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频道>综合 > 内容详情

泉城以何立足“竞技之城”

2025-11-22 10:12:44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李柏村

 

珠江潮涌激荡湾区,全运圣火映照群英。11月21日,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落下帷幕,当赛事余热尚未褪去,济南健儿的表现早已“霸榜”热搜。

从射箭赛场的“百步穿杨”到赛艇水面的“劈波斩浪”,从武术擂台的“刚柔并济”到滑板街区的“凌空飞跃”,每一个拼搏的瞬间都彰显着力量与激情。通俗而言,这届全运会上的济南健儿,很“而立”。

济南以“泉城”之名冠天下,温婉泉水滋养出城市的温润气质,难免让人产生疑问:这份柔美与竞技体育的热血沸腾,似乎存在天然的反差。那么,这座浸润着泉水灵秀的城市,究竟凭借什么,成长为一座令人瞩目的“竞技之城”?

是“竞技强市”,更是“体育文化名城”

衡量一座城市的竞技实力,参赛规模与成绩是最直观的标尺。本届全运会,济南市177名运动员跻身决赛的数字,不仅创下历届全运会济南参赛人数的新高,更折射出这座城市竞技体育人才储备的厚度。

成绩方面,济南健儿交出16金、16银、8铜的亮眼答卷,更值得关注的是,多个项目实现“零的突破”与“历史首金”,呈现出“传统项目稳、新兴项目破、集体项目强”的鲜明格局,且老中青梯队结构均衡,形成多点开花的良性态势。

从赛事进程来看,济南健儿的表现堪称“步步精彩”。

奥运冠军李越宏作为山东代表团旗手,在射击男子25米手枪速射团体赛中为济南斩获首金,为后续征战奠定信心;赛艇老将张敏、张元泽双双登顶,其中张敏创下“五届全运八金”的传奇,成为该项目当之无愧的标杆人物,用坚守诠释体育精神的真谛。

新秀的崛起更让济南竞技体育的未来充满期待。滑板选手崔宸曦继亚运夺冠、奥运获第四名后,再添全运首枚滑板金牌,填补了山东全运滑板项目的空白;武术套路项目迎来“双冠突破”,刘德文夺得山东全运历史首枚太极拳、太极剑全能金牌,许澳、吕贝贝与队友协作拿下武术套路团体首金,这两枚金牌不仅是山东的突破,更是济南武术套路队建队以来的全运首冠,意义非凡。

集体项目的突破同样可圈可点。篮球项目8 个组别中有17 名济南运动员参赛,人数创历届之最:张子宇首战全运便单场狂砍31分,带领山东 U18女篮夺冠;王丽丽作为国家队主力,贡献9分4篮板助力山东女子三人篮球登顶;张为则帮助山东男篮获男子三人篮球银牌,实现该项目全运奖牌“零的突破”。此外,橄榄球项目中,杨飞飞、刘鲁达等运动员发力,助山东队实现男女组别双亚军的历史性突破,让济南集体项目的实力再获印证。

追根溯源,济南的竞技实力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植根于深厚的体育文化土壤。早在上世纪民国时期,济南就有“跤城”之称,大观园跤场汇聚各路好手,成为市民追捧的体育场所。

新中国成立后,济南体育开启新篇章。20世纪50年代,郑凤荣打破世界女子跳高纪录,让济南体育走向世界;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济南选手首次登上奥运舞台,邹利敏助力新中国代表团拿下男子体操团体银牌;2012年伦敦奥运会,皇亭体校培养的李晓霞斩获乒乓球女单、女团双金,实现济南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2022年山东省第二十五届运动会上,济南代表团以258金、181银、191铜共630枚奖牌位居奖牌榜首位,总分与青岛并列第一,这场“大考”的优异成绩,为本次全运备战奠定坚实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在全运赛场大放异彩的张子宇、李梦麒、崔宸曦等选手,正是当时济南代表团的中坚力量。

“江山代有才人出”,济南体育的深厚底蕴,始终推动着健儿在各级赛场不断突破,这正是“竞技之城”的底气所在。

以点带面,让全民与竞技奏响“二重唱”

一棵参天大树的成长,既需肥沃土壤,更需持续的滋养与呵护。济南竞技体育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全民体育的坚实支撑。唯有让体育融入市民生活,形成“全民参与、全民热爱”的氛围,才能为竞技体育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实现“全民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同频共振。

在推动全民体育发展上,济南始终步履不停。新中国成立后,济南体育事业全面推进:1955年济南市体委成立,统筹全市体育工作;皇亭体育场等体育设施相继建成,为群众运动提供场所;职工体育、农民体育等活动广泛开展,让体育逐渐走进寻常百姓生活。如今,在济南市体育局的引领下,全民体育与竞技体育的融合发展更趋深入。

竞技体育源于全民体育,更反哺全民体育。李越宏在射击场上“射以观德”的专注,张敏在赛艇队“相信姐妹们”的团队信念,崔宸曦在滑板街区“超越年龄的沉稳”,济南健儿在赛场上的每一次拼搏,都在点燃市民的体育热情,让“爱体育、享运动”成为这座城市的风尚标。

为推动全民健身落地生根,济南从政策、设施、赛事等多方面发力:政策层面,连续将全民健身设施纳入民生实事,出台《济南市公共体育设施专项规划(2025—2035年)》,明确构建“省市级—区级—街道级—居委级”四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尤其将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作为重点,规划建设黄河体育中心等重大设施,既为竞技体育提供硬件支撑,也为市民运动创造条件;设施层面,“15分钟健身圈”加速成型,436所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100处智能健身驿站投入使用,20余处体育公园规划建设,智慧体育平台整合8.2万件器材、2万处场地信息,市民可通过“电子地图”一键查询、预约,运动便利性大幅提升;赛事层面,今年以来济南已举办市级以上重点体育赛事超800场,吸引超150万人次参与,直接经济效益突破8亿元,第三届济南潮流体育消费季、冰雪嘉年华等品牌活动影响力扩大,NBA青少年篮球文化交流等国际赛事落地,让城市体育国际范儿十足。凭借“体育+ 文旅”“体育+ 康养”等新业态的蓬勃发展,济南成功入选国家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城市,体育已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届全运会开幕前,济南人民也迎来一场属于自己的运动盛宴。10月11日,济南市第一届运动会在奥体中心东荷体育馆开幕,这项由青少年运动会升级而来的赛事,既重视青少年体育培养,更为市民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当《相亲相爱》的旋律在赛场响起,运动员与观众共享运动喜悦的场景,正是济南浓厚体育氛围的生动写照。

济南体育的成功,是“群众体育筑基、竞技体育突破”的良性循环,这份循环藏在喷涌的泉水里,更刻在城市的基因中。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