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娜
体重的平衡编织着人体健康的“经纬图”,但体重异常不是“数字游戏”,超重和肥胖已成为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调查显示,山东省居民超重肥胖率高达64.4%。近日,山东启动“体重管理年”活动,最新版国家肥胖症诊疗指南也于近期发布,关于不同群体如何科学减重,记者进行了采访。
肥胖也是一种病
我国居民肥胖和超重问题日益突出,调查数据显示,我国≥18岁的居民超重率达34.3%,肥胖率达16.4%。今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个部委联合启动了“体重管理年”活动,这标志着超重与肥胖问题已上升为国家层面高度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在山东,这一问题同样突出。数据显示,2007年—2023年,山东省18岁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及BMI均值均呈上升趋势。其中,超重率由31%升至39.2%;肥胖率由13.7%升至25.2%;超重肥胖率高达64.4%。BMI均值由24.1kg/m2升至25.6kg/m2。为此,山东省卫生健康委等15个部门联手,自今年起启动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活动,力争以2018—2023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为基线,2024—2026年成人、中小学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较基线均下降10%。
肥胖不仅关乎美,也是一种疾病。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将肥胖症定义为疾病。肥胖症的危害很多,在生理上可引起诸如2型糖尿病、脂肪肝、心肺血管疾病以及代谢相关疾病,在心理上也容易诱发焦虑、抑郁。作为慢性疾病中的独立病种及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肥胖症是我国第六大致死致残主要危险因素。
是病就要治,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正式印发《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以下简称《指南》),旨在进一步提高肥胖症诊疗规范化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维护患者健康权益。该《指南》是由国家卫健委正式发布的首部肥胖症诊疗的权威指南,梳理并规范了肥胖症多学科诊疗方案和路径,开启了我国肥胖症诊疗的新时代。
过去肥胖症患者的诊疗往往因科室而异,缺乏统一标准。此外,对于伴随肥胖出现的血糖异常、血脂异常等合并疾病,诊疗过程中也未得到充分考虑,导致治疗方案过于笼统,缺乏针对性。如何诊断肥胖症,哪种程度需要医疗干预?《指南》对此明确,肥胖症的诊断标准包括基于体质指数、体型特征、体脂比和儿童青少年肥胖症诊断标准四类。其中,在我国成年人群中,BMI(体质指数)达到或超过28kg/m2(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为肥胖症。在治疗过程中,综合考虑是否伴有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等肥胖症相关疾病,为每个级别患者分别提供具体诊疗路径。
“小胖墩”有“大危害”
小爽(化名)今年12岁,已经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济南妇幼保健院(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治疗了一年时间。该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刘超告诉记者,初诊时小爽身高1.69米,体重超过140斤,因腋下及颈部皮肤发黑,近一年体重增加明显来就诊,没有亲属患糖尿病,也没有亲属肥胖。经过一系列检查,小爽被诊断为肥胖和黑棘皮病,还伴有脂肪肝,“我们给她制定了详细的诊疗方案,经控制饮食、运动、睡眠等相关指导后,定期随访,一年后体重下降至正常范围,皮肤黑的症状消失,脂肪肝也痊愈了。”
从事儿保相关工作多年,刘超见到过很多小爽这样的案例。如何诊断儿童青少年肥胖症,根据有关标准,对于7岁以下儿童,以性别年龄别体质指数的标准差作为评价方法;对于6至18岁的学龄儿童青少年,以性别年龄别体质指数(BMI)作为筛查超重与肥胖标准,并与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筛查标准接轨。BMI是指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它的指数值在85%—94%之间是超重,如果超过95%,是肥胖。
随着儿童肥胖症患病率的不断增长,肥胖症相关代谢异常呈现低龄化趋势。刘超表示,肥胖会给孩子带来诸多危害,“比如心血管的损害,容易有高血压、高血脂症;内分泌的损害有高胰岛素血症、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消化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脂肪肝;呼吸系统方面容易有睡眠呼吸障碍、哮喘等;同时,孩子运动能力下降及心理损害也不容忽视。”
行为心理干预、运动干预、临床营养治疗是儿童青少年肥胖症的首要治疗手段。刘超强调,儿童需要定期体检,筛查超重或肥胖,尽早干预。
对于儿童肥胖,预防很重要。“家长要进行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包括营养知识,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家长和儿童一起锻炼,保证儿童每天有至少30分钟到1小时的运动时间,避免2岁以下儿童因看电视、手机减少活动时间,儿童使用电子产品时间,每天<1个小时。”刘超还特别提醒家长要关注肥胖儿童的心理健康,“肥胖往往会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引起一系列心理问题,比如自卑、不合群等,所以如果怀疑孩子出现类似问题,一定要去做心理评估。”
中西并重治疗肥胖症
鼓励医疗机构设置体重管理门诊或肥胖防治中心,是“三年行动方案”的重点。
今年8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肥胖症全程照护门诊成立,很快迎来不少受肥胖困扰的患者,“门诊医生为我量身定制了减重方案,并提供了很多专业意见。”患者小许从小就体胖,近日感到头晕视力模糊,认为跟长期肥胖有关,于是来到新成立的肥胖门诊就诊。
此外,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山东省消化病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济南妇幼保健院(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多家医院也纷纷设立“肥胖门诊”。相较于居家减肥、前往社会机构减肥,公立医院减重门诊的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减肥方案,通过整合营养、内分泌、外科、运动康复、中医、心理等相关专业资源,提供体重管理及肥胖症诊疗服务。
在减肥瘦身上,中医药对体重管理的技术支撑作用不容小觑。中医理论脾主运化,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久坐少劳等均可致脾运化代谢失调,从而形成肥胖。中医对于肥胖的治疗存在较大优势,基于辨证论治、整体观念、因人制宜等理论,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大量的临床经验显示中医药对于治疗肥胖的效果可观,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中医院)日前成立了“减重与代谢治疗团队”,由胃肠与疝外科及内分泌科等多学科协作,用适合患者体质的中药配合按摩、拔罐、针灸等中医适宜技术,不仅可以减重,还可调理内分泌、妇科等问题。
体重管理助力慢病防控
日前,在主题为“生活之境、前沿健康”的第四届中国健康生活方式医学大会上,近百位国内外专家分享研究成果,并发布全生命周期健康生活方式推广倡议。体重管理,成为本次大会热词。
肥胖症的病因复杂,干预治疗手段多样,包括心理干预、运动干预、临床营养治疗、药物治疗等。目前,我国共有5种药物获批用于成年原发性肥胖症患者减重治疗,尚未批准用于治疗遗传性肥胖症的药物。需要注意的是,应用药物治疗肥胖症应该严格把握适应证,规范使用。患者在使用药物减重的过程中,也需定期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接受规律随访。
临床营养治疗是肥胖症综合治疗的基础疗法,可分四步,即营养筛查及评估、干预、监测、营养教育与管理。医学减重膳食是为了满足肥胖症患者的基本能量需求和减重需求而采取的调整营养素比例的膳食方式,主要包括限能量饮食、高蛋白饮食、轻断食模式、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等方式。
专家强调,多数超重肥胖是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综合防控,体重管理是慢病防控关口前移的重要抓手,根本的解决方法是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来使体重控制在健康范围内。肥胖症的临床治疗,无论采取何种办法,治疗基础都是患者行为改变,只有自己的行为改变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防治效果才会最大化,才能将肥胖引发的一系列慢性病防控在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