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颂博 王琳 实习生 王靖然
博士后是青年人才中最具创新能力、创业潜力和发展动力的群体,是国家战略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要生力军。2月28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介绍山东推动博士后引育机制改革创新,加快集聚优秀青年人才有关情况。
发布会上,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周春艳介绍,2024年,我省将博士后人才队伍建设摆在人才工作的突出位置,持续完善博士后制度体系、大力支持博士后科研创新、着力服务博士后成果落地,年度招收数量首次超过3000人,累计招收人数历史性达到2万人,博士后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25年是全国博士后制度实施40周年,在博士后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据了解,我国的博士后制度,建立于1985年,经过近40年的改革发展,博士后制度已经成为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的重要制度。“山东是全国最早开展博士后工作的省份之一,多年来,我省始终高度重视博士后队伍建设,吸引集聚了一支高层次创新型青年骨干人才队伍。”周春艳说。
在强化引育创新方面,我省将深度挖掘战略叠加优势,抢抓博士后制度实施40周年契机,主动面向北京、上海、大湾区,强化省际协同合作,举办区域性特色人才招引活动,持续打造“博聚齐鲁智惠未来”“海聚山东”等活动品牌。
着眼科研创新,我省将广泛设置博新岗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二级巡视员蒋裕斌介绍,“今年,我们将继续按照‘先设岗、再引才’模式,实施‘省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目前,已征集‘博新岗位’810个,在覆盖范围上,实现高校设站单位全覆盖、16市全覆盖;在经费支持上,设站单位提供年薪不少于30万元,省级择优给予不少于30万元综合资助。”
据了解,在优化平台布局方面,我省瞄准科技前沿和重点领域,加大在新型研发机构、“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单位的平台布局力度,着力为科技创新提供动力引擎。强化流动站与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稳定合作,探索对独立招收工作站实行“类流动站”管理服务,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此外,聚焦以用为本,推动成果转化,将充分发挥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的引领作用,坚持博士后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与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相衔接,强化以需求为导向的博士后支持机制。加大对博士后创业支持力度,办好山东省博士(后)国际创新创业园。
周春艳介绍,为营造良好的博士后发展生态,我省将加强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持续打造“山东惠才卡”服务品牌,继续将优秀博士后纳入“惠才卡”服务范围。针对博士后工作、生活、创新、创业的不同阶段,我省将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解决人才关心的社保、岗位、薪酬等“关键小事”。此外,我省还将持续推动博士后政策“免申即享”,提升数据保障支撑能力,并建立博士后联谊组织,经常性开展学术沙龙等联谊活动,持续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
为营造良好的博士后发展生态,我省将加强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持续打造“山东惠才卡”服务品牌,继续将优秀博士后纳入“惠才卡”服务范围。针对博士后工作、生活、创新、创业的不同阶段,我省将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解决人才关心的社保、岗位、薪酬等“关键小事”。此外,我省还将持续推动博士后政策“免申即享”,提升数据保障支撑能力,并建立博士后联谊组织,经常性开展学术沙龙等联谊活动,持续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