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荀杨
轮椅碾过二十年光阴,将高位截瘫的伤痕淬炼成星辰。赵连翠以残缺之躯为舟,在扶残助残、婚恋帮扶、遗体捐献的公益事业中,划出温暖而坚韧的生命弧线。这位曾经的残运会冠军,如今是309对新人缔结良缘的“轮椅红娘”,也是352位遗体捐献者信赖的“生命摆渡人”,更是无数困境中人心头的暖阳。
涅槃重生,从举重冠军到扶残助残
2003年,赵连翠在上班途中,为躲避行人致使车辆侧翻发生交通事故,在治疗过程中因医院手术失误,导致高位截瘫。深陷绝望的她,几次想了断生命,幸好被家人及时阻止。在亲朋好友、单位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鼓励下,赵连翠渐渐调整心态,坚持康复训练,从手无缚鸡之力到练就轻松举起几十公斤重物的惊人臂力。2006年10月,她作为日照市代表队成员,参加全省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勇夺67.5公斤级举重冠军。
她自幼乐善好施,13岁时就曾跳进村里的池塘救起一位落水儿童。工作后,她坚持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及其他有困难的人,她总是慷慨相助。身体残疾之后,对每一个遇到困难的人,都要竭尽全力去帮一把,自费为家境困难的残疾人送去轮椅,为生活困难的残疾人送去衣物、食品、现金,为生计无门或经营困难的残疾人送去资金、物资,对因身体残疾而导致心理问题的,及时安慰与疏导,帮他们尽快走出人生阴影。
2014年,她注册成立了公益组织——莒县连翠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召集一帮爱心人士开展扶残助残、关爱留守儿童、农村孤寡老人等公益活动。近年来,她足迹遍及日照、临沂、潍坊等多地,共筹集捐助资金79万余元,扶助困难家庭100多户,孤寡困难老人532余名,残疾人169名,困难及留守儿童432名。
义工红娘,轮椅上的月老传奇
2010年,赵连翠发现残疾人婚恋比较困难,他们非常渴望家庭的温暖,于是她就热心做起了义工红娘,免费为残疾人牵线搭桥,帮助单身男女特别是残疾人建立家庭。
“小张视力障碍,想找会推拿的伴侣”“王姐肢体残疾,希望对方性格开朗”……赵连翠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录着一条条征婚信息。
残疾人组建家庭非常不容易,有时想要成功说合一对,需要打无数次电话,甚至还要三番五次地奔波于双方家中,她却当成了公益,乐此不疲。十几年来,她用坏了两台电脑和五六部手机。她手中的红线越拉越长,义务婚介服务已覆盖省内外,先后牵头组织了14次大型集体婚介活动,参与活动7000余人。经她牵线缔结的新人已达309对,涉及农民、军人、教师、医生、企事业单位员工等。
生命摆渡人,352个承诺的重量
传递生命大爱,她的奉献是毫无保留的、全面的。2008年,她决定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社会,在莒县红十字会填写了《山东省遗体捐献登记表》,成为莒县第一位签订遗体捐献的志愿者,真正实现为社会奉献自己全部身心的志愿。
为更好地倡导发动遗体捐献,她组建了“莒县遗体捐献志愿服务队”,并代表日照市参加全国人体器官捐献优秀志愿者评选活动。在工作中,她的手机24小时开机,方便让捐献者及家属随时都能联系到她。当得到捐献志愿者去世的消息后,她第一时间和相关工作人员驱车前往医院或捐献者家中,协助逝者家属进行遗体交接,对家属进行关怀慰问,为捐献者家属提供志愿服务。
在她的积极呼吁和带领下,遗体捐献工作被社会越来越广泛地认可和接受。目前,全县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已达352人,已有17人成功捐献,其中捐献的眼角膜至少帮助30余人重见光明。2021年11月,赵连翠被推选为“中国红十字会会员之星”,2022年10月,莒县连翠公益事业发展中心荣获“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
以赵连翠真实故事改编的公益电影《琬翠》上映时,有观众问她为何选择“琬翠”这个化名,她笑着指指胸前的党徽:“琬,美玉也;翠,青山色。我愿做一块铺路的石头,让更多人看见生命的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