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潘愈 付英杰
7月11日,由山东省药物研究院、平阴县教体局主办的“智创未来”青少年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拉开帷幕。活动邀请济南市平阴县各所中学初一年级排名前五的“尖子生”及学生家长领队共四十余人参加,学生们在大学校园里实地参观了省科学院实验室、国家级医学模拟教学中心等研究、教学场所,体验了虚拟解剖、智能医用等前沿科技,还在省级科普专家与校内教授讲师的讲解下学习到了基础医学知识及最新科研成果。
沉浸式体验医学殿堂魅力
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校史馆内,各种实物、图片等历史资料为学生们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重大事件、杰出人物,生动呈现出学校在医学教育、科研、医疗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在校园沙盘、实验器材陈列、杰出人物荣誉墙等地,学生们驻足观看、聆听讲解,体会到学校百年医脉传承中形成的“自强不息”精神。
在医学科技创新中心,通过老师的带领,学生们穿梭在一间又一间实验室外,透过玻璃墙近距离参观科研人员进行的各项研究和实验。“这台仪器叫做‘生物3D打印机’。”领队老师介绍着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在操作着的仪器,“它利用‘生物墨水’进行动物组织、器官的打印,在药物研发、生物制造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学生小陈告诉记者,自己把“医生”写在了学校下发的职业规划表中,今天的参观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我感受到了现代医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当我看到实验室中琳琅满目的设备,了解到它们复杂的功能,就觉得医学科研工作者真了不起。”
“这是人体肺叶的标本展示。同学们发现左、右两个标本有什么不同了吗?”在人体生命科学馆,领队老师问学生们。“左边的标本就是我们常说的‘吸烟肺’,对比正常的肺它呈现棕黑色,表面还有大量斑点沉积,看到这里希望同学们远离烟草。”人体生命科学馆是国家级科普馆,学生们在馆内体验了以高精度人体模型为基础的虚拟解剖,还观看了全身冠状断层、铸型标本等各种人体标本展区。“之前只在生物书的插图中学到人体各个系统,今天第一次见到了真实的标本,让我特别震撼。”有学生告诉记者。
在国家级医学模拟教学中心,模拟手术室、模拟ICU、模拟产房等设备齐全,可进行60余项临床综合技能训练。“与其它模拟室不同,ICU训练室中的假人是‘活’的。”当领队老师说出这句话,学生们都瞪大了眼睛,“因为这具假人内置了芯片,可以根据设定程序进行呼吸、对话,甚至流泪、流血,判断药物的注射是否正确。用它进行教学训练和考试,能极大增加临场感。”
黄河图书馆总建筑面积达6.5万平方米,是全国最大的高校图书馆之一,学生们在馆中了解馆藏图书情况,体验了信息化图书检索服务。“感觉大学校园出奇地大!”有学生表示,一天的行程让他初步体验了大学生活,“这里有巨大的图书馆和操场,还有景色优美的人工湖,哥哥姐姐们在用功读书,感受到了很强的学习氛围。”
第一医科大的“科教融合”答卷
山东省药物研究院特聘教授、科普专家王强告诉记者,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科普研学在山东省药物研究院主办下,从2022年开始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模式进行推广,目前已举办多期。线上研学针对时间紧张的高中生群体,线下研学囊括从小学四年级到初三年龄段的所有学生,推出了三天科普研学夏令营等活动。“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感受高校研究学习氛围,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启迪他们的高考、职业规划方向。此外,让校内专家教授在研学营当中担任主讲老师,将校内科研成果和一些知识转化成研学类的内容,实现科教融合。”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和济南市教育局的要求,我们的研学内容以学科教育为主,像化学、物理、生物,这是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的强项。”王强告诉记者,研学内容会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段进行针对性课程设置,对学生将来的学科学习起到帮助。“比如化学学科在初三年级才会学到,但我们可以从初一初二开始从零基础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此外,王强还表示,高校研学注重体验和探究,动手实操尤为重要,“研学内容基本都来自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点,学生们动手实践有助于对知识的充分理解,比如‘魔法点灯’实验、听诊器制作等环节。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与创新应用,这也是科教融合、学科融合的一种体现。”
“目前,高校研学发展趋势迅猛。高校良好的师资环境和科研氛围,为青少年的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此外,研学也增加了高校的社会传播度及创收能力。”王强表示,目前山东省高校研学最大的问题在于缺少统一的平台,想要把优秀的研学内容做大做强,需要社会各界通过统一的平台进行推广。
据了解,5月19日,文化和旅游部批准公布《研学旅游服务要求》《出境研学旅游服务要求》《研学旅游课程与线路设计指南》三项标准,为研学旅游相关活动的有效开展确立了行业规范。随着行业标准发布,未来的研学市场应遵循行业标准,提升内容质量,做到价格透明,让研学真正发挥价值,给孩子带来快乐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