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荀杨
5月20日至22日,以“绽放生命光彩,共享艺术之美”为主题的山东省第十一届残疾人艺术汇演在临沂大剧院成功举办。本届汇演由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广播电视局联合临沂市人民政府主办,临沂市残疾人联合会及相关部门共同承办。这场盛会不仅是艺术的交流,更是对生命坚韧力量的礼赞。
群英汇聚,共襄艺术盛举
活动汇聚全省16市和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的17支代表队,经过为期三个月的选拔,共有204个涵盖声乐、器乐、舞蹈、戏曲及智力综合五大艺术门类的节目入围省级评审。经专家委员会多轮评审,最终46个优秀节目成功晋级现场展演,来自全省的552名演职人员齐聚一堂,用精湛的技艺和饱满的热情,将一个个饱含生命力的文艺作品呈现在观众面前,生动诠释了残疾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汇演在具有“箫韶遗响”之称的孔庙雅乐《丁祭礼乐备考》中拉开帷幕,这部千年古谱经过复原改编,通过这群特殊的听障和视障演员,首次以完整形态登上现代舞台,他们用独特的艺术表达为这场演出增添了别样的魅力。
在众多节目中,由枣庄代表队选送的节目《蓝莲花》尤为引人注目。节目主角虽双上臂缺失,却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生活的热爱,书写着别样精彩的人生篇章。舞台上,他以脚为手,在吉他弦上自如拨弄,奏响一曲震撼人心的生命强音。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世界没有斑斓的色彩,他们看不见舞台的灯光,听不到美妙的声音,但党的温暖像阳光一样照亮了他们的成长之路,让他们的心中绽放着最纯粹的光。菏泽代表队选送的节目《党是太阳我是花》,小演员们以灵动之姿、纯真之音,诉说着对党的感恩与依恋。
泰安代表队带来豫剧《梵王宫》选段《花妈妈昨日来对我言讲》,演员们虽身体受限,但为演绎好节目付出超常努力,排练中克服肢体、听力等重重障碍。舞台上,他们妆容精致、精神饱满,唱腔婉转、做功有韵,用精彩表演打破对戏曲演员身体条件的固有认知,诠释了戏曲内涵,展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不屈精神。
佳作纷呈,彰显艺术魅力
山东省残疾人艺术汇演每四年举办一届,已成为全省残疾人文化艺术领域的重要盛会。本届汇演节目形式丰富多样,创意新颖独特,内涵深刻隽永,为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和精神洗礼。
舞台上,菏泽特殊教育中心的同学们带来了牡丹花主题舞蹈《花乡春早》。指导老师李姝仪介绍,参与演出的24名同学年龄在10岁至19岁之间,均为听障孩子。然而,她们并未被听力障碍束缚,舞台上的她们化身初绽的牡丹,将春日的生机与活力融入每一帧舞姿,仿佛把观众带入了繁花似锦的花乡世界。
他们无法听到自己的声音,却能让每一个舞姿化作铿锵的韵脚,让每一个鼓点丈量世界的节拍,让无声的篇章迸发出震彻云霄的回响。临沂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舞蹈《风雷鼓舞》震撼人心。由于同学们存在听力障碍,在平时训练和登台表演时,主要依靠视觉观察老师的指挥来感知音乐节奏,并通过反复练习形成肌肉记忆来完成作品。对于这些特殊的孩子而言,即便是一个简单的动作,都需要经历成百上千次的反复锤炼。但他们凭借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难。
硕果累累,推动事业发展
众多优秀节目在汇演中脱颖而出,在最终评选中,组委会共评选出金奖18个、银奖34个、铜奖51个。青岛市、济宁市、临沂市、烟台市、济南市、淄博市、泰安市获优秀组织奖。其中,临沂市选送的《风雷鼓舞》、青岛市《盼归》等4个舞蹈作品以创新编排斩获舞蹈类金奖;济宁《见旗如面》、山东特教职业学院《战马奔腾》等声乐作品彰显专业水准;器乐类金奖济宁市《盛世雅乐·宣平之章》、青岛市《心中的太阳》等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创新;泰安豫剧《梵王宫》选段、潍坊京剧《穆桂英挂帅》等戏曲表演则赋予传统艺术新活力。获奖作品既有对红色文化的深情演绎,也包含对新时代残疾人精神风貌的生动刻画。
值得一提的是,省残联将从本届汇演中挑选优秀节目和演员,代表山东省参加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让山东残疾人的艺术风采走向更广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