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庆英 孙倩
在第三十二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现场,作为湖南展团的重点活动,王跃文长篇小说创作25周年分享会暨全国巡回签售启动仪式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现场,著名作家、湖南师范大学教授王跃文分享了自己长篇小说的创作历程以及对于文学的思考。
王跃文从198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99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国画》。在《国画》出版至今的25年中,他创作出很多畅销、长销的长篇代表作,比如《国画》《梅次故事》《苍黄》《大清相国》《家山》等。此次书博会上,由湖南文艺出版社推出的最新一套王跃文作品系列正式亮相,后续,湖南文艺出版社计划推出王跃文作品系列全国巡回签售活动。
从事文学创作三十余年,王跃文坦言所走的是一条沉潜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之路,坚持是出于对脚下这片土地、对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以及中国文学优秀美学传统的热爱。因为热爱,他用关怀与善意的笔触描摹着真实的人生世相。对于自己笔下的人物,不论是“明亮的或是灰暗的”,他想做的都只是“究其所源,揭示生活真相”。
“我既想写出生活原本的样子,又想写出生活应有的样子,竭力追求生活真实、理想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完美结合。”从《国画》《大清相国》到《家山》,王跃文的小说塑造了丰富的人物形象,既有《国画》《梅次故事》《苍黄》《朝夕之间》这类小说里穿透现实中复杂与晦暗一面的众生相,也有《大清相国》中堪称知识分子理想人格典范的一代相国,以及《家山》中平凡却有着我们民族传统中一切良善品格的沙湾百姓。王跃文长篇小说的明暗色调看似不同,但事实上,他所传递的始终是对人内心向善、向光一面的呼唤。他说:“文学可以表现恶,但它的精神内核必须是善;写恶的文字是站在恶的泥淖深渊里对人类生命本质的追问,对真理的追问,对美和温暖的渴求。任何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它的精神底蕴却一定是对人类命运的悲悯,对人类沉沦灵魂的救赎。”
现场,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黄发有表示,优秀的现实主义写作由于紧贴时代和现实,往往呈现出质朴与厚重的面貌,因而产生一种直逼人心的魅力。在他看来,王跃文的长篇小说之所以长期受到读者喜爱,与作家深厚的现实主义写作功力,以及对现实的深刻体察密不可分。直到今天,《国画》的故事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仍能激起人的思考,这正是现实主义写作的力量。
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大众报业集团培训委总监、高级记者逄春阶也是王跃文作品的忠实读者。在分享会上,逄春阶表示,他从王跃文的作品中看到了一位作家在处理不同类型题材时的创作活力,同时也注意到,对人的观察与书写是王跃文二十余年来长篇小说创作上永恒的主题。
在王跃文创作出的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故事里,动情的不只有他笔下那些活在一个个故事中的小人物,还有无数读者的灵魂也产生着共鸣。有读者表示《国画》伴随着他从读书到工作,常读常新;有人说三读《大清相国》仍觉得“难以消受”,感叹作家笔下“人生厚重”。
在现场,评论家阎晶明、施战军、王春林,作家阿来,作家、评论家何向阳等以视频形式对王跃文长篇小说创作25周年表示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