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豹评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视频  |  映像  |  周刊
首页>山东频道>政经 > 内容详情

新春走基层 | 从冶铁工人到铁花艺人,黄向银的“铁”样春节

2023-01-23 13:53:02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焦腾

 

火树银花不夜天。

大年初一晚8点15分,淄博红叶柿岩旅游区漫水桥,一场冰上铁花准时上演。当1600℃的铁水腾空而起,艺人迅速击打,霎时间漫天散落,形如烟花却比烟花更震撼更绚丽,落地的铁花在冰面狂舞,一曲接着一曲绽放在夜幕中。​

 
 

摄影 苏昕

站在这场绚丽铁花中间的,是一群从工厂车间走出的特殊“艺人”......大年初一下午,趁着工作间隙,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专访打铁花团队负责人黄向银。

传承有序的传统节庆节目

打铁花是一种大型民间传统焰火,是中国古代匠师们在铸造器皿过程中发现的一种民俗文化表演技艺,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古时,淄博当地的工匠们在岁末年初凑在一起扮玩取乐。铸锅匠们别出心裁,把剩余的铁汁,对空击打,铁花四溅。后来,这种娱乐形式世代相传,成为传统节目。

黄向银是淄博市博山区中石村村民,“从洪武年间起就有每年正月十五打铁花的传统,因为本地铸造业发达,所以,打铁花也是为了祭拜炉神。”据了解,在中石村黄姓祠堂的碑文上记载了先民以务农为主,农闲时铸造,擅长锻造,吃苦耐劳。这也证明了明初本地村民便以铸造谋生。

时至今日,黄向银平日里还在当地铸造企业工作,“我从小就跟在爷爷黄在宝身边看他做锡壶,拉风箱、化锡、熔炼、化铁水,自然不陌生。”2015年,黄向银组建打铁花团队,并在淄博五阳湖风景区开启了第一次打铁花表演。此后每到节假日,团队总会接到各式各样的打铁花订单。“现在打铁花的团队有20多人,年纪最大的70多岁。老一辈的年轻时就打铁花,我们再跟他们学习,传承下去。”

从铸造工人到铁花艺人

近几年,随着非遗的不断挖掘和兴起,打铁花也越来越受到大众关注。

黄向银今年55岁,从事冶铁工作已20余年,打起铁花更是得心应手。“打铁花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打城墙’就是把铁水泼上去;或者两个人配合用木板打;或者提前搭建一个花架,用柳木勺子打上去等。”黄向银介绍。

正月初一下午两点多,黄向银带着团队到达红叶柿岩旅游区。记者采访时,他正在为晚上的打铁花表演进行紧张的准备工作,“1个月前,我们接到订单后就开始准备,包括整理设备、人员训练等。”表演当日,黄向银用一个下午的时间来做表演准备,支炉具、化铁水等。“每天下午我们两点多到景区进行晚上打铁花的准备工作,一晚要化一吨多的铁水,因此打铁花的时长能达到1个小时。”晚间表演时,艺人们站在炉旁,面向冰面方向,将铁汁抛起,待下落时,以木板用力击向空中。随着敲击声响,铁花不断飞向天空,又似金线落下......游客围着一层又一层,无不为铁花惊叹、为他们的勇气点赞。

“对于打铁花艺人来说,受伤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团队中每人身上都有伤。但是,我们对铁水很熟悉,并不惧怕。中石村老一辈就是以铸造行业为主,组建打铁花团队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2019年,黄向银拿到了“淄博市中银铁花文化传承中心”的登记证书。目前,他也在教授年轻人,希望未来能够打造一个打铁花基地,让这门技艺在他手里、在这片土地上继续赓续传承和发扬。

文旅赋能地区新发展

淄博是一座工业化城市,在博山地区,铸造业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尤其是打铁花,是铸造工业中的一项“衍生品”,也有着历史传承谱系。山东红叶柿岩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晓健认为,从山岳景区发展角度看,红叶柿岩要打造回归传统的产品和内容,这些产品内容要具有地域特色,让游客,尤其是淄博和山东游客对此有记忆和共鸣。

“在很多博山人的记忆中,打铁花就代表着过年。我们把打铁花搬到景区,不仅是为了打造产品,更是为了让文化和旅游相互赋能。”刘晓健说,从文旅融合角度来看,打铁花这一非遗文化也需要在百万流量的景区平台获得更大曝光。同时,这也会给打铁花团队和景区带来相应的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了解到,红叶柿岩旅游区春节期间除推出打铁花等民俗表演外,还有冰雪童话剧、国潮演出、冰雪乐园、山地滑车、七彩滑道、飞跃柿岩、穿越云端、围炉煮茶、胡同火锅、老颜神美食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共同营造出满满年味。

大年初一,红叶柿岩旅游区和885乐园客流突破2万人次,上演新春“开门红”。未来,“红叶柿岩将继续深挖自身自然资源、当地文化资源、美食资源等,开展更多‘非遗+文旅’‘文化+旅游’的活动,让更多非遗文化赋能景区发展。”刘晓健说。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