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舒
又是一年毕业季,在盛夏炽热的空气里,驻鲁多所高校毕业典礼备受关注。今年高校毕业典礼校长致辞普遍聚焦时代使命与青年担当,通过理想信念、创新实践、社会责任等维度,结合人工智能变革与科技自立背景,为毕业生提供人生指引。
山东大学校长李术才:校友故事激励毕业生矢志奋斗
山东大学2025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术才出席典礼并寄语本科毕业生勇立潮头、矢志奋斗,以激昂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李术才说,同学们是伟大时代的亲历者,也是百廿文脉的有力传承者和未来领域的开拓者。同学们的大学时光见证了山东大学厚植齐鲁、服务国家的先锋作用更加彰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山大底色更加鲜亮,同学们遇见了更好的山大,也遇见了更好的自己,“你们的样子,就是山大的样子,就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好样子”,同学们的成长和优秀表现,是青春与时代的双向奔赴,更是山大基因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同频共振。
在人生新旅程开启之际,李术才向毕业生表达了四点期望——
以家国情怀澎湃奋斗动能。他讲述了著名材料科学家蒋民华院士“晶体报国”的故事,和“《永乐大典》存卷综合整理研究”首席专家杜泽逊教授心怀“为国修典”信念守护中华典籍的事迹,勉励毕业生将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国家,将爱国情、强国志化为报国行。
以创新创造激扬奋斗生命力。他讲述了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获得者王小云院士两度破解国际顶级密码、筑起国家信息安全“数字长城”的故事,分享了“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入选者孙金鹏教授聚焦国际前沿并成功解析嗅觉受体感知分子机制的事例,激励同学们永葆对新知的渴望,始终成为最富活力、最具创造力的奋进者。
以执着坚韧砥砺奋斗意志。他回顾了1979级校友宁高宁在逆境中历经淬炼、在国企改革的时代洪流中勇立潮头的商业传奇经历,以地下工程灾害防控团队许振浩教授扎根高原一线为控制灾害风险提供山大方案的事例,勉励同学们以坚韧为脊梁,以反弹为羽翼,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途中乘风破浪。
以拥抱AI点亮奋斗人生。他讲述了2007级校友、越疆科技创始人刘培超坚持以AI驱动机器人技术迭代,最终打造机器人头部企业的事迹,并回顾了学校“拥抱AI时代”系列活动在全校掀起的青春与AI对话热潮,鼓励同学们用AI赋能青春逐梦,让人生在与AI的激荡共鸣中绽放光彩。
讲话最后,李术才寄语毕业生将读书和运动作为踏平坎坷、终身成长的不竭动力,以“快乐成长”的积极心态释放“学在山大”的满满收获,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华彩篇章。
山东师范大学校长张建:“恪守大用之信,做优秀的自己”
“至诚无需盟誓,至信无需缔约。”在毕业典礼上,山东师范大学校长张建围绕“大信不约行则将至”寄语毕业生,“大信不约”不仅是诚信和信用,更是一种无需言说的追求、一种扎根心底的信心、一种行则将至的信念,也是山师人“信之所至、山海可平,大信正行、其果必彰”的庄严承诺。
张建讲述校友的故事激励毕业生们,马克思主义学部1978届校友刘庆慧志愿援藏40年,研究生支教团和西部计划志愿者的45名学生投身国家建设,以实际行动诠释“恪守大道之信,勇担强国重任”;“济南市融爱未来特殊儿童服务中心”致力于为孤独症障碍儿童提供解决方案,获评济南市“十佳公益组织”,用向善而立实践“恪守大德之信,引领社会风尚”;生命科学学院2002级校友,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联合中心研究员杜鹏在Cell上发表2篇重量级论文,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毕业生张骁喆及团队研发出新型自清洁高透太阳能电板镀层,让发电效率提升近50%,他们是“恪守大用之信,做优秀的自己”的典范。
“做时代需要的事,做自己擅长的事。”张建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花期,各有早晚,时令不同,不可相互比较。人生未必一定要开花,做一颗无花果、一片绿叶也很好。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状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善待身边人,做好手边事。”
临沂大学校长张书圣:心中有光,脚下有路
临沂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书圣深情寄语全体毕业生,要心中有光,传承临大人的红色基因,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做敢担重任的追梦者;要脚下有路,在AI变革、元宇宙兴起的新时代,保持求知若渴的进取心,让持续学习成为人生远航的动力源泉,做永不止步的学习者;要眼里有星辰,永葆临大人的锐气,在各自领域勇攀高峰,做勇于突破的创新者,在新时代绽放最美芳华!
山东农业大学校长冷畅俭:回答好“能和还能”毕业之问
山东农业大学2025届毕业典礼上,山东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冷畅俭在致辞中说,同学们求学的这几年,是学校发展史上极不平凡、至关重要、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几年。大家是学校奋进的同行者,亲历了学校“十四五”规划的开局和收官,见证了学校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他让同学们共同思考一个命题:“在未来的人生征途中,同学们‘能做什么’,在此基础上,‘还能做什么’?”冷畅俭说,“‘还能做什么’,是一种创新、一种担当,是一个永无止境、追求卓越的过程,激励着我们不断探索未知边界,为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的时代,冷畅俭希望同学们深刻理解,并回答好“能和还能”这一毕业之问。他勉励同学们要厚植“国之大者”的家国情怀,做有信仰的人、成有价值的事,筑牢“能和还能”的精神根基。要坚守“十年磨剑”的专业情怀,破有难度的题、攀有高度的峰,练就“能和还能”的过硬本领。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人生情怀,闯有挑战路、追有品质的梦,勇挑“能和还能”的时代担当。
最后,冷畅俭动情地说,“未来十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未来二十五年,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唯有砥砺前行、接续奋斗,你们才能成为各行各业的主力军、强国建设的参与者、伟大时代的见证人。我们相信,同学们一定‘能’且‘还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期盼,在建校120周年之际,大家相聚在跻身‘双一流’榜单的山农校园,共同庆祝属于山农人的双甲子荣光。”
山东建筑大学校长于德湖:明辨义利,砥砺知行,贯通内外
在山东建筑大学2025届毕业典礼上,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于德湖作了题为《行稳致远共筑未来》的讲话。他从“义”与“利”“知”与“行”“内”与“外”三个方面,对大家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希望同学们明辨义利、爱党爱国,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把准人生航向,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在服务国家与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希望同学们砥砺知行、实干笃行,在实践中深化理解,在行动中求得真知,以实干担当诠释建大人的责任与风采;希望同学们贯通内外、厚积薄发,涵养骨气与志气,正确处理好内因与外因、个人与环境的关系,在适合自己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在新时代广阔舞台上展现建大人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