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宇琦
今年,山东省组织开展“非遗好物国潮焕新”四季非遗购物月系列活动。在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度非遗消夏购物月活动中,场景破界、业态融合、模式创新等新做法成效显著,深度激活暑期消费市场,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活动期间,全省共组织开展各类非遗展销、体验、宣传活动1586场(次),累计销售额超2.2亿元。其中,线下活动849场次,销售额1.6亿元;线上活动737场次,销售额6290万元。参与活动店铺1970家,非遗工坊935家,非遗代表性项目1666项,参与人数超522万人次,媒体传播量1.3亿人次。活动有效促进了非遗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场景破界推动非遗经济增量
精准把握暑期消费旺季契机,推动非遗展销与消夏文化活动的深度融合,以“非遗好物”为载体,以“国潮焕新”为引擎,充分发挥消夏活动固有客流优势与场景热度,激活释放非遗的经济效益与市场潜力,实现了非遗产品销售额的显著提升。
德州市以“霓夏·烟火集”非遗消夏购物月活动为契机,将其与商业街区开街仪式融合,借助开街仪式的集聚效应和盛大氛围,有效扩大了非遗展示活动的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了非遗消费的参与度与转化效果。德州589街区秉持“非遗赋能旅游,旅游活化非遗”的发展理念,着力构建集“美食博物馆+非遗体验馆+实景演艺场”于一体的复合型文旅消费新场景。该场景通过空间融合与业态联动,有效拓展非遗展示与体验维度,为当地非遗消费市场培育和文旅深度融合提供了实体支撑与平台载体。
潍坊市把“非遗快闪店”开进了各大型购物中心,将非遗文创与现代商业场景结合,吸引年轻消费群体驻足参与,其中“国潮风筝挂件”“年画风格服饰”等产品设计时尚,彰显“国潮”风范,成为年轻消费者热门选择。
日照市连续7日举办非遗夜市,设置“每日一主题”提供深度体验,吸引超2万人次参与,35个非遗项目累计销售额近8万元。菏泽市东明县充分利用夏季夜间消费活跃的特点,在非遗消夏购物月活动期间设置了夜间市集,延长活动时间,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消费体验。
业态融合打造非遗消费高地
山东省积极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拓展消费场景与产业边界,为非遗活态传承、经济发展注入创新活力,通过构建多元体验模式,推动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高效转化。
济南市历下区深度融合文化、旅游与消费资源,提升非遗经济活力。其中,历下区在各大景区、街区、旅游打卡地分别设立非遗主题市集,推动非遗产品从“展品”转化为“商品”,带动销售额同比提升30%。钢城区通过“非遗+旅游”等方式,为乡村文旅“拓”新路。钢城区澜头村通过花鼓锣子、郝氏铁艺、翟氏传拓等项目的非遗展示与体验活动,以及古村特色景观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为乡村文旅发展开拓新路径。
潍坊市举办2025年夏季“海洋大集”之青州古城消夏季活动。现场设置非遗市集、文玩市集等展示销售活动,提供抖空竹表演、青州府花边大套工艺展演等展示服务,配套设置了暑期非遗传承课堂、中医药特色服务体验等系列活动,让游客全方位、深层次感受非遗与古城融合的独特韵味,青州古城日均接待游客量较平日增长30%。
台儿庄古城推出“非遗+节庆”“非遗+旅游”“非遗+夜经济”的消费举措,借力首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寻梦古城台儿庄”、古城台风音乐季等活动的高人气和火爆场面,将非遗市集设置在古城核心区,让游客畅游之余品味传统文化,购买心仪非遗好物。
模式创新推动非遗与赛事融合
为进一步拓展非遗传播渠道与消费场景,山东各市积极探索“非遗+赛事”创新模式。借力体育赛事、文化竞赛等大型活动所具有的高关注度和广泛参与性,将非遗活动有机嵌入赛事开幕式、中场互动、周边展销及配套活动中,为非遗项目搭建面向多元群体的展示平台,将大型活动的“流量”转化为非遗传承的“留量”与消费的“增量”,实现文化魅力与市场活力的双赢。
东营市“包”打天下·山东大包争霸赛暨非遗美食嘉年华活动持续开展4日,总客流量14.9万人次,单日最大流量5.3万人次,瞬时最大流量1.3万人。得益于高人气与强聚集效应,活动展现出显著的经济带动效应。承办场地鸿港夜市营业收入显著提升,累计实现约370万元;现场60余家非遗、文创等展示销售区域销售额近140万元;有效拉动住宿、餐饮、交通等相关领域消费超2000万元。
威海市在山东饺子争霸赛期间,邀请纸斗、锡镶、柳编、胶东花饽饽等20余个非遗项目现场展示,数十位非遗传承人展示传统技艺,让市民游客在美食的烟火气之外,感受当地深厚的历史文脉。
淄博市举办“齐鲁超赛”非遗市集,组织陶瓷琉璃丝绸、博山炸肉、墨拓八破、济南把子肉、德州扒鸡、潍坊隆盛糕点等40余个非遗项目亮相现场,老百姓在观赛的同时还能体验“逛、吃、玩”一站式服务,惠及群众4万余人,累计销售额10.8万元。
莱阳市以“莱阳村歌大赛”特色文化活动为载体,将非遗展示、展销与村歌赛事深度融合,活动现场设置“非遗好物”展销专区,整合莱阳梨膏、花饽饽、葫芦雕刻等30余个非遗项目进行集中展示、售卖,销售额显著增长。海阳市在2025年村歌大赛等大型活动期间,组织非遗项目参加现场展销活动10余场,各门类非遗产品销量300余件套,其中海阳绿茶、海阳剪纸、海阳花饽饽、海阳喜饼、海阳大秧歌文创产品等备受游客喜爱,销售火爆。
山东省“非遗好物国潮焕新”非遗消夏购物月系列活动有效提升了非遗可见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为提振暑期消费市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服务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