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杜姿霖 王颂博
埃地沃兹生产车间本版摄影记者杜姿霖
不同于以往的新闻发布会,16日的这场发布会走进了青岛阿斯利康吸入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的现场——刚刚干透的水泥地面、墙壁上裸露的管网线路,这种直击一线的“新闻现场”对不少记者而言都是首次体验。那么,这场特殊的“沉浸式”发布会缘何落地于此?
海克斯康智慧产业园
用实际行动投下的“信任票”
“今天,我们在阿斯利康吸入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现场举行发布会,主要就是在充分展示山东服务跨国公司、吸引外商投资取得成效的同时,表达期待与更多跨国公司一起在山东这片投资沃土上共同成长、发展壮大的诚意。”其实,在发布会伊始,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庆伟就指出了本场发布会选址阿斯利康生产基地的特殊意义。
阿斯利康是一家以创新为驱动的全球性生物制药企业,业务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16个国家设有28个生产基地,中国是阿斯利康全球第二大市场。记者了解到,正在建设的阿斯利康吸入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项目填补了我省跨国药企生产制造领域空白,投产后将成为智能化、产能大、品类全的吸入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并实现“零碳工厂”目标,为“健康中国”战略注入强劲动能。
事实上,为顺利促成项目签约落地,青岛创新省、市、区“一体化”推进机制,市级领导多次带队赴阿斯利康英国总部、法国工厂考察对接,连续召开“跨国界、跨时差”线上例会20余次,解决土地竞拍、危化品库建设、电力配套等问题400余个。在一系列专业高效的服务加持下,这样的“青岛速度”,实现了山东省跨国药企生产类项目“零突破”。
山东持续为跨国公司项目落地、产品上市提供便利条件,跨国公司也用实际行动为山东投下“信任票”:目前,阿斯利康青岛项目已多次追加投资至7.5亿美元,并致力建设全球领先的自主化人工智能工厂。
融入本土的“国际合伙人”
从远道而来的跨国公司到发布会的主场,在媒体的眼中,阿斯利康在山东上演了一场由“客人”到“主人”的身份转变,而这种变化也折射出了跨国公司们在中国也进入了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在追求业绩增长的同时,本土化融合的权重正在加大。
“我们计划深化与山东省及青岛市政府的合作,通过成立产业扶持基金投资医药高新技术,促进当地及周边企业共同发展。”阿斯利康青岛工厂总经理袁旭宜在发布会现场接受采访时表示,政府对阿斯利康的合作意愿强烈,提供了高度的支持和友好的营商环境,促使着双方形成了持续且高效的合作模式。
袁旭宜介绍,阿斯利康产业扶持基金将主要聚焦于医药合作和初创生态合作,利用成熟的行业经验和政府导向性基金,为有潜力但初期面临困难的企业提供支持。
海克斯康是全球领先的数字化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在精密计量领域的众多高科技细分市场排名全球第一。
海克斯康大中华区总部就位于青岛,作为海克斯康集团的核心成员,青岛公司是中国技术最先进、实力最强的三坐标测量机制造企业。去年,该企业加力投资5000余万元,新增两条高端便携精密测量仪器生产线。海克斯康制造智能商务运营事业群副总裁詹亚南表示,海克斯康一直在践行着“Global+local”的技术本土化战略,目前,海克斯康集团的核心软件、硬件均已实现本地化研发、本地化知识产权和本地化生产。
共享发展“红利”的合作智慧
在山东这片投资热土上,跨国企业们也越来越多地享受到产业升级所带来的红利。
作为面向东北亚、联通日韩和太平洋的重要门户枢纽,青岛具有海陆空铁“四港联动”优势,拥有智能家电、轨道交通、汽车制造、食品饮料等千亿级产业链,目前已有17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青投资设立412个项目,为跨国公司深耕产业提供了广阔沃土。
埃地沃兹是一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在生产清洁化、能源低碳化等方面独具优势。落地山东10年,埃地沃兹也将中华区的总部设在了青岛。
据悉,自2015年正式营业,埃地沃兹经历了三次重大突破,并在2022年年底扩建了第四期工程。随着投入近400万元的生态化改造项目的完成,埃地沃兹不仅用新风系统取代了高能耗的空调系统,还对能源结构进行调整,每年减少碳排放2万多吨。
面对企业的高速发展,埃地沃兹真空泵制造(青岛)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勇同样感触颇深。
“自2015年落户青岛以来,公司在青岛的发展非常迅速,这主要得益于半导体市场、新能源汽车及锂电池市场在中国的高速发展。”曾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市场的持续增长,埃地沃兹也会继续加大对中国的投入,包括产线迁移和国内研发产品的推出。“同样,我们也期待更多跨国企业到青岛投资,携手推动半导体行业、新能源行业以及AI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
“我省将坚持‘开放不止步、改革不停顿’,以制度创新破除壁垒,以精准服务增强黏性,以平台赋能链接世界,推动与跨国公司合作量质齐升。”合作才能共赢,我们也期待看到更多与跨国公司互利合作的“山东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