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远 实习生 郭钰颖
志愿者讲解员现场讲解 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博物馆热”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如何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火起来,让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和传播,这已经成为很多博物馆面对的课题,而做好文物讲解工作是其中重要一环。据悉,山东博物馆成立于1954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座省级综合性博物馆,已经成为山东知名的游客目的地之一。日前,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走访了山东博物馆,了解文物讲解工作。
山东博物馆宣教部副主任王平:
创新打造多元讲解服务矩阵
“近年来,随着博物馆热升温,博物馆讲解可以说是供不应求。”据山东博物馆宣教部副主任王平介绍,山东博物馆特别设立“馆长讲解日”,形成了以馆长讲解为引领、专家讲解为示范、策展人讲解为先锋、专职讲解员讲解为主力、志愿者讲解为补充,智能语音讲解全线赋能的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讲解服务矩阵。
据王平介绍,省博的专职讲解员有28位,实行星级管理,打造了一支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专职讲解员队伍,并先后培养了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最美文化遗产讲解员、全国十佳讲解员、山东省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等。
据介绍,省博志愿者团队于2010年成立,累计至现在注册志愿者有2626人。“每年都会有一次志愿者招募。”省博志愿者来自社会各界,是一群热爱历史文化并愿意进行公众服务的人,每周服务不少于两小时,一年不少于96个小时,“我们还打造了‘小莲蓬’志愿服务品牌。”
“从去年6月份以来,山东博物馆以齐鲁文博讲堂为平台,邀请知名学者以海岱地区史前文明化进程、东夷文化、齐鲁文化、古城济南综论、泰山文化、运河文化、黄河文化等为主题举办了28场学术讲座。”王平介绍说,通过这一系列讲座的举办,讲解员和志愿者的业务素质,得到很大程度提升,更好地为观众进行服务。此外,讲解员每天早上都有例会主题分享学习,学习内容主要是从书籍、论文、交流学习等方面学习到的知识理论进行分享。每周五都有业务知识培训,设置固定主题,让每个讲解员都能分享探讨。
“讲解工作的第一要求是内容的准确性,在准确的基础上,才是个性化的讲解。”除了讲解准确外,讲解员还需要具有亲和力,需要和观众有很强的沟通能力,将陈列在展厅里的文物讲活,把文物背后的故事呈现给观众。
专职讲解员赵倩儒:
一定把山东故事讲好
赵倩儒是95后,是山东博物馆宣教部的一名讲解员。她在济南长大,大四的时候选修了一门课叫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她与山东博物馆结缘。“当时,章丘黑陶正好是一个调研项目,然后就去学习了,很有收获。我记得初中的时候参观省博,镇馆之宝就是黑陶。”赵倩儒说,后来她又去国外学习了博物馆学,回国后进入山东博物馆工作。
在赵倩儒眼里,人工讲解是博物馆必须具备的一环,“人跟机器毕竟不一样,人工讲解多了真实交流和互动,这个很重要。”
“通俗来讲,讲解员不但要和文物打交道,也要和人打交道。”赵倩儒说,讲解员不但要全方位了解文物,还要知道怎么跟观众交流互动。她举例说,有的讲解员具备丰富的知识量,语言表达能力也就是讲故事的能力非常强。也有的讲解员注重与实际生活结合,有的网红讲解员不但是考古学家,还是美食博主,将文物与美食结合起来讲就有很强的趣味性。
自2019年工作以来,赵倩儒主要负责常设展览及专题展览的现场讲解、研学教育活动、党史宣讲、讲解词编写等工作,去年入选了2023年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培养项目名单。
赵倩儒表示,山东是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发生过许多影响深远的革命事件,涌现出众多可歌可泣的革命先烈,谱写出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动人故事。她一定把山东故事讲好。
志愿者讲解员赵轶凡:
有一种责任感和自豪感
赵轶凡说,她和儿子是省博第一批志愿者“亲子档”。2012年春节期间,赵轶凡偶然知道省博要招第一批小志愿者,赵轶凡当即给孩子报了名。经过培训、考核,赵轶凡的孩子正式成了省博小志愿者。
为了鼓励孩子坚持,加上自身对文史的热爱,2013年,赵轶凡也申请成为了省博志愿者讲解员,成为省博第一批“亲子档”志愿者,迄今已经11年。“重要的是坚持,现在孩子大了,在外地上学,只要他放假回济南,我就跟他说,你要是能去还是去。”
赵轶凡介绍说,此后,志愿者里面多了不少亲子档。“讲解的时候,如果有父母带着孩子来听,我也会动员他们,可以带你孩子来一块申请做志愿者,就跟我们一样,就是这样大家把这个事情互动起来。”
“历史脉络不能乱,重点文物不能丢,重要知识点不能错。”谈起讲解,赵轶凡介绍说,这份工作既要规范,也要灵活。“我们的受众很丰富,我给一个最小3岁的孩子做过讲解,讲了大概5分钟,力求让他能听懂,比如展馆里的釜,我就给他从家里见到的锅开始讲。”
“省博有思齐讲堂,就是针对志愿者进行培训的。”赵轶凡介绍说,省博志愿者讲解员也在通过书本、讲座、游学、分享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水平。
“能够在这样的平台里面服务,然后把文物所蕴含的文化传播出去,我们真觉得有一种自豪感和责任感。”赵轶凡说。
志愿者讲解员黄永波:
让更多的人了解济南,了解山东
“你在任何一个展厅逮到穿红马甲的,大概都不会被拒绝。”省博志愿者黄永波有时会在小红书等平台上和观众沟通。
黄永波是80后,老家烟台,在济南上大学,随后在济南工作生活。他学的是工商管理,一直从事保险行业。怎么会对博物馆感兴趣呢?与时代有关。黄永波回忆,21世纪初,他开始在报纸上关注到济南有很多老街巷,媒体上也有百家讲坛这样的节目,整个社会有一种传统文化的热潮,慢慢引发了自己的兴趣。
“具体来说,是从瓷器这种器物开始的。”黄永波介绍说,由于喜欢明清瓷器,他开始了解瓷器的工艺、历史,“因为这个兴趣,自己又看了很多书籍,然后感觉打开了一个新世界一样。”
偶然的机会,他看到省博招聘志愿者,就报了名,没想到被录取了。在黄永波眼里,山东博物馆展厅设计越来越有吸引力,越来越符合观众需求。
“首先是喜欢。”谈到自己对博物馆志愿者讲解员的理解,黄永波说,在喜欢的基础之上,也要愿意去跟别人去交流,去学习分享一些新知识。据他介绍,省博常会举办学术交流,会请一些文博专家过来讲课,也对志愿者开放,是志愿者提升水平的好机会。
“通过我的讲解,让更多的人了解济南,了解山东。”这就是他的工作目标。
社会讲解员王大同:
文博旅游最辉煌的时候还没到来
文博热也让很多导游转向了博物馆讲解,王大同就是其中之一。王大同是80后,济南人。读大学时,学的是旅游管理,从此进入旅游行业,一干近20年。
说起文博热,王大同想起了小时候,“小时候逛博物馆,总是有这样的反应:这个东西是金的,这个东西是银的,皇帝家怎么这么有钱,我们总是在物质上去看那个博物馆,现在我们更多从文化和精神价值方面去看。”王大同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意识到,传统文化是需要学习、传承并传播的。
文博热也提升了济南的旅游市场。“最初,济南就是一天游,我们带领游客逛逛趵突泉,看看大明湖,待半天就去泰山、去曲阜了。”王大同介绍说,这两年,随着文博热,济南变成了两天游,除了济南三大名胜,又加入了一些人文旅游目的地,像博物馆、美术馆、府学文庙、老街巷等也都成了热门景点。
作为一名博物馆社会讲解员,王大同说,首先要符合博物馆的规范。其次,讲解员不但要对讲解的历史知识熟知,还要是“播音教师甚至话剧演员集合一身的从业者,让观众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谈到未来发展,王大同说,文博旅游“吃饺子还没见馅儿,最辉煌的时候还没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