试工作,为两天后的国赛做准备。”贾克鑫说,“没想到,包括我在内,这期间大家接连发起了高烧。不过,没有一个人因此耽误进度,参赛机器在一片咳嗽声中调试完成。”
生活垃圾智能分类赛项以日常生活垃圾分类为主题,现场随机抽选任务种类及数量,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自主设计并制作一台利用智能程序及视觉控制技术完成自动分类的装置。“该装置必须能够实现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城市生活垃圾的智能识别、分类与储存。”贾克鑫告诉记者,“随着比赛拉开帷幕,我们组初赛的名次却并不理想,一度以为与决赛无缘。”原来,比赛现场使用的电池为橙色,外形也与普通电池有所差异,这导致贾克鑫所在参赛队的机器识别出现误判,将有害垃圾电池分入了厨余垃圾之中。“我们前期给机器建立数据集时,采集的电池样式都是市面上比较常见的几种,导致机器将比赛中橙色的电池识别成了胡萝卜。”
初赛时出现的失误,让贾克鑫和队员们的心情瞬间紧张了起来。为了第一时间获得晋级信息,小组成员们轮流在赛场外值班,等待公布成绩。“当天下午,当我们得知团队压线进入决赛的那一刻,大家忐忑的情绪瞬间得到缓解,激动得抱在了一起!”没留给自己太多庆祝的时间,队员们迅速调整心态,修改初赛期间暴露的问题,并顺利的完成决赛,最终夺得了金奖。
更换方案押宝摘金
“我在比赛中充分感受到了工程实践的魅力,自己能够运用工程知识和技能去动手解决问题。比赛也为我们这些参赛选手提供了交流和合作的平台,大家在参赛时实现思想的碰撞。”杨帅是山大机械学院2021级本科生,也是其中一支“智能垃圾分类赛项”参赛团队的队长。
回忆起备赛过程,从校赛到国赛,每一幕都令他记忆犹新,“2022年10月份,我加入了工训赛生活垃圾分类赛项的备赛团队,并在154支队伍参与的校赛中脱颖而出,杀入省赛。然而,在省赛结束后,尽管已经拿到了国赛入场券,但在和指导老师商量过后,我们团队毅然选择了更换参赛方案。”杨帅说,这是一个极为冒险的决定,因为从省赛结束到参加国赛,仅有不到一个月的准备时间。“省赛时,我们采用的是传送带进行垃圾分类。虽然这个设计方案顺利通过了省赛,但是考虑到抓取的精准性,最终我们决定将传送带改为机械爪。”
在紧迫的时间内,杨帅和团队成员们完成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在距离国赛初赛不到一周的时候,我们的方案仍在不断改进。这意味着,其他参赛队伍早已完成备赛项目,我们才刚刚起步。为了缩短差距,团队成员们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在搭建的简易环境中反复进行项目测试。”
事实证明,他们的这个选择是明智的。“国赛前两天,我们到达了此次比赛的城市长春。当地的雪化了一层又一层,我们机器的组装进度也在一步步推进。在最后的组装与调试之后,大家将承载着梦想与心血的装置送到了比赛区。”杨帅回忆,次日,在紧张的气氛下,几人稳扎稳打,顺利通过初赛,并最终取得了金奖,而机械爪这一环节的设计方案对夺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真正有价值的事情,都不是轻松舒服就能完成的,那些晨间的寂静、不眠的星光、清醒的克制、默默的坚持,还有暗暗许下的承诺,都记录着我们的努力。”
夺金“底气”何来
杨帅认为,团队的成功不仅仅是成员们的个人成绩,这背后离不开支持和辅导他们的同学与老师,“在最初准备校赛时,我发现相较于实践应用,自己平时的知识储备比较匮乏,而比赛恰恰考验着参赛选手较为全面的知识掌握和动手能力。在这一方面,上一届参赛的学长和学校工训中心的老师们给了我很多宝贵建议,也传授了参赛的实战经验。”
贾克鑫表示,“备赛过程中,在学校工程训练中心实习课上学习到的各种专业技能也给我们的机械设计打下了基础,例如3D打印、激光加工等。在工训各位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会了使用加工设备,对各种材料、加工方式、时间和成本等有了深刻的理解。”
培养出多个摘金团队、给了参赛学生雄厚“底气”的山大工训中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记者了解到,山东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始建于1949年的山东省立工业专科学校实习工厂,历经实习厂、机械厂和工程训练中心三个发展阶段,沿循“创业、建设、提高”的发展轨迹,至今走过了七十余年的风雨历程,现已发展成为学校大学生“知行合一,智能并进”的“通识教育基地、实践教学基地、创新教育基地、社会服务基地”。
山大工程训练中心拥有综合加工、综合拆装、安全技术、环保技术、汽车应用等一批学科覆盖面较大的特种训练模块,建成了由4个平台、13个模块、41个项目群、135个训练项目和37门训练课程组成的体现综合性大学办学特色的具有层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工程训练教学体系——“以基础训练、学科训练、综合训练、创新训练为四大平台,融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于一体,能力培养贯穿始终”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和训练项目已涵盖全校文、理、工、医、艺等多数学科,开设了无人机、木艺等实践项目,所列项目对学生全天候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