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频道>综合 > 内容详情

把“心中的雷雨”下起来,探访省话版《雷雨》背后的故事

2025-04-08 10:07:28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庆英 实习生 彭一丹

有人看到人性的复杂,有人看到命运的幽微,有人看到不一样的周朴园,还有人发出不要恋爱脑的感慨……不管人们从中看到、品出了何种滋味,最终指向的都是一个个饱经命运雨露风霜的人,是跨越年代、身份的永恒主题。这是山东省话剧院版《雷雨》(以下简称省话版《雷雨》)创排的初衷,也是其一直努力要达到的效果和目的。自问世之初至今,省话版《雷雨》已全国巡演百余场,走过50多个城市,以其蕴含的巨大力量给人带来强烈的震撼和冲击。近日,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专访山东省话剧院副院长王翔(周朴园的扮演者),听他讲述此版《雷雨》背后的故事。

“种子”破土而出

有着“中国话剧百年第一戏”之称的《雷雨》,是中国话剧界一座熠熠生辉的丰碑。而排演《雷雨》,更是任何一个院团的愿望。山东省话剧院也不例外。

早在2004年时,排演一版曹禺先生“心中的《雷雨》”的种子,就在山东省话剧院一级编剧、导演房蔚的心中扎下了根。直到2020年,这颗种子迎来破土的契机。在王翔看来,排演《雷雨》不在于花多少钱,而是在于其中的每一个人。“从小生到老生,从武生到青衣,从花旦到老旦,每个角色都必须是最好的,剧中8个角色,无论哪个角色塌方,这个剧就立不起来。”王翔说,如果团里缺一个青衣,繁漪就撑不起来;没有一个好的老旦,鲁妈这个角色就塌了。“这个戏难就难在要凑齐8个角色,还要个个都得顶起来。这体现了一个院团的实力和运气,也是为什么院团都以能排演《雷雨》而自豪的原因。”

恰巧,在山东省话剧院,就有这么一群人,既能演绎繁漪的苦闷与挣扎,也能体现周朴园的复杂和多面;既能诠释侍萍千疮百孔的内心,也能为周萍立起暮气懦弱人设……

从地方舞台出发

“最初只是作为单位中青年演员业务考核项目来排演的。”王翔笑言,在当时各种版本《雷雨》珠玉在前的压力下,省话版《雷雨》如何创新、出新,这是剧院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看过省话版《雷雨》的人都知道,与以往任何一版《雷雨》不同,该版《雷雨》,不仅将序幕和尾声搬上了舞台,还增加了一个剧中导演的角色。对于剧院来说,这是一种冒险挑战,也是一种创新尝试。“从头到尾全本4个多小时的时长,再加上剧中极度压抑的氛围,对于观众来说,看下来太累了,因此,我们对剧本进行了删减,保留在120分钟以内。”对于剧中导演一角的设计,王翔认为十分有必要,“通过其恰到好处的讲解与串联,既保证了剧情的连贯性,也能缓解和抚平观众看剧的压抑情绪。”

王翔直言,让人没想到的是,考核演出结束后,这部本是剧院内部排演的话剧,却收获诸多赞誉。“我看过太多版本的《雷雨》,但我从来没有看过一个让我想流泪的周朴园。”作为考核专家,原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崔宁看后直言,这版《雷雨》的周朴园,让他看到了一个悲情的父亲、一个不成功的丈夫、一个家族的支撑者,“他是可悲的,让我看得很心酸”。

而同为评审专家,原中国国家话剧院东方先锋剧场经理傅维伯也给予高度评价,并鼓励其“出去演出,甚至不需要再做调整”。由此,省话版《雷雨》,开启了其从地方舞台向全国舞台绽放魅力的旅途。

“2021年4月11日,《雷雨》在小剧场迎来首演。与此同时,剧团正式成立‘戏剧梦工坊’品牌,立志打造具有思想性、文艺性、文学性的精品剧,为观众带来更多高品质的文化盛宴。”王翔回顾着《雷雨》从首演到现在的演出历程,到2023年,在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主办的“one to ten”戏剧季上,作为压轴剧目演出的《雷雨》,荣获了6个奖项。“后来,又受邀到北京鼓楼西剧场一口气演了三场,结束后又去了景德镇、上海、河南等地演出。”

据王翔介绍,2023年年底,省话版《雷雨》开始了全国巡演,如今已走过50多个城市。每到一个城市,提前三天甚至一周就卖光的票,便是对省话版《雷雨》所取得成功的最好注脚。

接近“心中的雷雨”

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省话版《雷雨》亦是如此。其中少不了曹禺先生原创剧本IP的基础,更离不开剧组演员的全身心投入和敬业态度。

“每一位演员都‘把心掏出来在上面刻字’。”说起剧组演员,王翔如此形容道,他们把曹禺先生的台词“刻在心上”。在王翔看来,舞台上的每一句台词、每一滴眼泪、每一个回头、每一滴汗水,一定都是演员由于内心的颤动而带来的。为此,在《雷雨》的排演中,有时会为一句短短几个字的台词,排练一天,就为能让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都能感受到舞台上传递出的“心被撕裂”的力量。因此,王翔说,《雷雨》剧组的演员都特别“扛造”,不仅是身体上的“扛造”,更是精神上的“扛造”。在王翔看来,做演员,不是光会说普通话就行的,同样一句台词,不一样的演员说出来是不一样的感觉。“像鲁妈的扮演者崔妍,自己能创作剧本;繁漪的扮演者姜琳,一年至少读60本书……”正是有了这样的积淀,才会有舞台上打动人心的那一刻。

为演好周朴园,王翔曾写了6000字的人物小传。对于其发家史,王翔在小传中将其设定在东北挖矿。“四段大背景,每个背景都能写一部戏,都要研究透。”王翔甚至把周朴园在无锡老家做什么工作、爱吃什么、怎么和侍萍相爱的、怎么生的第一个孩子等都想到了。如此详尽的前世今生,既要合情合理,还要与剧本中发生的事情、矛盾紧密相连、严丝合缝,这样才能打动人。

“《雷雨》这部戏,从创作到第一次演出,就始终以人物的内心为出发点,去传递人在宿命面前的无助、无能、无力和无可奈何的挣扎,因此,从头到尾,我们都不抖花活。”王翔说道,全剧唯一一个能看到导演技巧的,就是最后给周朴园披上长长的大斗篷,除此之外,全都是演员在舞台上最自然的人物内心流露。在王翔看来,这恰是省话版《雷雨》与众不同的地方,也是对曹禺先生“心中的雷雨”的一次接近。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