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舒
近期,山东省多所高校主要领导职务完成集中调整,一批新任党委书记、校长及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陆续履新。根据山东省政府及省内高校官方网站发布的信息,此次调整呈现出干部年轻化、高知化以及跨校交流等显著特点。懂业务、高学历、年富力强的“70后”学者型官员,正从高校管理队伍的生力军转变为主导力量,为山东高等教育注入了强劲的青春活力。
年轻化与高知化成主流
近几次人事调整中,“70后”干部群体全面崛起,成为省属高校的领导中坚。在新任领导中,出生于1971年11月的潍坊学院新任院长王霞,以及同为“70后”的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新任党委书记张鸿波,是省属高校正职领导年轻化的典型代表。而在副职层面,年轻化趋势更为明显。临沂大学新任党委副书记姚运明“70年生人”,山东大学新任党委副书记张帅出生于1974年,宣传部部长马晓琳出生于1978年,山东师范大学新任副校长李晓迪更是一位“80”后干部,均处于干事创业的黄金年龄。这批领导干部经验丰富、精力充沛,兼具开拓意识与沉稳特质,有望打破思维定式,为高校发展带来新思路、新气象。
与年轻化相伴的是极高的学术素养。记者注意到,这批新任领导普遍具有高学历和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纵观此次履新的官员,几乎人手一份亮眼的学术简历,拥有博士学位已成为基本门槛。潍坊学院院长王霞和党委书记来逢波均为“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霞更是教育部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第二医科大学校长刘传勇拥有医学博士学历,是农工党省委副主委。山东大学的张帅、马晓琳均拥有法学博士学位。山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李晓迪是数学博士,物理学博士后,是典型的学术精英。
这种“学者治校”的格局,确保了高校的掌舵人本身就是学术领域的明白人,他们深谙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之道,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科建设方向,引领学校的内涵式发展。
内部培养与交叉任职锤炼治理能力
高校管理是一门复杂的学问,近期几次调整反映出山东省在选拔高校领导时,注重其丰富的多岗位历练和扎实的校内管理经验,形成了一套清晰、成熟的干部培养与选拔路径。
“从校内来,到校内去”,绝大多数新任领导都有在校内关键岗位长期工作的经历,他们通常起步于教学科研一线,继而担任院系负责人,再历练于核心职能部门,最终进入校级领导层。这是一种稳健而可靠的晋升模式。
例如,山东大学的张帅和马晓琳,其履历堪称“山大制造”。张帅曾任山大文学院党委书记、党委宣传部部长,马晓琳则历任团委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党委统战部部长,并兼任艺术学院党委书记。他们的晋升轨迹完整地展现了党务干部在校内多个重要岗位上的锻炼与成长。同样,山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李晓迪,从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到研究生院院长,再到副校长,走的是一条典型的从优势学科学术带头人成长为管理者的路径。这种模式保证了领导者对学校历史文化、学科生态和管理架构有深刻的理解,能够实现政策的平稳过渡与有效传承。
“跨界交流”激活一池春水。在内部培养为主的基础上,适度的干部跨校、跨系统交流,也为高校管理团队带来了新鲜血液和多元视角。此次调整中,跨校任职的案例颇为瞩目。原任济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的王霞,早期在青岛科技大学度过,曾任该校数理学院党总支书记、教务处处长等职,此次调任潍坊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原任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的麻国升,调任青岛大学副校长;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鸿波也拥有在青岛科技大学多年的任职经历。这种跨校交流有助于打破高校间的“壁垒”,从工科优势高校向应用型院校输送管理人才的模式,也体现了将成熟的产学研融合经验直接移植到目标院校的战略意图,促进先进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的传播与融合。
更值得一提的是,地方党政干部向高校的流动,如临沂大学党委副书记姚运明,此前担任临沂市河东区委书记,拥有丰富的地方基层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经验。他的到任,有望极大地加强高校与地方政府的联系,在促进产教融合、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区域发展战略等方面发挥独特的桥梁作用。
专业背景与学校定位高度契合
此番人事布局,并非简单的人事更替,其背后蕴含着山东省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深远战略考量,即通过选拔最合适的领军人才,精准驱动高校迈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
在干部选派上,专业匹配度成为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新任山东第二医科大学校长刘传勇,是医学博士出身,曾任山东大学本科生院院长,并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担任过副校长,其整个职业生涯都聚焦于医学教育与管理。由他执掌一所新更名的医科大学,能更好地把握医学教育规律,推动学校在特色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在推动特色发展方面,具有“科大”背景的领导者带来了强烈的“工科思维”和应用导向。潍坊学院院长王霞作为物理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其研究领域面向前沿科技,她的到任将为潍坊学院的理工科建设,特别是新材料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学术领导力,推动学校更好地对接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
此外,近期调整中,党委书记和党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等党务干部的配备尤为关键。山东大学同时调整了党委副书记和宣传部部长,两位新任领导张帅和马晓琳均拥有深厚的党务工作背景和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相关学科背景,充分说明了山东省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高度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整中多位新任领导职务后标注“试用期一年”,这体现了山东省在高校干部管理中既给予实践机会,又保留考核机制的科学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