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频道>综合 > 内容详情

赋能产业升级,激活发展动能 省属国企深耕创新塑发展新格局

2025-10-10 11:25:22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雨

 

在产业升级浪潮中,省属国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在多领域突破发展瓶颈。钢铁行业,智能测温取样机器人攻克技术难点,兼具效率、安全与质量优势,还形成多场景应用的机器人体系;航运领域,智能调度系统等技术创新,大幅提升航道通行效率与安全保障;AI赛道,人工智能工厂实现规模化量产,商业AI解决方案助力企业数智化转型。

智能机器人升级炼钢工序

在工业智能化浪潮下,钢铁行业的生产工序正加速升级,全自动设备的引入成为关键突破口。山钢集团山信软件莱钢电子自主研发的全自动测温取样机器人,在广西柳钢投用,展现了智能化设备在炼钢环节的显著优势。它成功攻克了钢包定位的技术难点,能精准锁定钢水液面位置,在120秒内可以自动完成测温探头插入、取样器取样操作,为炼钢工序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全自动测温取样机器人不仅在核心操作效率与精准度上表现突出,在安全保障与质量把控层面同样优势显著。在安全防护上,机器人最大限度减少了操作人员与高温、喷溅环境的接触时间,把安全风险降到最低;在质量把控上,它输出的测温取样数据精准稳定,有效避免了人工操作误差导致的质量波动,为钢水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支撑。

其之所以能在多场景中高效应用,不仅得益于广泛的适配性,更源于其在功能设计上的多维度创新。这些创新设计从设备安全、生产效率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了机器人的实用价值。例如,机器人枪杆在作业中若触碰到结壳钢水或发生碰撞,系统可自动触发复位程序,让枪杆精准回归原位。即便遭遇突发掉电情况,设备也能自动上电并完成复位操作,有效避免枪杆及内部元器件因碰撞受损,大幅降低设备维护成本与故障停机时间。

除了保障设备安全,机器人在适配生产节奏方面也有精心设计,大容量料仓的应用就是重要体现,它从源头减少生产中断,为连续作业提供保障。大容量料仓设计适配高效生产节奏机器人搭载的智能料仓存储量远超行业常规水平,在正常生产条件下,一个班次仅需补充一次探头即可满足作业需求,避免因频繁换料导致的生产中断,助力企业实现连续稳定生产。

在提升作业效率上,机器人同样有亮眼表现,“一键测温”功能大幅缩短作业时间。操作人员按下“一键测温”指令后,机器人可自主完成装探头、测温、拆探头、回归原位待命的全流程,部分场景下整体耗时小于40秒,远快于行业平均周期,显著提升冶炼环节的作业效率。

据悉,这款功能强大的测温取样机器人并非个例,这款测温取样机器人只是山信软件莱钢电子工业机器人“大家族”的一员。目前,山信软件莱钢电子自主研发的工业机器人数量达229套,包括鱼雷罐车自动拔插电、实验室、喷号等十余种应用场景。

智能创新破局航运瓶颈

在智慧交通与港航现代化的浪潮中,船舶调度效率的提升成为突破航运瓶颈的关键。山东海洋集团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创新,正为内河航运注入新动能。近期,山东海洋集团自主研发的“一种基于船舶交通流预测模型的调度方法及系统”获国家发明专利。该成果通过智能预测船舶交通流量并动态优化船闸调度策略,显著缩短船舶过闸等待时间,大幅提升航道通行效率与闸室利用率。

单一技术的突破只是起点,山东海洋集团让科技红利覆盖航运全流程。近年来,山东海洋集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打造多项智能化管理系统,为山东省内河港航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据悉,2025年以来,集团从船员实际需求出发,持续优化“京杭运河智能通航系统”服务程序,新增电子发票等应用功能,构建“远程报到、智能审核、云缴费、自动排闸”全流程线上服务模式,显著缩短了船舶过闸时间,真正实现“船员少跑腿、数据多跑路”的智能化升级。同时,在京杭运河山东段沿线建设10座AIS基站,依托电子航道图管理平台,实现对航道设施、通航状况、水文气象等关键要素的实时监测,为在航船舶提供全面可靠的安全保障。

在智能化服务的基础上,山东海洋集团通过系统升级,让船闸联动释放更大潜力。依托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船闸PLC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京杭运河山东段主航道可联合调度航段船闸远程集控和联合调度。按照“统一调度、联合运行”的原则,通过动态优化船舶通行序列,实现船队连续过闸与闸室高效周转。据了解,运输船舶利用“绿波效应”可连续通过多座船闸,待闸时间平均缩短35分钟,航道通行效率提升10% 。2025年1—8月份,京杭运河山东段船闸通过船舶28.36万艘次,同比提升16.7%。

从单一系统优化到全要素数据整合,山东海洋集团正以大数据平台为纽带,构建内河港航管理的全新格局。着力打造的内河港航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目前已接入京杭运河、小清河沿线7家港口及船闸数据,致力构建覆盖“港、航、闸、船、货”各要素齐全的一体化数字管理系统。平台通过整合各类数据并进行分析,可实时掌握港口作业及船舶过闸信息,未来将集成船舶动态、货物流向、客户需求等各类数据,构建线上物流服务平台,为开展全程物流服务和“京清运河物流大通道”建设提供载体。

深耕AI助力产业升级

在人工智能加速渗透各领域的当下,浪潮集团正以主动作为抢占发展先机。浪潮集团积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机遇,以技术创新为根基、以产业落地为导向,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精准响应行业的多元需求,浪潮打造了人工智能工厂。作为智能原生新业态的创新实践,浪潮人工智能工厂能够解决行业对人工智能算力服务分散化、小型化、定制化的需求,作为新型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由模型制造、智能体制造、综合训练场三大核心板块组成,基于分布式智能云实现集约化建设,根据用户需求及规模可分为区域级、城市级、企业级等三种形态,能够实现满足用户大模型与智能体的规模化量产。

这款创新载体不仅定位明确,更凭借独特运作模式与完善体系,推动AI 生产效率大幅提升。记者了解到,浪潮人工智能工厂是国内首个面向行业场景的具备工业化、标准化、规模化能力的生产流水线,用制造的模式来解决产业问题,即“模型制造模型”,通过模型来打磨工具,再用工具来制造新的模型,从而形成开放高效的生产模式。浪潮人工智能工厂通过打造数据车间、模型车间等“九大车间”,重点解决人工智能全生命周期的标准化、自动化和规模化生产问题,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目前,浪潮人工智能工厂已沉淀61道工序、113套工具,年满产1000+订单模型,并基于工匠中心持续提升生产能力与水平。

此外,人工智能工厂构建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孵化人工智能产业,既是人工智能行业垂类模型和智能体的制造平台,也是产业链构建平台、生态创新孵化平台、科学技术研究平台、人才培育平台、产业投资平台,致力于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业务,实现大模型广泛应用。

除了AI基础设施建设,浪潮还聚焦企业数智化转型痛点,推出针对性解决方案。为跨越单一技术路径依赖、数据质量不高、工具链不足等“断层”,助力企业数智化转型加速落地,浪潮数字企业基于“AI宿主软件重构、AI应用深度化定制、AI数智底座能力升级”的协同创新,打造浪潮海岳商业AI。据悉,AI宿主软件方面,针对浪潮海岳软件产品系列,采用AI原生智能体架构对软件进行重构,以业务记录系统为核心,开发一系列智能体,建立人工智能中枢,整合多模型形成复合AI能力。目前报账智能体、采购辅助评标智能体、职业规划智能体等已实现落地应用。

AI定制化应用方面,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专属大模型建设,采用大模型微调方式,选择基座大模型,并结合客户私域或领域数据进行模型微调和迭代优化。另一方面提供智能体定制,涵盖场景设计、模型部署、知识治理、智能体开发四个关键步骤,进而实现企业AI应用与企业数据和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为企业提供专业化AI解决方案。

AI数智底座是AI宿主软件和AI定制化应用的关键支撑。其中,海岳大模型采用多模型、多模态、大小模型融合的产品策略,提供全栈大模型平台、工具和服务,一站式接入企业业务场景;海岳PaaS平台以智能原生、云原生为驱动,聚焦智能与云原生公共技术、智能应用开发与集成、数据开发与商务智能、智能物联网与空间计算四大技术领域,为企业提供八大平台和一体化开放生态,助力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