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杨芳 付英杰
8月16日,潍坊高密市井沟镇。雨后的草泊村,空气里满是泥土的香气,鸣蝉声声。
刘连仁纪念馆里,风扇不停地转动,挡不住与会人员热汗奔涌。适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寻找二战期间被强掳至日本的中国劳工及其遗属的省内骨干成员齐聚一堂,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期待中国四万劳工的历史遗留问题能够整体解决。
这个目标,在刘焕新给日本首相石破茂的公开信上,清晰呈现。
30余载漫漫维权路
上午10点,在刘连仁红色教育管理委员会主任王洪平的主持下,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暨劳工维权座谈会正式召开。二战强征劳工对日索赔联合会首席代表刘焕新,首先向大家通报了他30余年的维权历程及同三菱的和解现状。
公开统计数据显示,1943至1945年期间,日本强掳约4万名中国公民到本土35家企业的135个作业场强制劳作,其中,山东籍二战受害劳工有9800余人(注:此数据未加入德州,德州受害劳工3200余人,山东籍二战受害劳工共计13000余人)。期间他们遭受非人待遇,许多劳工客死他乡,侥幸生还者大都遍体鳞伤、身患重病。刘焕新的父亲刘连仁就是其中一员。1944年,33岁的刘连仁被日军掳到日本昭和煤矿做苦工。不堪虐待的他在1945年6月逃出,躲进北海道深山,直到1958年被人发现后送回国内。上世纪90年代初,他开始漫长的对日诉讼索赔。那时,刘焕新还在部队。父亲一句“你回来吧”,让他踏上漫漫维权路。如今82岁的刘焕新,依然放不下为全中国受害劳工维权的初心。据刘焕新介绍,从1995年5月26日起,历经24次法庭辩论,刘连仁诉日本政府一案终于在2001年7月12日一审判决胜诉,这一来之不易的结果为后续对其他日本企业的诉讼起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但4年后,日本东京高等法院推翻这一判决,驳回刘连仁索赔请求。2007年,日本最高法院三审驳回原告诉求。”至此,中国受害劳工在日本维权的通道被彻底关闭。诉讼通道在日本被关闭后,刘焕新将维权的目标转移到国内起诉,将仍设在国内或者山东的日本加害中国劳工企业作为直接诉讼对象。
根据已掌握的资料,中国二战期间受害劳工中有3765人被送至三菱矿业株式会社及其承包公司(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前身),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劳动,其中722人身亡。3765人中,山东籍有1555人。2010年,刘焕新和山东受害劳工法律援助团团长傅强,向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交诉状,要求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谢罪,赔偿受害劳工及其遗属,在日本设立纪念碑用于铭记那段历史、也便于中国受害劳工后代缅怀先人等。
2015年6月,三菱方面在北京约见原中国受害劳工联谊会执行会长刘焕新和山东受害劳工法律援助团团长傅强等人,表达和解意向。经过多次磋商,双方达成和解,内容包括:三菱公司向受害中国劳工谢罪,并为他们设立纪念碑,每名受害劳工可获10万元谢罪金。在提出“和解意向”的同时,三菱方面也提出要求:全中国三菱受害劳工要“整体解决”。意味着不仅山东受害劳工要同意上述和解方案,外省市受害劳工也要认可该方案。为达到这个目标,刘焕新开始新一轮奔波。在得到大家整体解决的共识后,三菱方面于2020年初,把向每位受害劳工支付的10万元人民币谢罪金,打入“历史·人权·和平基金”中。2020年12月,山东首批受害劳工及其遗属30人,得到确认并拿到谢罪金。
3年前的8月13日,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在高密见到刘焕新时,他正在寻找三菱中国受害劳工及其遗属。3765名中国受害劳工在三菱矿业被强制劳作,那时全国仅找到1200余人并经过确认,作为重灾区的山东1555人也仅找到320人并确认拿到谢罪金。刘焕新介绍,三菱方面在向每位受害劳工支付10万元人民币谢罪金的同时,规定了5年确认时间限制。如今,5年时间过去,共有1935名受害劳工及其遗属得到确认并拿到谢罪金。
问题解决才刚刚“进入起点”
时光荏苒,30多年如白驹过隙,刘焕新已至耄耋之年。但漫长艰辛的维权路,似乎才刚刚“进入起点”。刘焕新告诉记者,今年六月份,他再次远赴日本为全国受害劳工维权,这已经是他第70次踏上这片曾经让父亲饱受苦难的土地。
“我已经82岁了,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但受害劳工问题整体解决不能停止。今年恰逢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希望能以此为契机对日本政府施加压力,在我有限的生命里不断推进国内劳工问题的总体解决。”记者了解到,2021年开始,刘焕新之子刘利接力,正式扛起了中国受害劳工维权的大旗。
“我们还是要继续‘追债’,把祖辈的担子担起来,作为万千受害劳工的二代、三代的一员,我有义务有责任这样做。”作为二战强征劳工对日索赔联合会会长的刘利,座谈会上这样说道。刘利说,与三菱公司达成的和解为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模式,下一步,他的梦想就是全面解决全国受害劳工的权益维护问题。
“把维权进行到最后一刻”
就在前几天,刘焕新以二战强征劳工对日索赔联合会首席代表的身份,向日本首相石破茂写了一封公开信。小小的展厅里,《劳工血泪》《劳工血泪史》等著作静静地展示在桌子上,刘利向大家宣读了这封公开信。信中提出,近年来,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与部分受害者和解的案例,为妥善解决历史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希望日本政府正视并深刻反省强征劳工的历史责任;参照国际惯例,建立具有公信力的赔偿、和解机制;通过官方渠道与受害者代表展开建设性对话,力争整体解决劳工历史遗留问题。
“我们相信,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不仅是对人道主义精神的践行,更是夯实中日关系政治基础的必要之举。期待在阁下任期内,两国能共同推动这一问题的实质性解决,为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日中关系注入正能量。”
山东受害劳工法律援助团团长傅强告诉记者,2004年,中国第一个受害劳工法律援助团在济南成立,并与日本的律师团体联手进行维权,通过诉讼、非诉讼方式联合在全国各地律师不断进行声讨,给三菱等企业总部带来很大的压力。“起初,法律援助团有30多名律师,有的律师加入时还是毛头小伙,如今已两鬓斑白。”那会儿,30多岁的傅强初次接触刘连仁案件,而如今他也到了快退休的年纪。
意识到如今在世的受害劳工已非常少,傅强和他的团队正在积极寻找受害劳工的二代、三代亲属,用手续、物证认证、书证等方式,继续为他们维权。“受害劳工法律援助团将继续为受害劳工抗争,把维权进行到最后一刻。”
致日本首相石破茂阁下公开信
石破茂阁下:
值此中日邦交正常化53周年之际,我们谨代表二战期间被强征至日本的中国劳工及其遗属,就历史遗留问题向阁下陈情。
历史事实表明,1943年至1945年间,日本军国主义政府通过“强征劳工”政策,致使约4万名中国公民被强制押送至日本35家企业所属的135个作业场,遭受非人道待遇。这一违反国际法的行为,给受害者及其家庭造成了难以弥合的身心创伤。刘连仁先生的遭遇即是这段历史的缩影,其13年深山穴居的非人经历已成为警示后人的历史见证。
我们注意到,阁下在多个国际场合重申恪守《中日联合声明》精神,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重要共识。特别是阁下在利马APEC会议期间关于“正视历史、展望未来”的表态,体现了政治家的历史担当。近年来,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与部分受害者和解的案例,为妥善解决历史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
作为战争受害者的法定权益代表人,我们恳请日本政府:
一、依据《中日联合声明》等四个政治文件原则,正视并深刻反省强征劳工的历史责任;
二、参照国际惯例,建立具有公信力的赔偿、和解机制;
三、通过官方渠道与受害者代表展开建设性对话,力争整体解决劳工历史遗留问题。
我们相信,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不仅是对人道主义精神的践行,更是夯实中日关系政治基础的必要之举。期待在阁下任期内,两国能共同推动这一问题的实质性解决,为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日中关系注入正能量。
顺致崇高敬意!
二战强征劳工对日索赔联合会
首席代表:刘焕新
联络方式:+86-138********
2025年8月8日
中国·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