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频道>综合 > 内容详情

鲁菜传承 年味“食”足 在年夜饭里寻找山东的“年味”

2024-02-07 12:22:37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孙倩

春节将至,华夏大地涌动着归家的思绪,除夕当夜,阖家团圆,游子的漂泊感,终将在年夜饭团聚的时光里消融。作为中华饮食的重要来源之一,鲁菜是八大菜系之首,是北方菜的代表。如今,鲁菜早以一种生活方式,留存在一蔬一饭里,年夜饭作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餐,每一道菜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柴米油盐”里都是对过去的回顾和对未来美好的希冀,在年夜饭里,我们寻找山东的“年味”。

“鲤鱼跃龙门”

俗语称,“无鱼不成宴,无鲤不成席。”自古以来,每逢人生之喜,山东的宴席之上,总少不了鲤鱼的身影。今年,春节将至,恰是龙年,“跃龙门”造型的糖醋鲤鱼更将是年夜饭上的一道“压轴之作”。

作为济南传统名菜,糖醋鲤鱼算得上“鲁菜牌面”,极有特色,造型为鱼头鱼尾高翘,显跳跃之势,呈“鲤鱼跃龙门”之象。龙年将至,糖醋鲤鱼更将是当之无愧的应景菜品。

糖醋鲤鱼,色泽金黄,外焦内嫩,酸甜可口,香鲜味美。制作时更有讲究,改刀采用大坡刀,上面打七刀,下面打八刀,所谓“上七下八”。鲤鱼挂好面糊、热油下锅、快速定型,炸至时讲究三开:嘴开、鳃开、腹开,同时起锅烧油煸香蒜末,放兑好的芡汁,等鱼炸制金黄时,出锅装盘浇上芡汁。这一道菜,造型美观,鱼跃龙门,生活步步如意。

花饽饽里的生活味

在胶东,上千公里长的海岸线上,盛产名贵的海参、海胆、鲍鱼等等,更是孕育出了独具风格的胶东菜,年夜饭上,海鲜是不可或缺之物,但在这里,胶东花饽饽更是年货准备中重中之重。

胶东沿海花饽饽传统制作技艺是以面粉为原料,用简单的工具来捏塑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鱼鸟花虫等造型的传统手工技艺。花饽饽的制作从流程上来说,共十多道工序,其中,成型和描绘两道工序最难。它的“成型”不用模具,一双巧手加上刀、剪刀便是全部。面团最终塑出人物花卉、鸟兽鱼虫不同的图案,处处彰显着对生活的理解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有人道是,饽饽越花,日子越发,花饽饽做起来,这年味也就来了。在年轻人媛媛的花饽饽店铺,早早就有人预订了年夜饭上的“龙凤呈祥”花饽饽,希望这一年事事如意。如今,胶东花饽饽不单是一种食品,它更多用于庆祝、祭祀等民俗活动,人们常寄予不同种类的寄托,五谷丰登、阖家团圆、平安喜乐。

博山菜里的“香酥满口”

博山菜,是鲁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鲁菜特有的浓郁酱香和醇厚美味,又独树一帜自成一格,一向为人称道,可谓“家家半把刀,满城菜飘香”。岁末已至,博山人的年味自成一道风景。

硬炸肉是博山“炸货”中的代表菜之一,和博山炸排骨、博山炸小鸡合称“博山三炸”,是博山宴席中常见的行件菜,因用料单一实在,肉方饱满,当地人将大荤、大肉称作“硬菜”,故为“硬炸肉”。

炸货是博山人过年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美食,炸肉更是最受欢迎。猪里脊块用葱姜腌好,挂上生粉鸡蛋打成的稀面糊,下锅炸好后,金黄里透出酱油红,越嚼越香,正宜下酒。它是过节与待客的家常菜,这道菜曾令多少漂泊在外的游子魂牵梦萦。时至今日,多少博山人的年夜饭里,仍然少不得炸肉。

“文化年味”

《论语·乡党》有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句孔子的论述历来作为饮食名言,代代相传。孔府菜是​中国延续时间最长的典型官府菜,也是传统鲁菜的重要流派之一。有人提到,孔府菜,是鲁菜之中的文化品位担当。

公开资料显示,孔府菜是中国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宋仁宗宝元年间,孔府宴席遵照君臣父子的等级,有不同的规格,因人、因时、因事、因需而定。

史书记载,秦始皇焚书时,孔子九世孙孔鲋将《论语》《孝经》《尚书》等儒家经典简册砌于孔子故宅墙壁中,使其得以幸免。此菜取鲁壁藏书典故,选用抻面卷虾肉炸制而成,口感酥脆、口味鲜香。有益气健脾、清热解毒、清胃降火之功效。

“八仙过海闹罗汉”是孔府喜庆寿宴时的第一道名菜。原料多样,汤汁浓鲜,色泽美观,形如八仙与罗汉,选用鱼翅、海参、鲍鱼、鱼骨、鱼肚、虾、芦笋、火腿为“八仙”。将鸡脯肉剁成泥,在碗底做成罗汉钱状,称为“罗汉”。据传,当年在孔府,此菜一上席,随即开锣唱戏,一面品尝美味,一面听戏,十分热闹。

有孔府菜烹饪技艺传承人曾提到,孔府菜中,几乎每一道菜品都包含着儒家文化,都有属于自己的意义。平日里,在济宁曲阜,便吸引了不少海内外游客,春节将至,更是吸引了不少市民早早预订上这一桌文化气息浓厚的年夜饭。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