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频道>综合 > 内容详情

51天,金针菇里出“真金”|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山东实践

2025-11-20 15:50:04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范心雨 尉笑

 

11月18日,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走进山东友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这家位于济宁邹城市大束街道葛炉山乡村振兴片区的“全国最大金针菇单体工厂”里,10层立体种植架整齐排列,透白的金针菇在菌瓶中整齐舒展,智能面板实时调控着温度、湿度与二氧化碳浓度。再过23天,这些饱满鲜嫩的金针菇就将采收装车,销往北京新发地等全国市场。

“从接种到采收全程51天,一间栽培房就能产出16到18吨,主要依靠自动化生产技术,一栋楼只需3名工人监管。”工作人员王静的介绍,道出了这片“菌菇王国”的高效密码。

在这片土地上,乡村振兴的“底色”,是共同富裕。作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葛炉山片区打破村域壁垒,以“强村带弱村、产业连片兴”为抓手,让食用菌产业成为带动片区内村庄致富的产业引擎。山东友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5亿元、占地207亩,日产金针菇160吨,年产值达2.8亿元。企业创新推行“龙头企业+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农户”模式,为周边村庄按成本价供应菌棒,提供技术指导和兜底销售,每棚年增收超6万元。同时,年回收20万余吨秸秆等农作物下脚料作为种植原料,既变废为宝,又带动包装生产等下游产业兴起。

“在家门口上班,月工资能拿4500多,平时还能多照顾一下老人孩子。”一位来自南葛村的村民说。据悉,公司吸纳1500余名当地农民成为产业工人,并通过培训孵化技术工人和种菇能手,定制多种岗位助力脱贫,累计帮助130余名困难户年均增收4万余元。即便是在疫情期间,企业也坚持不降薪,用责任守护村民“钱袋子”。

菌香阵阵,致富路宽。从“各村单打独斗”到“片区抱团发展”,从“传统种植”到“智慧农业”,如今,邹城市葛炉山片区以食用菌产业为纽带,用片区化发展打破行政壁垒,用产业连片激活乡村活力,让龙头企业“挑大梁”、村集体“强筋骨”、农户“得实惠”。“我们要让强村的产业优势,变成弱村的发展机遇,让每一个村庄都融入产业链,让每一位村民都分享发展红利。” 邹城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建新的话掷地有声。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