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频道>综合 > 内容详情

警惕“高温病”!连日高温医院中暑患者增多,有人确诊“热射病”

2024-06-15 11:10:21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娜

最高温达到40℃,山东高温橙色预警仍在生效中,连日来,在持续的酷热天气下,“高温病”风险也在增加。记者采访多家医院了解到,近期到医院就诊的中暑患者明显增多。作为“高温病”的主要“代表”,中暑不容忽视,专家提醒要注意提前预防。

中暑患者有所增加

12日,济南最高温达到40℃,上午,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室收治了一名71岁患者刘大爷,情况比较危重。经过诊断,刘大爷被确诊为热射病。医护人员紧急给老人进行了降温等处理。所幸家属送医及时,经过紧急处置,刘大爷的情况有了好转。

同一天,一名93岁的老人出现抽搐、昏迷等症状被送到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抢救,到医院被诊断为热射病,情况非常危急。老人立即被送进抢救室,医生给予他物理降温、补液、对症支持等治疗,经过一夜的抢救,第二天早晨老人终于恢复了意识。

记者了解到,最近几天医院中暑患者陆续出现,虽然人数不多,每天一两人,但就诊时情况都比较危重,且多为老年人,特别是患有基础病的老年人。

中暑到底能有多严重

中暑,指人在高温、高湿、低风速环境中过久,而引起身体体温调节机制障碍所致的急性疾病。

那它到底是无所谓的小病?还是要人命的大病呢?这个要看你中暑的程度有多重了。根据中暑的轻重程度可分为三类: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其中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患者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以及多器官系统损伤,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死亡率极高。

据了解,重症中暑一般会合并体温的上升,达到39℃甚至40℃以上,也就是热痉挛。热痉挛进一步加重,会出现热衰竭。热衰竭就是机体大量丢失体液,出现休克的表现。体液丢失过多,出现血容量不足,血压下降,这时候患者会出现意识上的一些变化,出现眩晕。往往热射病的病人,会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或者肾衰竭导致生命危险。

那么,如果中暑了怎么办?日常一旦自己或有人中暑,先拨打“120”急救电话,然后进行力所能及的现场急救。具体来说,最基本的是停止活动,迅速脱离高温、高湿环境,转移患者至通风阴凉处,尽快除去患者全身衣物。如条件允许,可将患者转移至有空调的房间,建议室温调至16至20摄氏度,让患者躺下,抬高下肢15至30厘米。同时,快速测量体温,最好是核心温度,通常使用直肠温度来反映核心温度。如现场无法测量核心温度,也可测量体表温度(腋温或耳温)做参考。如腋温或耳温不高,不能排除热射病,应每10分钟测量一次或持续监测体温。此外,用冷水或稀释的酒精帮患者擦身并持续扇风,也可用冷水淋湿的毛巾或冰袋、冰块放在患者头部、颈部、腋窝或大腿根部腹股沟处等大动脉血管部位,帮助患者散热。如果中暑,快速补液也很重要。如中暑者清醒,没有恶心呕吐,可喂其喝淡盐水或运动饮料,也可服用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有条件的,可现场快速静脉输液,首选生理盐水或林格液,用4摄氏度的更好,既有降温作用,也可适当扩充容量。但开始输液速度宜慢,以免引起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提前预防很重要

持续的高温,从空调房走出来投入到高温热浪中需要莫大的“勇气”。医生提醒,中暑的预防要大于治疗。特别是户外作业人员,要时刻关注气温变化,及时调整工作强度。

对于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也是高温中暑的主要人群,在高温季节尽可能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尽量选择清晨和傍晚,减少逗留时间。如在中午出去,可以不时在银行、商场等室内凉爽场所,休息数分钟后继续户外活动。

同时,打遮阳伞、戴遮阳帽和遮阳镜,涂抹防晒霜,减少在太阳直射下的户外活动时间,也是防暑防晒主要“操作”。

高温导致出汗多,再加上近期干热天气较多,及时补水也很重要。夏日外出时,可随身携带运动饮料或淡盐水,及时补充。还可饮用预防中暑的降温饮品,如山楂汤、冰镇西瓜露、绿豆酸梅汤等。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一次补充大量水(大于500毫升的水,尤其不能喝冰水)。建议先喝一两杯水(200~300毫升),隔半个小时再继续补充。

夏季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肪,注意不要吃得太油腻。平时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要酗酒、醉酒。而有慢性疾病以及重病后恢复期及体弱者,要增强防护意识,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总之,增强抵抗力和身体适应环境的能力,提前预防暑热,才能更好地安然度夏。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