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频道>综合 > 内容详情

后现代主义与历史诗学 ——评《历史诗学:海登·怀特与历史哲学的叙事转向》

2025-07-08 10:00:51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20世纪60年代以来,作为对现代文明的批判,后现代主义在西方取得了巨大影响。后现代主义传入中国后,也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引发了广泛热议。后现代主义在历史哲学领域的主要表现就是叙事主义历史哲学,而海登·怀特的《元史学》则是叙事主义历史哲学的奠基之作。山东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历史诗学:海登·怀特与历史哲学的叙事转向》(以下简称《历史诗学》)一书,围绕海登·怀特的思想进行了深入探究,理清了海登·怀特的思想脉络,剖析了叙事主义历史哲学诞生的前因后果,对于重新认识、思考叙事主义历史哲学颇有助益,对于进一步反思后现代主义也极具启发意义。

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极端化批判,全面质疑了启蒙传统的诸多预设,对“现代性”“普遍理性”等进行了挑战和反叛。利奥塔在《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中认为,科学、叙事原本是两种不同的知识,问题在于,“哲学的叙事在违反规则的情况下帮助科学取得统治地位”,现代主义正是借助两种“宏大叙事”使自身取得合法化的:启蒙主义关于人性解放的神话和德国唯心主义关于所有知识统一的神话,这两个神话共同构成了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是诉诸宏大叙事使自身合法化的科学,后现代的定义就是不信任这种宏大叙事。

海登·怀特其实并不认同自己是后现代主义者,他曾明确的表示:“我将自己的研究纲领看作是现代主义的。我全部的思想形成、我自身的发展都是在现代主义内部发生的。”虽然如此,大家将他归入到后现代主义潮流中也是有一定原因的:他的许多观点与后现代主义不谋而合,他的理论对传统的历史认识论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以他的《元史学》为标志,历史哲学从分析的、批判的历史哲学转向了叙事主义历史哲学,研究对象从历史知识的性质、历史解释等认识论问题转向了历史文本,研究方法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在他之后,叙事主义历史哲学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了后现代主义在历史哲学领域的主要表现。

海登·怀特与后现代主义的最大共同点在于对科学、客观的质疑。他将历史文本视为一种“语言制品”、“文学仿制品”,这颠覆了19世纪以来专业史学将历史与文学对立起来的观点,对于一直追求科学、客观的专业史学来说,这的确是一个重大的“转向”;他借鉴多种文学理论资源,构建了一套独特的“历史诗学”,也就是用来分析历史文本的“共时性结构”的模型,这种用文学理论分析历史文本的做法,与“历史科学”和“历史哲学”截然不同;他全面揭示了在历史文本中,语言、情节结构、形式论证、意识形态在底层发挥着重要作用,纯粹的客观性史学只能是一个难以实现的“高贵的梦”。就这些观点来看,海登·怀特与后现代主义的确是同路人。

当然,海登·怀特的观点是极其复杂的,无法简单地一概归入到后现代主义思潮中,他既广泛汲取了各种理论资源,也进行了大胆的理论创造。《历史诗学》一书,全面地分析了海登·怀特与后现代主义等多种哲学思潮的关联,分析了“历史诗学”理论与文学理论、史学理论以及史学自身的复杂关系,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其独创的“历史诗学”理论进行了深入浅出地爬梳和整理,并对其理论得失做了较为客观的评价。《历史诗学》强调,在研究后现代主义以及海登·怀特的历史诗学理论时,应该充分考虑它们诞生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尤其要注意它们的主要诉求都是针对特定的西方社会和学术问题而发的,它们的批判对象是西方的“现代主义”以及形而上学传统,切忌不能生搬硬套的照抄过来。

当前,后现代主义已经不再像刚出现时那样令人目眩神迷,经过这些年的研究,国内学界对后现代主义、叙事主义历史哲学的看法已经更加辩证。虽然一些关键性的问题还没有定论,但是,相关的观点和争论已经很少再走向极端,现在也很少有人再将历史单纯地视为“文本”,走出后现代主义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走出叙事、回归历史本体,回到过去本身已经逐渐成为共识。在这样的背景下,《历史诗学》对海登·怀特开启的叙事主义历史哲学进行总结和反思,无疑对于促进历史哲学更好地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齐鲁师范学院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张文哲)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