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频道>综合 > 内容详情

地名有“价”

2025-02-15 11:13:46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希忠

 

“过去我们一直忽略地名作为生产要素本身的价值,特别是地名加上区域的公共品牌。”

“只有把地名价值理清之后,才能够很好地去挖掘和发挥地名的价值”。

“地名资产应该作为一个术语,或者是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名词提出来。”

2月11日,以“走乡村看地名话振兴”为主题的乡村地名文化传承保护座谈会在惠民县举行,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山东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省内部分县(市、区)民政局及乡镇村庄代表等50余人参加。座谈会上,同频共振最多的一个话题,就是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地名的“价值”。

有“地”有“名”

“我介绍自己是来自山东五莲县的一个基层代表,人家告诉我说:我记得你们那个地方有一个老弯道,很陡,上坡上不去。我说那就是我们村。但人家记住了老弯道,不记得我们村的名字。”座谈会上,党的二十大代表、五莲县洪凝街道红泥崖村党支部书记张守英,以这样一个事例道出了地名“无名”带来的困惑。

“一般来说地名包括地和名两个维度,本身含有地理信息功能,跟社会治安、邮政、快递物流、智能交通等各方面信息相互关联,是一个社会基础设施。”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教授杨志云表示。

在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龚志文看来,地名的构成要素有两种,一是自然要素,比如以河流、桥梁等命名的村子;第二个是人文要素,比如以人名、姓氏等要素来命名。用什么要素来命名,就决定地名拥有什么样的价值。

关于乡村地名,民政部相关负责人曾这样解释“乡村著名行动”:乡村地名是乡村治理的“数据底座”,是城乡交流交往的基础信息,承载着一方百姓的美丽乡愁,传承着一方水土的历史文化。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对乡村地名的数量密度、标准化程度、文脉传承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有“名”有“价”

“今年山东省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地名产品有30多种,其中就包括滨州对虾和无棣贝瓷。”刚刚参加完省两会的山东省政协委员、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桑哲说。在他看来,地名资产应该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名词提出来。

这一点,同样是杨志云的关注所在。“地名跟休闲观光农业、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相关联,就成为生产要素,而且是乡村里面比较重要的生产要素,但一直被忽略。”

在龚志文看来,地名包含四种价值,第一是治理价值,包含指示方位、政治认证、认同建构及居民参与;第二类价值是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文旅开发和品牌建设方面;第三个是文化价值,主要是地方记忆、文化遗产和情感问题;第四个是生态价值,不同时期地名有不同时期的特点,它是一个生态档案的功能。

“地名资产要从文化根脉挖掘,落实到经济行动才是真正的蝶变,通过赋能经济发展,对地方的经济发展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桑哲说。

就此而言,惠民县相关工作可圈可点。山东社会科学院区划地名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郭晓琳认为,发挥地名作用、助力乡村振兴大有可为,惠民县在地名铸魂、地名赋能“土特产”、地名文创等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典型案例。

惠民县民政局局长景乐军介绍,惠民县今年将推出4期地名好品评选,并进行大力推广。1月份已评出第一期饮食类地名好品,武定府酱菜、姜楼西瓜等上榜。接下来还将陆续推出文创类、非遗类、工业品类等地名好品,为乡村振兴添一份文化力量。

有“价”有“路”

那么,该如何发挥地名价值,并进而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据了解,2024年以来,山东全省累计命名乡村地名4.99万条,设置维护乡村地名标志4.37万块,进一步打牢乡村地名数据底座。

“山东还在全国率先创新开展‘乡村著名邮路畅通’活动,全省共确定25个试点县(市、区),助力农村寄递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山东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处长张子龙介绍说。同时,各地充分发挥地名的地理标识作用,注重在乡村产业品牌塑造中植入地名元素,探索开展“乡村著名地名好品”活动,发掘乡村地名好品600余个。

“我们进行路牌改造升级,这同样也是优化营商环境。”临邑县民政局局长秦曼发言认为。“《地名管理条例》的实施,让民政地名工作可以有效参与到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中去。”泰安市泰山区民政局副局长张琳发言认为。

“传统上,民政工作主要是花钱,近两天的实地学习以后,我们发现民政工作不仅能够花好钱,而且能够创造财富,就是通过地名好品运营,提升很多产品的附加值。”杨志云说。

在龚志文看来,地名中不同价值之间具有不均衡性,比如魏氏庄园,非常具有文化历史价值,但有些地名只有指示方位的价值。在做地名价值挖掘的时候,需要进行分类。第一种,可以用“地名+”的方式来发挥地名的积极作用。第二类,可以先去挖掘当地有什么已经做得比较好的产品,比如说惠民当地的绳网,采用“+地名”变成一个品牌。

桑哲也表示,看到惠民绳网的介绍,产值突破200亿元,在国内占据80%的份额,颠覆了自己对这种产业的认知。“一个地方品牌可以做到数百亿元的产值,说明地名资产不仅是地理标识,也是文化基因的载体,还是产业升级和区域竞争的密码。”桑哲认为,要学会讲故事,发掘地名资产的灵魂。

据了解,张守英所在的村,已经注册了“红泥百花庄园”“莲·红泥崖”等商标。张守英还认识到了老弯道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正在以村庄所在的“老弯道”地名,打造具有山区特色的乡村民宿。

 

来源 新华社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