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频道>综合 > 内容详情

警惕减肥陷阱!山东省消协发布体重管理消费知识讲解

2025-07-15 10:11:07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郑晓彤 通讯员 李倩 邹煦阳 关继昌

 

近年来,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显著提升,体重管理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话题。然而,在庞大的市场需求背后,一些消费陷阱正悄然滋生。近日,由山东省消费者协会举办的消费教育大讲堂首期发布,聚焦“体重管理类消费”。针对当前市场乱象,本期大讲堂发布专项消费警示,通过典型案例剖析、消费风险提示及科学减重指导,引导消费者理性选择体重管理服务,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记者了解到,首期消费教育大讲堂的主讲人系来自山东农业工程学院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的陈宇航教授。

近年来,山东省体重管理机构呈现井喷式发展,涵盖健身房、减重训练营、线上平台等多元业态。代餐粉、保健食品、智能监测设备等产品充斥市场,但繁荣背后暗藏危机:部分机构以“7天瘦10斤”“不节食不运动”等夸张宣传吸引消费者,实际服务与承诺严重不符;代餐产品营养成分不达标、保健食品违规添加药物成分等问题屡见不鲜。陈宇航教授指出,市场的快速扩张滋生了诸多乱象,部分商家或可能存在虚假宣传、夸大产品功效、诱导消费、资质缺失等问题。

“科学减重的核心在于建立健康生活方式,而非追求短期数字变化。”陈宇航教授指出,成年人每周减重1~2斤(0.5~1公斤)是安全合理范围,盲目追求“速效”可能导致肌肉流失、代谢紊乱,甚至诱发厌食症等心理疾病,“大家可以通过制定个性化计划、均衡膳食结构、保持运动多样化等方式,循序渐进,科学减重,理性减肥。”

山东省消费者协会也提醒广大消费者:要选择正规机构与产品,在选择减重训练营、健身机构或购买减重产品时,务必查看相关资质证件;减重保健食品也要认准“蓝帽子”标识和批准文号;要理性看待宣传,警惕“速效”承诺;明确相关消费细节,通过签订书面合同等方式来明确服务内容,留存付款凭证;此外,还要特别关注健康风险,在体重管理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反应。如果出现头晕、乏力、心慌、恶心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相关产品或服务,并及时就医,勿轻信“正常代谢反应”“个人体质差异”等应付话术。

与此同时,山东省消费者协会特别指出,如果在体重管理消费过程中遇到问题,消费者可以通过与商家协商、向相关部门投诉或寻求法律途径帮助等方式,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体重管理是一场需要耐心和科学方法的持久战,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重塑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而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陈宇航教授指出,在“减重”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体重的变化,更要关注采取减重方式是否对身体产生不良甚至是有害效应,务必不要盲目跟风、轻信虚假宣传。在体重管理类的消费过程中,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理性消费,谨慎选择。

山东省消费者协会在此呼吁体重管理行业从业者能够严格自律,诚信经营,遵循科学的健康管理理念,为消费者提供真实、可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共同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体重管理消费环境,让每一位追求健康体重的消费者都能得到真正的帮助与保障。”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