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许倩
夜幕降临,传统与现代碰撞,国风民乐演奏和民族舞蹈轮番登场,假日的浪漫在齐鲁古建如约而至。
双节假期,颜神窑火节每日来袭,通过一整天的沉浸式体验,邀大众共赏古建今辉。演出方面,多元风情开启“最炫民族风”,古镇每日开启3场狂欢巡游,载歌载舞嗨翻全场。假期里,除惊艳的琉璃技艺展示外,快板、相声、五音戏、二胡等传统民俗节目轮番登场。在古窑茶话会品茶听书,慢品古韵风情,N种活动体验,尽享窑火魅力。



记录文明进程,传承文化根脉。老城区在保护更新中焕发新活力,古建筑亦在保护修缮中守护文化记忆。在济南上新街南端,万字会旧址济南母院自历史走来,融汇现代技术与传统建筑风格,是中国近现代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模仿明清传统宫殿建筑的经典实例。作为观赏性极高的人文景观,万字会旧址济南母院建筑是了解济南近现代历史发展、城市建设成就的重要场所。作为济南市区内重要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字会旧址济南母院不仅是济南市有深刻影响力的历史和文化资源,也是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该建筑入选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
2022年,该建筑群由山东省古建筑保护研究院管理使用,为进一步落实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带动老城区风貌保护,激发老城活力,构筑文物保护利用特色场景,山东省古建筑保护研究院对建筑群进行整体修缮保护,并计划打造为山东古建筑博物馆对外开放。2025年4月,经省委编办批复,山东省古建筑保护研究院加挂山东古建筑博物馆牌子。
值得一提的是,结合济南市上新时代文化街区系列活动启幕,山东古建筑博物馆推出“国庆开放日”活动,向公众进行以文物建筑外观展示。同时,为满足观众参观游览需求,场馆在二进院前殿室内推出“中国古代建筑模型展”,呈现中国古建筑演变历程和省内外具有代表性古建筑的风貌特色,让大众在出游的同时穿越时空,回溯历史。
在济宁市,因“诗仙”李白常在此饮酒赋诗而得名的太白楼,传承千载,登高远眺依然可感怀李白当年在楼上挥毫泼墨、饮酒作诗的豪情。这个假期,以李白在济宁生活二十余年的经历为主线,通过“吟诗”“舞剑”“会友”等场景,再现诗仙李白与济宁的深厚渊源的沉浸式情景剧《又见太白》上演,融合戏剧表演与游客互动,实现文物资源的活化利用。演出在太白楼院落实景呈现,结合《任城县厅壁记》等历史文本,带领观众沉浸式体验“李杜相会”“铁杵成针”等典故,成为济宁文旅融合的代表性项目,吸引大量游客参与互动。
作为同乡人在异地建立的社会组织,会馆的作用主要是联系乡情、汇聚公议、维护同乡或同行商人利益、公议行规监督执行、祭祀神灵、演艺庆典、帮助同乡等,对传播地域文化、推动商人彼此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假期前,位于济南市黑虎泉西路的浙闽会馆正式开馆,修旧如旧后的古建筑焕新亮相,变身集文化体验、社交互动和经济合作于一体的复合空间。据悉,会馆通过文化展示区、茶艺展示区和综合体验区,再现百年商帮文化,举办首场浙闽鲁文化沙龙,南宋胡记茶点品鉴与鲁青瓷手作体验让游客感受跨地域文化交融,激活区域文化消费力,让传统古建与文旅紧密连接,焕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