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豹评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视频  |  映像  |  周刊
首页>山东频道>综合 > 内容详情

山东“文旅+” 打造“红绿蓝古今”多彩旅游

2024-03-25 10:43:33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庆英

 

新增4家5A级旅游景区,旅游景区总数和5A级旅游景区数量分列全国第一位、第六位;全省规模化开展乡村旅游的村庄达3500多个,培育创建6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镇、48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5个旅游民宿集聚区、77个省级精品文旅名镇、246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043个景区化村庄;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扎实推进,181个项目纳入省级重点文化和旅游项目库;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8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42家,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总数居全国第一;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目前,有省级及以上工业旅游示范基地93处,体育旅游示范基地31处,生态旅游示范区10处,山东省生态旅游区20处,生态旅游区培育单位30处……一个个数据,既是自2018年以来,山东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工作取得的成效,也是山东各地扎根本土特色,深挖旅游资源,坚持保护与开发协同并进的结果。其中,济南对齐长城遗址的活化利用,青岛打造的旅游资源普查样板,泰安“串珠成链”的做法,临沂“红绿蓝古今”的多彩精品旅游体系,以及聊城“旅游+”工业、研学、体育的深度融合,便是最好的例子。

济南

活化利用

建设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

全长641公里的齐长城,其中218公里在济南境内,占总长度的1/3。而齐长城的源头就在济南长清区,比秦长城早400余年,所以济南素有“齐长城之起点,中国长城文化的源头”的说法。

据了解,济南境内有齐长城遗产保护点108处,其中,锦阳关和青石关是两个重要的关隘。锦阳关段是齐长城保护最完整的一段;青石关是古齐都临淄的南大门,地势险要,素有“齐鲁第一关”之盛名。沿线有著名的夹谷会盟、管鲍分金、“一鼓作气”等历史典故,有孟姜女哭长城、章丘芯子、五音戏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济南段齐长城位于泰山北麓,沿途有山川河流、森林草地,自然生态优美。基于此,济南抢抓国家文化公园重大文化工程机遇,围绕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以策划打造项目为重点,聚力打造保护传承、文旅融合、品牌弘扬样板,推进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为此,济南建立工作专班,多次到齐长城沿线调研齐长城遗址保护及重点项目建设,将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纳入专项督办事项、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目标考核、纳入全市重点项目观摩评比,推进重点任务落实。

同时,济南坚持保护优先,致力于打造文化保护传承样板。进行安全隐患大排查,基本摸清全市108个段落保存现状和管理使用情况,实行分级保护;加强对齐长城重要点段修缮保护及展示,先后开展源头保护展示、青石关及东门关保护等10余项工程,其中源头保护工程将“高强无机纤维材料”用于夯土层墙面保护,创造了岩土文物保护新经验,被评为“中国文物保护示范工程”;实施“文物安全天网工程”,设置保护公益岗264个,构建上下联动、全域覆盖的文物保护格局,落实文物安全保护责任制,提高齐长城整体管理水平。

致力于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样板的济南,向来注重对齐长城遗产的活化利用。齐长城锦阳关段保护利用项目,依托锦阳关段长城遗址,打造省内首个集长城保护、文化传承、文旅康养、乡村振兴等于一体的大型国家长城文化公园,被列为国家“十四五”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重点项目,目前,运粮河道景观提升项目已基本完成。同时,加强原有景区提档升级,推进景区建设,依托沿线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镇(村)、“乡村记忆”工程传统文化村落及其他有关村落发展乡村旅游,建设6个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集聚区。借助民宿业发展的良好历史机遇,大力促进齐长城沿线民宿业发展,建设了若谷山居、时养山居等主题民宿98个。

青岛

深耕资源

打造旅游资源普查样板

作为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青岛拥有山海城一体的独特风貌、传统与现代交融的鲜明文化特质和完备的旅游配套服务,旅游资源丰富。经过多方联动,应普尽普,目前,青岛共梳理普查旅游资源单体10596个,摸清了资源家底,夯实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为了打造旅游资源普查的样板,青岛因地制宜,邀请多领域专家精准把脉,组建了专家组,涵盖旅游、生态环境、地理学、生物学、遗产保护、风景园林、历史文化、建筑学、国土空间、经济管理与遥感信息技术等专业领域,保障了旅游资源普查的科学性。

为了做到“不重不漏、全面普查”,青岛邀请全民参与,面向广大市民、游客和有关单位征集旅游资源单体线索,结合青岛市地域文化特色,深度挖掘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文化资源,深化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关联融合,科学准确划定海洋文化、近代建筑遗产文化、影视文化等6个特色文化调查区,探索优化多类型、跨区域旅游资源的空间聚合开发。

下一步,青岛将结合文旅新业态、新场景、新产品叠加不断持续涌现的新特点,进一步摸清摸实资源家底,活化普查成果运用,真正让青岛文旅资源宝库查得实、评得准、用得好,为全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岛力量。

泰安

“串珠成链”

加快旅游景区提档升级

坚持串珠成链、山城联动、全域融合、转型升级……去年以来,泰安不断整合旅游资源要素,创新提升项目层次,激励景区发展转型升级。

对3家智慧旅游样板景区、7家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示范景区进行扶持,对新评定的国家5A级、4A级景区,分别一次性给予200万元、80万元奖励……通过一系列政策激励引导,泰安不断激发景区焕新活力。

同时,发挥泰山龙头作用,串联21家景区重点打造10条推荐线路,创新推出“发现不一样的泰安”泰山+惠游套票等,整合资源“串珠成链”,推进景区多点开花。“串珠成链”经验做法被作为督察典型改革案例在全省推广。

顺应旅游消费新需求、新趋势,不断提升景区创新能力,以项目“一子落”、带动消费“全盘活”,打造聚集人气核心载体。比如东平大宋不夜城,倾力打造集夜游、夜食、夜宿、夜购、夜赏、夜娱于一体的文旅体验模式,2023年“火爆出圈”,共接待游客299.05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5278.56万元。

推进生态停车场建设,完善景区标识、道路等设施,推进智慧景区建设,成立由市长挂帅的领导小组,设立由相关市级领导牵头的7个优化提升工作专班,大力开展旅游环境优化提升集中行动……为提升景区服务质量,泰安不断完善设施配套服务,大力推动旅游环境持续提升。

据悉,泰安将大力实施百家景区创建行动,2027年全市A级旅游景区达到100家。

临沂

“红绿蓝古今”

多彩旅游释放沂蒙IP魅力

近年来,临沂立足资源优势,着力构建“红绿蓝古今”精品旅游体系,释放沂蒙IP魅力,打造特色旅游目的地。

坚持红色引领,打造红色旅游新高地。临沂是孕育沂蒙精神的红色热土,基于此,临沂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点线面”立体发力,红色旅游蓬勃发展,全年推出《跟着团长打县城》《临沂往事》等红色演艺60余部,群众性小戏小剧展演在全国推广,建设红色驿站7处,全力打造“1+5”红色旅游高品质廊道,建成“红色沂蒙”智慧运营平台,已有100余家同业机构入驻。

坚持绿色打底,谱写乡村旅游新篇章。为此,临沂不断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实施“三个一批”,创建一批典型、发展一批民宿、培育一批业态,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其中,顺应Z世代“微度假、慢生活、深体验”的需求,培育新业态,打造新场景,农耕研学、帐篷露营、房车营地、树上民宿等业态产品备受游客青睐。

坚持蓝色添彩,实现城区旅游新突破。发挥生态水城优势,启动“蓝色”旅游,打造“水韵琅琊”,成为新亮点。利用长期闲置的原万兴都商圈空间,文化赋能焕新为“灯火兰山·新琅琊”不夜街区,国潮演绎琅琊文化,自去年6月开放以来累计接待440万人次。建成开放琅琊古城,完善提升沂州里街区,带火了城区旅游,拉动了夜间消费。

同时,临沂还发挥中国地热城的优势,提升观唐温泉、奥华温泉、知春湖等温泉主题景区,推出温泉康养系列产品,推进汤泉旅游度假区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下一步,临沂将进一步打造“亲情沂蒙”服务品牌,为文化旅游强省建设贡献临沂力量。

聊城

“1+1>2”

创新文旅业态

立足黄河、大运河交汇独特优势,创新利用丰富文旅资源,实施“旅游+”和“+旅游”业态培育工程,推动旅游与工业、教育、体育等领域深度融合,产生了“1+1>2”的效果。近年来,聊城蹚出了一条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以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为龙头带动,推动工业旅游全域发展格局起势成形。着眼于保留城市文化根脉、延续市民乡愁,对位于聊城主城区米市街的“原聊城市家具厂旧址”等工业建筑进行科学保护,对部分建筑空间进行创意利用,打造了米市街历史文化街区。阳谷景阳冈酒厂先后建设了陈年酒庄、工业遗产馆、酒道博物馆等十四个文旅景点,形成了集文化传承、非遗体验、工业遗产、研学实践为一体的具有景阳冈英雄文化特色的文旅综合项目,成功创建4A级旅游景区。2023年,聊城累计接待工业旅游游客300余万人次,工业旅游收入突破20亿元,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挖掘工业遗产文化价值,传承工业文化,东阿阿胶世界被评为国家首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研学旅游作为引领旅游产品生产方式变革的前沿阵地,成为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聊城充分利用两河交汇文化资源优势,将研学旅游作为重点发展的旅游业态之一,打造“两河之约”研学品牌,努力将聊城打造成为冀鲁豫区域研学旅行目的地城市。

聊城水、河、湖资源优势丰厚,东昌湖是长江以北最大的城市内湖,适合开展水上体育项目。为此,聊城充分挖掘体育旅游资源优势,推进旅游与体育的深度融合,构建体育旅游产品体系和品牌。2023聊城市首届国际环东昌湖半程马拉松赛,共有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余名选手报名参赛,促进了体育旅游的深度融合。

下一步,聊城将以文旅融合为落脚点,争创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