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豹评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视频  |  映像  |  周刊
首页>山东频道>综合 > 内容详情

当寒假遇上科技与“狠活”,小学生“大学行”

2024-02-29 09:34:45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舒

小学员们展示自己的科创作品

近年来,特别是在教育“双减”的大背景下,青少年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热情日益高涨。科创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如何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成长规律和教学规律下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思维、探索未知兴趣和创新意识?近日,山东大学的校园内举办了一届别开生面的小学生科技创新营,这场小学生的“大学行”,或许能给我们带来答案和启发。

利用大学实验室开展适合学生的活动

当寒假遇上科技与“狠活”

2月22日,在济南市中小学开学前夕,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工程训练中心内,来自全市40多所学校的80余名小学生正在举办首期寒假科技创新营的结业“游园会”活动。

济南市青龙街小学五年级学生丁振轩,自信地向同伴们展示通过操控机械臂完成垃圾分类的过程。“利用电脑编写程序并输入指令后,机械臂就会遵循设计口令,将画有不同种类垃圾的卡片,分别投入对应的分类垃圾桶中”,丁振轩一边讲解,一边调试着电脑程序。只见在他的操作下,操控台上的机械臂敏捷地抓取到一张随机摆放的示范卡片,卡片上画着一串香蕉的图案,“这代表着机械臂抓取到的垃圾是香蕉皮或剩香蕉”。随后,机械臂带着这张卡片快速移动至操作台的另一侧,这里并排放置着四个拳头大小、不同颜色的小型垃圾桶,分别印有“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的字样。机械臂将卡片精准地投放进印有“厨余垃圾”的绿色垃圾桶中,整个操作过程仅用了三四秒钟。

丁振轩告诉记者,看似简单的操作背后,其实是小学员们调试了无数次后才呈现出的成果。“像垃圾的种类读取,同一物品但颜色不同,识别结果可能就会有出入;有时候机械臂投放的精准度也存在差距,操作时可能偏左或者偏右,这都需要一次次耐心地修改程序,一遍遍地操作验证成果,直到呈现出的结果精准无误为止。”

同样选择机械臂课程的还有小营员温铭哲,他和组员完成的是“骨骼手术”操作环节。今年11岁的温铭哲从小学一二年级开始,就对齿轮联动、机械小车等游戏感兴趣。在得知此次开办科技创新营的消息后他便主动报名,通过3天的学习,和自己的小组成员一起完成了程序设计。在温铭哲的操作下,机械臂将一颗手术螺钉紧紧吸附并放置到模拟骨头的指定位置,然后干净利落地进行打孔操作,完成了口令任务。这是温铭哲首次接触和学习编程课程,了解到生活中的智能垃圾分类、无人药品售卖和骨骼手术等都可以通过电脑编程操作完成,近距离观察和操作真实的机械臂设备,这些初体验令他大为震撼。“这次我们所有的课程都是在大学校园内的实训室里进行,比起单纯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或是操作电脑程序,增加了很多亲自动手体验的机会,这让我觉得学习科学知识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播下奇思妙想的种子

为着眼拔尖创新后备人才早期培养,提升青少年科技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山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联合山东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共同举办了此次以“科学逐梦·智慧未来”为主题的公益“科技课”。在当天的闭营“游园会”上,小学员们手持任务卡,在5大课程区域游园打卡,全部完成即可获得结业证书。

记者从“游园会”现场了解到,此次活动为期3天,共设置了激光课程、3D课程、无人机课程、机械臂课程、木艺鲁班锁课程等5大课程,面向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前瞻领域。旨在利用大学实验室,开展适合中小学生的系列科技实践活动,讲授前沿理论,组织科学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挖掘科学潜质。

其中,深受小学员们“追捧”的机械臂课程,针对中小学对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教学需求,面向实际生活中的垃圾分类等应用需求,依托已有模块化机械臂及组件,让小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并完成协作机械臂及组件的装配,解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总体方案把控能力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在课程最后,面向垃圾分类、药品分拣等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形成不同解决方案,并组成不同模块化机械臂实践平台,学生通过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课程成果。

无人机也是小学生们喜爱的“黑科技”之一,本次科技创新营中的无人机课程聚焦无人机飞行与操控,带孩子们领略科技前沿,课程内容涵盖飞行原理、操控技术、结构拆装等,有助于锻炼孩子的空间感知、团队协作与创新能力,独立操控无人机完成任务的能力等。此外,孩子们还能在激光课程中了解激光的基本原理和加工工艺;在3D课程中学习3D打印的发展及应用;在木艺鲁班锁课程中认识榫卯、斗拱等传统建筑结构……这些课程设立的初衷,是为了让小学员们通过头脑风暴、合作探究、独立操作等方式,创作并完成自己作品的建模设计与打印,锻炼学生的创意设计、团队合作和动手操作能力。

山东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主任张恒旭告诉记者,本次科技创新营赢得了小学员和家长的积极反馈,“有家长表示,孩子每天放学回家会手舞足蹈地讲述当天学到的知识,对学习科技的热情大大提升。”

授人以渔,授人以“渔场”

“为小学生授课的是我们精心选配出的优秀大学教师团队,他们都有多项各级竞赛带队获奖经验,前期还专门进行了小学生学情摸底和备课,将高阶知识和技术进行‘低阶化’处理,转化成小学生能听懂的内容,以便孩子们能在短时间‘入门’。通过科技创新营的启蒙,提高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科学的兴趣。”张恒旭介绍,此次科技创新营课程专注于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课程目标指向创新素养,聚焦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创新实践三个维度;采用项目式的学习方式,从理论到实践,让孩子们充分体会到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新型材料等在未来创新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执教此次机械臂课程的是山大工程训练中心教师张庆,就在去年年底,他刚刚助力山大学子在全国大学生工训赛中夺得金奖。虽然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首次长时间深度地面向小学生授课,对他来说也是个挑战。孩子的理解力与成年人不同,为了让小学员们能更好地了解相关知识,他前期做了不少“功课”,选择更适合孩子的编程系统作为课件,并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大胆试错。“小学生的思维天马行空,表现出的求知欲也更加强烈,我希望孩子们不受既有知识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空间。在这里,我们可以将脑海中的创意想法亲手变为现实,拉近科技与日常生活的距离。”张庆表示,此次不少孩子在课程中表现出较好的科技素养,“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有编程基础或学习经历,超出了我的预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更不如授人以“渔场”。所谓“渔场”即平台,学生们在“渔场”中修炼获取“捕鱼”的技能。“创新应该是一个志趣驱动。我们带领学生做的这些科创项目,是为了让孩子们在老师的启蒙下去体验探究和交流合作,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推进基于探究实践的科学教育,激发中小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引导学生自觉获取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质、厚植家国情怀。”张恒旭表示,本次活动充分利用山东大学的课程优势、平台优势、师资优势,是高校服务支撑青少年科学教育的大胆尝试,“让孩子们能用所学知识在生活情境中解决真实的问题,努力在孩子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引导孩子编织当科学家的梦想,为国家培养杰出人才奠基。”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