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丁一凡
1月31日,全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总结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会议认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主要目标任务已经完成。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从山东省国资委获悉,在这场持续三年的国企改革“攻坚战”中,山东国资国企扎实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调整国有资本布局,强化国有资产监管,整体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企业制度更完善
众所周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企改革的方向。国企改革必须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方向。
“三年来,山东国资国企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省属企业‘党建入章’全面完成,在全国率先出台国有企业党委研究决定、前置研究讨论事项清单示范文本,省属一级企业全部制定‘三张清单’。”
山东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省属企业公司制改革已全面完成,省属各级企业董事会实现应建尽建,应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的企业全部实现,重要子企业全面落实董事会六项职权并设立规范的董事会专门委员会,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加快形成。
以省属企业山东能源为例,他们围绕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职能,充分发挥外部董事参谋智囊、专业把关作用,构建形成外部董事“3+6”行权履职,提高董事会决策水平,协同推进企业高质高效发展。
“‘3+6’就是以健全制度支撑体系、建立履职支撑机构、配齐配强支撑力量三个方面为基础,从而建立信息报送传阅、多维沟通交流、调查研究指导、复合会议召开、会前沟通协商、意见建议反馈六项机制。”山东能源相关工作人员表示,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突破8200亿元、利润总额突破420亿元,位居中国能源企业500强第5位,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为“公司治理示范企业”。
在山东地方国资方面,青岛海湾集团结合企业实际,先后修订完善12项各治理主体议事规则、议事清单等制度文件,细化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的职责权限,构建起多维度的制度体系,确保了各治理主体行权履职的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
“从董事会运行规范性和有效性着手,围绕健全制度、建优机制、建强队伍目标,加快推进董事会‘六项职权’落实落细,制定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管理和报告制度,董事会专门委员会以及外部董事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好的转变,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现代企业治理体系基本成型。”青岛海湾集团相关工作人员说。
资本布局更优化
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持续推进国有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推动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同样重要。
提到结构调整、改革重组,山东国资国企无疑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山东坚持心无旁骛攻主业,重新公布省属企业主业,明确要求非主业投资占比不得超过10%,近三年省属企业主业投资占比均超98%。开展非主业资产清理整合三年行动,398户企业完成清理退出,列入全国清单的275户省属“僵尸企业”全部完成处置。
值得一提的是,山东近年来在装备制造、煤炭、港口、高速公路等领域实施战略性重组,打造了山东重工、山东能源、山东港口、山东高速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将分散在其他企业的健康、文旅、环保等板块剥离整合,组建了山东健康、山东文旅、山东环保等一批区域性领军企业。
重组后,山东重工的中重卡、发动机、重型变速箱销量均跃居全球第一;山东能源煤炭产量居全国第三,入选世界500强第69位;山东港口货物吞吐量超16亿吨,稳居全球首位;山东高速运营高速公路里程达到8266公里,位居全国同行业首位。
通过结构调整、重组整合持续优化国有资本战略布局的还有山东地方国资国企。
“我们制定了市属国资国企‘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了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的‘1475’发展战略,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东营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东营市属企业管理层级全部压缩至3级以内,将市属一、二级企业主业控制在3个以内,注销了一批经营不善、长期亏损的企业,清理了一批低质无效资产,企业管理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主业更加突出,健康发展态势更加明显。
2020年以来,东营市国资委按照东营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市属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整合运营监管的实施意见》,将33家个头小、资产少、管理差的市属一级企业按照产业相近、业务相关、优势互补的原则,通过企业合并、业务拆分、资产划转、委托管理等方式,实施股权链接或产权调整,整合成6大企业集团,实现规模效应、协同效应,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创新能力更卓越
除了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以及优化国有资本之外,在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山东国资国企也走在全国前列。
山东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完善科技创新扶持政策,对研发费用支出在考核时全额视同利润;对获得国家、省重大科技奖项的分别给予1.5倍、1倍配套奖励;对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科研团队工资总额实行单列。
数据显示,省属企业研发投入近三年年均增长35.2%,2022年研发投入达425.8亿元。目前,省属企业有国家级研发平台53个、高新技术企业353户,“独角兽”及“瞪羚”企业76户、单项冠军及专精特新企业141户,取得一批重要科技创新成果。
如山东重工推出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2.28%的商业化柴油机,第三次突破柴油机热效率极限;山东港口自主开发建成的全自动化码头,作业效率比国外同类自动化码头高50%以上;浪潮集团服务器市场占有率升至全球第二,AI服务器市场占有率稳居全球首位。
此外,在国资监管层面,山东深化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省市县三级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全面完成,国资监管大格局基本形成。强化重点领域监督,基本实现省属企业财务总监全覆盖,在9户企业开展财务共享中心建设试点。建立省属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报告和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切实维护国有资产安全。
通过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省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持续加强,国有企业活力动力日益增强,国有经济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以省属企业为例,根据财务快报统计,省属企业2022年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较2019年分别增长34.1%、51.4%、33.6%。
三年攻坚,可谓硕果累累,但国企改革始终在路上。下一步,山东国资国企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持续巩固深化三年行动成果,乘势而上谋划新一轮国企改革提升行动,不断开创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