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豹评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视频  |  映像  |  周刊
首页>山东频道>综合 > 内容详情

山东对口支援,青海高原游出致富鱼

2024-08-23 10:26:51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杜姿霖 通讯员 郑茂霞 薛立谦

 

海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北部,面朝青海湖,背靠祁连山,辖祁连县、海晏县、刚察县、门源回族自治县。近年来,山东省对口支援海北,助推海北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十四五”期间,山东省每年安排援助资金2.5亿元。其中,威海、临沂、聊城、滨州4市分别对口支援海北藏族自治州的门源、海晏、刚察、祁连4县。近期,山东省对口支援青海资金和项目审计组走进海北,探访援青项目背后的鲁青情深和发展蜕变,聚焦对口支援政策措施落实、资金管理使用、项目推进实施、工程质量管控、综合效益发挥等开展“经济体检”。

高原游出致富鱼

走进位于门源县泉口镇的鲁青园,穿过一片涓涓细流漫过的湿地,便来到门源县冷水鱼繁育和育苗基地。

威海市援青干部管理组组长,门源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孟庆澄介绍,这是鲁青联手打造的全产业链发展典范,是山东结合门源得天独厚的区域自然优势,助力门源做大做强的特色优势产业。

据悉,2017年,山东省投入4100万元,分两期建设基地。其中,一期工程投资2300万元,主要建设了苗种孵化车间和设施办公用房,于2018年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

基地运营主体、门源县佳联渔业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张智谈及在门源的创业之路:“我之前常年在云南、山东等地从事鱼种繁育、深海养殖。2018年有幸来到门源,看到基地设施先进、条件优越,满足生产要求,便下决心投资开展冷水鱼繁育和育苗业务。经过5年多的发展,我们成为西北最大冷水鱼鱼苗供应基地。”

门源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工作人员介绍,门源养殖冷水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多年来,这一产业一直处于规模小、发展慢的状态,原因在于鱼苗供应不足且价格昂贵,抑制了渔民养殖热情。

为满足青海省各地养殖户和养殖企业的苗种需求,山东整合援青资金,建设了高标准的冷水鱼繁育和育苗基地。

基地一经投入使用,极大缓解了鱼苗短缺的难题,还通过竞争机制,把鱼苗价格降下来了,直接带动全县乃至整个海北的冷水鱼养殖产业,产生了巨大社会效益。相较2018年,目前门源冷水鱼养殖产业规模几乎翻了3番。

张智还告诉记者:“目前我们已经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虹鳟鱼三倍体苗种供应商,特别是在山东省各级援青干部的支持下,我们相继与山东深远海集团签订了鱼苗采购合同、成鱼养殖合同,金额超过2300万元,打造了冷水鱼‘门源孵化、山东养殖’的‘陆海接力养殖’模式,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星空民宿下的祁连新貌

祁连县位于海北北部,素有“高原明珠”“天境祁连”盛誉。如何让汉、藏、蒙古、回、土、撒拉等16个民族安居乐业?如何让祁连好风光驰名中外、好物产声名远扬?祁连县携手山东援青工作,通过农牧产业、电子商务、全域旅游等赋能乡村振兴。

审计组成员张培超表示,“援青资金是否有力撬动乡村产业,是审计组关注的一项重点。只有产业基石立住了,广大农牧民的幸福生活才有保障。”

祁连县小微企业孵化基地位于八宝镇冰沟村,是当地政府给小微企业搭建的培育性、智能化的孵化平台,设有接待大厅、培训室、产品展示区、电商直播室等功能区域。祁连县发展改革和工业信息化局项目办公室主任赵锦奎介绍说,“山东投资1300万元,援建了冷链物流中心。作为基地的配套项目,中心拥有面积600多平方米的冷库、1200多平方米的标准食品加工车间,为牛羊肉冰温加工与保鲜提供了最好的条件。”

据了解,依托基地,当地开展农牧民科技培训,突出抓好产业结构优化,推动农牧业走向优良化、有机化、绿色化。对进驻基地的小微企业,当地提供多项优惠政策,实施梯度培育,引导企业精准靶向开展牛羊肉、乳制品等产品精深加工,做大做强乡村产业。

位于卓尔山脚下的拉洞台村,一座新颖漂亮的楼房格外引人注目,楼前分散着18个用蓝色玻璃搭建的球形星空房,别具创意。

“为了提升村子的旅游接待能力和整体环境,山东援建了拉洞台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工程,其中,星空房民宿项目投资800万元,村容村貌整治项目投资1200万元。”祁连县发展改革和工业信息化局局长马成寿说,“村子大变样,成了县里小有名气的打卡地。”

今年6月,常年在县城做小买卖的李长峰中标为星空房民宿项目的经营者,他注册了天境星空居民宿,与村子签订了五年的租赁合同。“民宿包括游客服务中心和星空房,共计36套房间,还开辟了户外烧烤、赏花、休闲的区域,很受游客喜欢。”李长峰介绍。

记者了解到,开业一个月以来,天境星空居一房难求,收益达到30多万元,不仅吸纳了14名村民就业,还起到拉动效应,为村里其他民宿引来游客资源。

科技赋能高原绿色农牧

海晏县是黄河重要支流——湟水河的发源地,有着“河清海晏”美称。

记者了解到,在位于海晏县西海镇的海北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科技试验示范园,当地以高原草甸、高寒草原、草甸化草原和高寒人工草地,构建起高寒草地放牧生态系统优化管理技术体系。

“一方面在‘养什么’上下功夫,相继培育了多个畜牧良种,涉及藏羊、小牦牛、梅花鹿、藏香猪等特色经济动物,建设了全省唯一一家州级藏羊牦牛良种繁育核心基地,畜牧良种覆盖率达100%。”山东援青专家、示范园管委会副主任周磊说,“一方面在‘如何养’上做文章,成立生态农牧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开展天然草地生态观察、人工饲草地种植示范、草地生产生态功能提升等项目,依靠科技推广改变了产业格局,打造了‘生态惠农、绿色农牧’招牌。”

在示范园里,山东援建的科研楼中建设了高标准实验室和生态农业展览馆,一套套仪器设备、一组组数据图表,展示着高原生态产业的蓬勃景象。“依托示范园的科技加持,海晏及周边区域已经形成集饲草种植、饲料加工、规模化养殖、有机肥料、牛羊屠宰、精深加工、冷链销售、餐饮连锁为体系的绿色有机农牧产业链。”周磊说。

为了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山东还在海晏县哈勒景乡永丰村投资1000万元,援建了生态畜牧业集中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藏绵羊养殖大棚7个,年出栏5000多只。而有了这些智慧化养殖设施,村民收入有了保障,资源损耗和污染物排放也大大减少。

在当地一家肉食品龙头企业联合中国邮政设立的青海(藏系)牛羊肉基地仓储物流中心,海晏专门建设了生物有机肥厂,一方面将各养殖场牛羊粪进行再生利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一方面大量收购农牧民牛羊粪,制成有机肥,远销宁夏、甘肃等地,为农牧民增产增收。

“海晏县是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并成功入选国家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县。”山东援青干部、海晏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朱崇琳表示,“未来,我们将大力实施高产稳产饲草基地、现代化草原生态牧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饲草贮运体系建设,推动草畜高质量平衡发展,让优良生态环境成为海晏的‘幸福不动产、绿色提款机’。”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