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朱德蒙 王宇琦
10月9日,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举行“山东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八场,邀请省文化和旅游厅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情况。发布会上,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李国琳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文化和旅游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整体走在全国前列,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贡献度不断提升。其中,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我们围绕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着力提高服务效能和群众满意度。公共文化设施提质升级。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五级服务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李国琳表示。
全省建有公共图书馆154个、文化馆155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821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6.5万个,各级各类博物馆647个。其中,国家一级文化馆、一级图书馆数量分别居全国第一、第三位,博物馆六项主要指标均居全国第一。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先进县)达到40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城市4个、示范项目8个。
此外,我省群众文艺创作和文化活动日益活跃。加强创作指导,建立激励机制,创新开展群众性小戏小剧创作演出活动,培育打造了一批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十年来,山东获得国家群众文艺领域政府最高奖——“群星奖”38个,居全国第一。“百姓大舞台”“五个大家”等群众文化活动产生广泛影响。
在文化惠民工程方面,相关工作不断深入实施。全省投入35.6亿元,连续5年用于欠发达地区村级文化设施建设。“冬春文化惠民季”“一村一年一场戏”等文化惠民活动形成品牌,仅2021年全省送戏下乡演出就达12万余场。我们还在全国率先建成“山东省光明之家盲人数字图书馆”,建设了集培训辅导、展览展示、资源共享于一体的“山东公共文化云”,城市书房、乡村书房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不断涌现,文化服务更加便捷、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