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舒
省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阎子峰(受访者供图)
山东省作为高等教育大省,拥有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众多办学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的“双一流”大学和省属院校,在推动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转化、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省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阎子峰提交的是关于“深化校地合作、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和优秀人才聚集”的提案。
校因地兴,地因校强。阎子峰建议,可以从完善校地合作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校地联手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特区、校地合力筑造优秀人才聚集高地三个方面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和优秀人才聚集。
“校地合作涉及多个合作单位和合作单元,如果没有专门的领导机构和管理制度来组织、协调和推进,合作就会缺乏推动力度。”他建议,可以成立校地合作领导小组,由地方政府召集,相关单位负责人共同组成。
“政府明确驻地高校的发展规划、建设目标和利益诉求,掌握高校的人才培养管理模式、优势学科设置、待合作的人才项目、待转化的科研成果等情况,形成高校资源供给和需求第一手资料。”阎子峰建议,定期举办政府进高校政策宣讲活动,重点讲解就业创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引进与服务等相关政策,推进政校企合作。同时,整合政府、高校和企业的人才资源信息、科研项目信息、就业创业信息等,搭建全面、系统、准确的校地供需资源信息平台,保证各方互通有无、信息畅通。
阎子峰认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一方面能使“躺”在学校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走”到生产实践中,另一方面也能把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难题及时准确收集起来,从而实现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鼓励高校围绕地方重点发展产业和企业转型升级中的‘一线需求’组建创新团队,开展科研攻关。”依托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中心、成果孵化基地等,促进更多高校科技成果优先在本地转化。
“‘优秀人才’,不仅包括引进的高端人才,也包含驻地高校的优秀大学毕业生。‘筑造’不仅需要‘筑巢引凤’,更需要‘固巢养凤’。”阎子峰认为,应当吸引优秀大学生本地就业、将吸引人才关口前移。同时,建立校地共建共享高端人才机制,实现高端人才编制在学校,创业在企业,学术创新在两端;抓好人才政策、人才公寓建设、人才服务等多项举措,为人才在住房、就医、子女就学等方面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