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频道>综合 > 内容详情

49金53银41铜 闪耀!齐鲁健儿湾区展雄风

2025-11-22 10:08:37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李柏村 

 

11月9日至11月21日,第十五届全运会在粤港澳大湾区举行。本次十五运会,山东体育健儿在竞技比赛中共获得49枚金牌、53枚银牌、41枚铜牌,奖牌总数143枚,金牌数、奖牌数均居全国首位,创造了全运会“五连冠”的辉煌。

规模与质量的双重突破

本届全运会,山东代表团派出960名运动员,参与33个大项、48个分项、328个小项的角逐,参赛人数与项数均创历史新高且位居全国前列。19个大项、23个分项的49个小项摘得金牌,更有1项世界青年纪录、1项亚洲青年纪录、4项全国青年纪录被刷新,这份成绩单的“含金量”不言而喻。

优势项目的“压舱石”作用尤为凸显。游泳、皮划艇、田径、柔道、射箭等传统强项共斩获40枚金牌,占金牌总数的80% 以上。其中游泳项目独揽7金,皮划艇、柔道、田径各夺4金,自行车、摔跤、射箭各得3金,击剑、跳水、武术等项目也有2金入账。这些项目的稳定发挥,不仅是山东体育多年深耕的成果,更构建起“多点支撑、优势突出”的竞技格局,为“五连冠”筑牢了根基。

更具深意的是,山东体育的优势不仅体现在竞技赛场,更延伸至“全运大家庭”的各个领域。根据体育总局规程,2024年首届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2025年首届全国青少年田径运动会、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公开组)的成绩计入本届全运会总分,山东在此环节收获10金8银7铜,展现出从青少年到成年、从夏季项目到冬季项目的“全链条”竞争力。

“三大球”的突破更是本届全运会山东代表团的一大亮点。22支队伍全部晋级决赛前八,11支队伍站上领奖台,4金4银3铜的成绩,是对山东“三大球”人才培养体系的全面检验。成年男排首夺全运金牌、成年女排首次闯入决赛,这些“历史性突破”背后,是山东对集体球类项目的长期投入与科学布局。从青少年梯队建设到职业联赛深耕,从教练团队培育到后勤保障升级,山东用“十年磨一剑”的耐心,为中国“三大球”振兴提供了“山东方案”。

老将坚守与新秀崛起

全运会不仅是竞技实力的比拼,更是体育精神的传承。本届大湾区全运会上,山东代表团既有奥运冠军、世界冠军的“定海神针”,也有“05后”新秀的“横空出世”,老中青三代运动员的完美配合,奏响了山东体育“薪火相传”的乐章。

老将的坚守,是山东代表团的“精神灯塔”。奥运冠军陈梦在乒乓球女团决赛中,面对强敌沉着冷静,带领队伍逆转取胜,用“定海神针”般的表现诠释了“老将”的担当;射击运动员李越宏、游泳运动员杨浚瑄等世界冠军延续巅峰状态,将大赛经验转化为赛场上的稳定发挥;现代五项张明煜、赛艇张敏等老将,虽已征战多年,却依旧保持着对体育的热爱与执着,在赛场上展现出精湛技艺与顽强意志。这些老将的坚守,不仅为年轻运动员树立了榜样,更用行动证明“体育精神无关年龄,只关热爱与拼搏”。

新秀的崛起,则为山东体育注入了“新鲜血液”。“05后”小将们在本届全运会上的表现堪称“惊喜不断”:游泳运动员张展硕一人独得5枚金牌,成为全运会赛场上的“最大黑马”;女篮张子宇、滑板崔宸曦、女排李晨瑄等小将,在各自项目中崭露头角,用青春活力与敢打敢拼的态度,展现出山东体育的未来潜力;射箭刘妍秀、田径刘凯、铁人三项张玺瑞等年轻运动员,虽首次参加全运会,却毫不怯场,在与老将的较量中展现出强劲的上升势头。

赛场内外的精神答卷

如果说金牌与奖牌是山东体育的“硬实力”,那么赛场内外的精神风貌则是山东体育的“软实力”。

“好客山东”的热情,在大湾区绽放光彩。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巴赫为获得武术套路团体冠军的山东队颁奖时,队员们热情地邀请巴赫“欢迎来山东”,一句简单的邀请,既展现了山东运动员的自信与大方,也让“好客山东”的品牌形象通过国际视野得以传播。而游泳运动员张展硕在接力夺冠后,90度鞠躬回谢浙江队员的握手祝贺,这一谦逊的举动,更是将“孔孟之乡”的礼仪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团结协作的力量”,是山东代表团夺冠的“密钥”。乒乓球女子团体连续3场以3:2险胜夺冠,尤其是决赛面对实力占优的对手,代表团领导精心指挥,教练团队科学分析对手特点、合理排兵布阵,队员们一分一分去拼、去争,最终实现逆转。

这份“五连冠”的底气与自信,不仅来自于奖牌的数量,更来自于齐鲁儿女“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内核。从山东到全国,从全国到世界,山东体育正以昂扬的姿态,迈向更广阔的未来。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