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宇琦
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也是联结民族情感的重要基础,更发展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今年以来,全国各地“非遗好物国潮焕新——四季非遗购物月”活动广泛开展,与此同时,非遗电商直播、非遗夜市等消费模式得到许多消费者喜爱,非遗资源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正不断发挥重要作用。
激发非遗资源经济价值
非遗蕴含的独特文化价值、技艺传承和情感认同,能够通过创意转化、产业融合等方式满足市场需求,成为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等10部门印发《关于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通知》,提出“支持传统工艺进商场、进超市、进场站,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销售推广传统工艺产品”。202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聚焦文旅消费升级与业态创新,通过六个维度、18项措施,引导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系列政策为探索文旅经济多元业态融合发展,推动非遗消费活力释放提供了可供遵循的路径。
艾媒咨询《2024年中国国潮经济发展状况及消费行为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国潮经济市场规模为20517.4亿元,同比增长9.44%,预计2028年将突破3万亿元。近年来,国潮品牌不断涌现,激发新的消费潮流,行业发展前景广阔。此外,近九成的消费者偏好国内的潮流品牌,其主要原因是喜欢中国风与支持国货品牌,占比分别为48.5%和44.0%。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中国品牌知名度不断上升以及国潮文化的流行,未来将会有更多消费者优先选择购买国内潮流品牌。
近年来,非遗生产性保护工作不断推进,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非遗及其资源能够被转化为文化产品,使非遗产品更加契合现代市场的运行逻辑。这种保护模式推动传统产业链重构,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烟台双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山东企业被认定为“2023—202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生产企业运用传统工艺核心技艺和关键技术,探索运用现代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提高生产效率,让契合现代审美、融合现代科技的非遗产品更好实现商业价值。与此同时,在非遗知识产权保护相关工作推动下,非遗产品品牌意识不断增强,推动非遗赋能品牌、品牌带动非遗的良性循环,实现文化传统与现代生产的有机衔接。
山东掀起非遗购物热
今年以来,“非遗好物国潮焕新——四季非遗购物月”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丰富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激发消费活力,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作为贯穿全年的活动,四季非遗购物月在不同季度有相对应的主题。“非遗贺新春·非遗年货购物月”第一季度活动,为许多非遗年货提供了销售平台,也为乙巳蛇年营造了浓厚的新年氛围。在第二季度,“非遗焕新购物月”结合春季生活习俗,丰富优质非遗产品和服务供给,创新多元消费场景,满足消费者多元需要。第三季度活动主题为“非遗消夏购物月”,聚焦暑期旅游消费热潮与城市文化传播需求,深度挖掘一批适配旅游场景、富有地域特色、具备国际传播力的非遗相关产品。
近日,山东各地“非遗消夏购物月”活动陆续开展。从今年7月开始至8月,2025日照市非遗购物季系列活动将贯穿整个夏天。活动在日照各区县的非遗工坊、景区、商圈等地登场,通过市集、快闪店、线上直播等多元形式,打造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场景,丰富形成产品新供给,培育消费新客群,提升非遗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让非遗变成市民手中的物件、舌尖的味道、亲手创造的记忆。非遗夜市中,各类非遗美食得到许多消费者喜爱,各类非遗产品销售火爆,非遗夜经济展现蓬勃活力。
7月26日,“霓夏·烟火集”德州非遗消夏购物月启动仪式暨德百奥莱·德州589街区开街盛典成功举行。活动通过“非遗+商业+旅游”的创新融合模式,为市民打造集文化体验、消费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夏日盛宴。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正式投入营业的德州589街区打造出3万平方米的沉浸式场景化空间,构建起“美食博物馆+非遗体验馆+实景演艺场”三位一体的特色街区形态,借助场景还原、主题展示等方式,打造了文化消费体验的新场景。街区以非遗为特色抓手,呈现当地历史及文化,延伸非遗资源价值链,创造文旅消费新风尚,撬动非遗经济杠杆。
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双收益
非遗连接着过去与未来,沟通着传统与现代。如今,非遗不仅是留在历史和博物馆中的静态文化符号,而是通过活态传承的方式不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依托各地非遗资源禀赋、地域文化特色,组织开展多样化、差异化的非遗促消费系列活动,这种非遗促消费活动既满足群众日常生活需求,也体现非遗传承人深厚文化内涵与精湛制作工艺。
随着暑期出游热度不断攀升,各类非遗促消费活动还将非遗购物与旅游体验有机结合,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需求,让广大游客在“看山看水看风景”的同时,也能“见人见物见生活”。日前举办的“2025大运河非遗旅游大会暨河和之契: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遗交流展示周”上,聊城水上古城吸引了各地游客前往体验并掀起了当地文创消费热潮。
与此同时,电商平台中,各类非遗产品也成为“香饽饽”。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期间,抖音电商组织非遗传承人和从业者开展全天候直播带货,集中展示并推介各类地方特色非遗产品,带动用户消费热情,当天平台上非遗商品成交额超过4亿元。值得注意的是,非遗文创产品也成为吸引年轻人消费的抓手。今年6月发布的首批山东省非遗盲盒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玩法巧妙融合,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通过非遗生产性保护保证非遗产品供给,通过非遗促消费活动实现文化价值延展与经济结构优化的双重收益,通过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丰富非遗消费场景,非遗在促进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的道路上不断发挥更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