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庆英 通讯员 刘心玥
七月过半,我国正式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为了增强我省的水域救援能力,未雨绸缪,为期2个月的山东省消防救援队伍水域救援技术中级培训,近期在日照国家水域救援训练基地进行“大练兵”。面对复杂的水域环境、瞬息万变的“险情”以及凶猛的急流,全省300余名消防人员,在一次次“实战模拟”中练就救援的“肌肉记忆”和“本能反应”。
和死神抢人,靠的是“肌肉记忆”
日照训练基地急流回旋池内,白浪咆哮,流速高达4米/秒。“被困者”瞬间被急流吞噬。“来了!”消防员身系绳索,看准时机平跳入水。岸上队员协同控绳,急流中的生命线瞬间绷直——场内正在进行的是活饵救援培训,是水域救援中最常见的一种直接救援方式。每一秒都关乎生死。
看着眼前场景,教练员孙志不禁联想到之前亲历的一次水域救援:台风天,姐弟俩在海边游玩,弟弟被卷入怒海,姐姐施救反被困。“海浪非常大,靠一个人救援根本无法完成,投掷救生圈被困者也抓不住。最终是靠一名消防员跳入海中为被困者提供浮力,与舟艇上的队友紧密协作才救援成功。”孙志的语气凝重,“那一刻,平日对抗急流的每一分训练,都化作了救命的底气。”
“到真正实战中,靠的是‘肌肉记忆’和‘本能反应’,全都是长时间在复杂水域环境中练出来的。”孙志紧盯着计时器,他的目光扫过水中正奋力对抗急流的学员。“真实险情瞬息万变,几秒钟内,你要识水辨流、判断危险、选择战术、精准操作,容不得半点犹豫。”
为让学员能真实感受到复杂的水域环境,此次中级技术培训选取日照市水上运动基地和急流回旋训练场地作为主要训练场所。其中,急流回旋场地共设有三条水道,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标准最高、设施功能最完善的场地。“220米训练水道中主流流速在每秒2米至每秒4米之间,同时存在漩涡流、覆盖流、白色水域等7种危险水流,可让队员充分体验急流的凶猛,掌握脱困技巧。”日照市水域救援教练员团队的负责人张晓明说。
“在平静水域练得再好,也只是‘温室花朵’。实战中,一个浪拍来,克服恐惧心理、救人、应变、备选方案……所有决策都必须在瞬间完成。”说起为何选择这样严苛的环境,张晓明表示,“如同下棋,新手只能看一步,老手要往后谋五步。没有几个月的顶风、顶浪、顶流的练习,‘喂’不出来救援能手。”日照基地引流海水构建的复杂环境,正是为了打造无限接近实战的“终极考场”。
怕浪?那就练到比浪快!
李占达是土生土长的日照人,自上高中时便开始学习皮划艇水上运动,夏天每日都在日照市水上运动中心训练,经常能碰到在此开展水域救援技术培训的消防救援队伍,2023年,心生向往的他也加入了这支队伍。
即便像李占达这样具有一定水域技能基础的人,初入急流回旋场地也“吃了大亏”:“一个浪头就能把人拍蒙,喝几口水,被呛几下是家常便饭。”
水域救援的硬功夫,绝非朝夕可成。加入消防队伍两年内,李占达累计近8个月的时间里“泡”在各种水域环境苦练,完成了从优秀学员到省级教练员的蜕变。
对此深有体会的还有来自省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中心的消防员张东晖。“不怕你笑话,刚来的时候,看到这个场地水浪这么大,我是真发怵。”他坦言,平静水域练习的技能在这里显得捉襟见肘。
训练场模拟了各种险境,包括存在桥柱等障碍物,它们旁边有块看似危险实则暗藏玄机的“回流区”。“这块区域相对于其他水域水流会平缓一点,可以作为我们在水中短暂休息的缓冲区,我们的任务是往回流区里进攻。”他起初猛力扑腾却原地打转,正是教练亲身示范,教会他“识主流、借水力、巧角度”的窍门。
训练初效在首批中级技术培训学员结业考核中得到了直观体现。再次面对急流挑战的张东晖,在急流中三次灵巧变向,巧妙利用主流缩短救援时间,仅用3秒便精准捕获“被困者”,团队协作下20秒成功救人上岸。
而这样的进步在训练场上还将不断上演。7月,青岛高级海岸救援技术培训启动,山东消防水域救援能力建设正迈向新的高度。预计三年内,全省将实现水域救援专业队员培训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