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豹评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视频  |  映像  |  周刊
首页>山东频道>综合 > 内容详情

山东非遗亮出“学术范儿”

2024-04-24 09:19:58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宇琦

立足高密传统非遗,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文创设计团队设计的产品(资料图)

非遗具有活态、动态的特点,在传承中生生不息。许多非遗项目传承千年,具有悠久的历史。作为一门学科,非遗学十分“年轻”且充满朝气。近年来,山东省涌现出一批批非遗研究成果,不仅探索出新的学科建设方向,也为非遗保护工作深入持续开展提供坚实保障。

加强非遗专业研究力量

近年来,我国非遗保护实践不断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与此同时,非遗学研究持续深入,不断挖掘研究主体的文化、艺术以及学术价值。非遗理论研究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遗提供了活跃的思路和具体的支撑。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在“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部分中提出“完善理论研究体系”,“统筹整合资源,加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研究力量,建设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文化工程中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大问题等,建立多学科研究平台”。

2021年,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了37所省级非遗研究机构。自设立以来,各研究机构及有关单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推动非遗理论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山东大学率先成立了非遗研究院,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齐鲁师范学院开展了文化遗产方向本科人才培养,山东建筑大学、青岛大学分别建成了齐鲁建筑文化博物馆、民间工艺博物馆,临沂大学、聊城大学等院校打造了集授课培训、调研考察、专业辅导等于一体的研培模式,推动形成了具有山东特色的非遗理论研究体系。

日前,山东省非遗理论研究经验交流活动在齐鲁师范学院举办。现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联盟(筹)秘书处揭牌,该机构将持续加强非遗理论研究的统筹协调,增进各基地的日常沟通、交流互鉴。活动上,山东大学、山东建筑大学、聊城大学、山东青年政治学院、青岛大学、山东理工大学、齐鲁师范学院等7所院校代表围绕课程设置、工作亮点、主要成果、发展规划及院校扶持措施等方面,系统介绍了在非遗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效、积累的经验做法。

扎实推进非遗课程设置

近年来,各研究机构及有关单位不断推动全省非遗系统性保护,提高非遗保护科学性前瞻性水平,建立了一批非遗研究机构、平台、基地,推出了一批有价值、有分量、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培育了一批投身非遗保护研究和实践的优秀人才。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固定开设民俗学、民间文学博士生和硕士生专业“民俗学田野调查”实践课程,也为全校本科生开设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梅花拳”“民俗与生活”。2021年起,民俗学研究所开始招收非遗研究方向的硕博士研究生,纳入常规学历教育培养系统。2022年,山东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揭牌。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在2021年获批为山东省非遗研究基地。民俗学研究所还与潍坊市高新区浞景学校合作,推动潍坊高新区非遗进校园活动,打造双校协同的传统文化美育实践基地,逐步实现传统与现代相融合、传承与创新相结合、课程与传承相契合的美育课程体系,真正让传统文化为孩子们的未来发展奠基。”山东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张士闪表示。

非遗专业不仅可以让硕博士研究生选择,也在本科教育中开设。2023年,齐鲁师范学院获批“文化遗产”本科专业,成为山东省首个授予历史学学位的文化遗产本科专业。针对文化遗产本科专业建设的交叉学科、特色学科建设特点,齐鲁师范学院引进储备了特色学科师资队伍。

许多非遗项目与民间艺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将民间艺术研究与教学结合在一起,设置与传统工艺、民间艺术相关的26个本科专业、50余个专业方向。“民艺学”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特色课程,以民间艺术学学科体系为理论基础,强调民间艺术的研究对象、特征、价值、类型等基本知识和田野调研的基本方法。学生在对传统民间艺术作为非遗的当代保护问题、以传统民间艺术为文化资源开展创意设计思路等学习时,民艺学可以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加强非遗实地调研与保护研究

山东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多样、文化成分多元,蕴涵着丰富深邃的历史文化信息。胶东海草房是山东民居的典型代表,在中国北方民居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沿海地区,其中尤以荣成石岛、俚岛、成山卫、港西等地沿海渔村海草房最为著名。海草房民居建筑技艺是山东省级非遗项目。

2010年,胶东海草房在山东建筑大学实现了异地复建,学校以此为基础建设了齐鲁建筑文化博物馆。山东建筑大学齐鲁建筑文化研究中心师生以田野考察为基础,对山东省内传统村落的历史沿革、建筑类型、村落格局建造技艺等进行了全面调研。十余年来,基地在传统村落和民居、非遗保护等领域形成了珍贵的非遗研究成果。

“齐鲁建筑文化研究中心对全省近百个传统村落开展调研,访谈传统工匠百余人,为后期的传统村落和民居及非遗保护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形成了我们在非遗研究领域独特的优势。”山东建筑大学齐鲁建筑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姜波表示。

在非遗研究基地介入下,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有了新面貌。菏泽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在收集整理非遗遗存资料的基础上探索传承的新方式,为非遗数字化记录、创新视觉表现提供技术手段。

学院建设了菏泽非遗项目虚拟交互系统。系统利用现代数字技术与菏泽非遗项目结合,通过传感器设备识别,把每一个非遗项目技艺特点形象化,获取菏泽非遗项目真实环境中的空间信息,实时构建菏泽非遗项目虚拟的立体式物体与现实环境相互融合,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进而加深对菏泽非遗项目的感受、理解和记忆,探索菏泽非遗项目传承的全新方式和理念。此外,学院还通过参与非遗宣传动画片创作、非遗动漫IP形象开发等方式,将非遗资源转化为公共文化产品。

在济南大学音乐学院,师生不断探索非遗保护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良性互动的模式。山东弦索乐、山东古筝乐、山东琴书均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以此作为山东传统音乐保护切入点,学院开展研究保护,对软弓胡、如意勾、山东筝等特色乐器进行研制,助力非遗项目传承,也发挥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