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频道>政经 > 内容详情

从保留遗体到保留生命文化 山东省推进殡葬改革

2023-04-08 11:02:39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娜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清明节祭祖思亲,缅怀先烈,是人们历来尊重逝者的习俗,更是深植于每个人心中的文化传统。入土为安的思想逐渐转变,近年来,殡葬服务回归公益属性、选择更绿色文明的节地生态安葬方式,代客祭扫、网络祭扫等新型祭扫方式日益深入人心……这个清明节,一股殡葬清风正吹拂齐鲁大地,让逝者安息,让生者慰藉。这是山东省近年来不断推进殡葬改革而结出的累累硕果。

更绿色,清明节前多个生态园开园

3月31日上午,玉函山生态示范园正式启用。整片生态示范园采用景观公园式的理念设计,划分树葬、花坛葬、草坪葬、壁葬、塔葬五块主题鲜明的区域,同时还立有一块海葬纪念碑。记者了解到,济南市玉函山安息园是济南市最早建设的公墓,也是济南市城区内最大的国有公墓,在原有墓位饱和的情况下,适时推出生态葬,满足市民需求的同时,成为倡导绿色安葬理念的先行者。

据工作人员介绍,生态示范园于2021年11月启动建设,总投资400余万元,其中草坪葬区、树葬区可安葬3500具骨灰,壁葬区、塔葬区可安葬1700具骨灰,循环式花坛葬区年安葬约200具骨灰,极大提高了土地复合利用率。自2015年,济南市殡仪馆在玉函山安息园建设了玉函追思苑公益生态安葬区,开展安葬和共祭仪式,随后每年在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等祭奠节日持续开展安葬活动。常态化的集体安葬活动,也成为玉函山公墓的一项特色。

将殡仪馆和公墓赋予人文色彩,推广绿色生态理念,山东省多地近年来也做了有益尝试。

在有着汉孝子董永故里、吕剧发祥地、中国厨都之称的山东省博兴县,随着殡葬改革的逐渐深入,厚养薄葬、文明礼葬蔚然成风。该县殡仪馆先后被确定为全国殡葬改革示范单位,山东省殡葬改革示范单位,山东省民政标准化试点单位,全国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山东省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这座始建于1978年的殡仪馆,硬件设施严重不足,场地制约、服务功能缺失等都为现代治丧活动,特别是大型集中治丧活动埋下了服务安全隐患。为了深化殡葬改革,提升殡葬事业的整体水平,博兴县委、县政府根据县民政局的总体规划及可行性方案,于2019年决定采用政府发行债券融资与公益性财政补贴等方式,投资7000万元,在殡仪馆原址重新改造新建一处集殡仪馆和骨灰安放设施于一体的新殡仪馆,并改名为博兴县生命纪念园。该项目于2019年5月正式启动,历经三年来的紧张施工,克服疫情影响所带来的种种困难,至2022年12月底全部完工并启用。

山东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处长潘红春表示,近5年来,全省参加生态安葬人数约12万人,其中海葬约2.9万人,越来越多的群众选择生态葬。接下来,政府部门将持续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引导更多群众接受认可生态葬。同时,还要进一步丰富服务项目,给老百姓多样化的选择,将生态葬这种形式展示给老百姓,进一步得到群众认可。

更惠民,一场乡村白事的变革

撼山易,撼风俗难,白事的由繁到简不是一蹴而就,尤其是在巨野县这样一个传统文化中心地带。历史悠久,旧俗累积,人情厚重,“不厚葬老人就是不孝”的思想根深蒂固,因此巨野县移风易俗工作在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地区之中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巨野县从2015年开始倡导“白事一碗菜”,即提倡放弃摆宴席大吃大喝的白事习俗,用大锅做当地传统炖菜来款待参加葬礼的亲朋,来宾一人一碗菜,配上白面馍就是一顿饭。经过数年讨论、倡导,稳步推进白事简办,一步步撼动大操大办陋习。据巨野县抽样调查,仅席面这一项,每场白事可为事主节省6000元左右。

移风易俗工作监管,滨州的一些村居也有自己的奖惩办法。店子镇耿郭村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将移风易俗具体约束性措施纳入村规民约。“村委会刚把本月积分达标的住户统计出来,积分超过500分的家庭都会获得一对圆圈凳。”耿郭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郭光民说,该村实施“一网四格三联”工程,“一网”即一村一个大网格;“四格”是把村分为四格片区,设置4个分网格员;“三联”即联街巷、联农户、联积分。每半年实行一次总考核,农户的积分每月考核一次,根据积分多少可领取相应奖品,半年总考核根据农户积分联系起来进行奖励,有移风易俗违规操作的,实行一票否决制,没有违规操作的,4个片区进行排名,前两名的片区可以领取免费吃水卡。耿郭村制定移风易俗奖惩政策,治理方式由“任务型”转为“激励型”,让全体村民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良好氛围,“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寿庆少办、神事不办”的文明新风在村民中悄然推开。

更智慧,“身后事”一站联办全程网办

智慧殡葬方面,山东省不断迈出新步伐。此前,山东省民政厅与民政部101研究所合作开发升级“殡葬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全省殡葬服务机构实现火化、骨灰寄存、安葬、祭扫等全业务流程在线办理,实行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公示并实时比对,规范了合同票据打印,完善了殡葬档案管理体系。通过平台实现与殡葬服务单位条码管理、设备监控系统等自建系统数据对接,对冷藏、告别、火化等殡葬设备自动化控制,初步实现互联网与物联网融合。依托服务平台实现遗体运输车辆、告别厅(悼念厅)、生态葬等殡葬服务线上预约功能,在“爱山东”手机APP上,为群众提供线上预约服务。全省建立了拥有5200万条数据量的殡葬数据库,实现火化数据与低保、特困人员、残疾人“两项补贴”、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等数据实时比对;通过省政府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与公安、人社、住建等多部门信息实时共享。

东营市在进行“身后”一件事改革的同时,全力打造“白事顾问”殡葬服务品牌。通过“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链办理、一站服务”,明确职责分工,形成联办机制。流程上,将原有各类表单170个要素整合成一张表单19个要素,精简申请材料25份,压缩办理时限,实现集成事项即时办结。线上建设“身后事”一站式联办平台实现“全程网办”;线下实现“全市通办”,逝者家属在殡仪馆办理火化业务时提出联办申请,实现了群众“伤心事”暖心办。

更“清明”,全省开通40余个网络祭扫平台

打开“济南贴心民政”微信公众号,选择“掌上服务”板块,点击“网上祭扫”,注册登录后进入“云家祭”选项,济南市民刘先生很快为父亲建起了一间庄严古朴的网上祭奠厅。“我们用平板电脑打开网上祭奠厅,对着父亲的灵位三鞠躬,然后又点亮蜡烛、敬献花束。”刘先生说。据悉,截至4月4日15时,济南市网上祭奠平台注册用户145140人,创建虚拟祭奠厅74781个,留言225495条,累计参与225.23万人。

从传统祭扫到“云扫墓”,变的是祭扫方式,不变的是对逝去亲人的思念。潘红春介绍,全省建立了山东省网络祭扫平台,网上祭扫量从去年的27万人次到今年的330万人次,实现了质的飞跃。近年来,为更好满足群众文明低碳祭扫需求,山东16市均搭建了网络祭扫平台,广大城乡居民朋友可通过网络祭奠等方式遥寄哀思、缅怀先人。今年清明节,全省16市全部开通网络祭扫平台,山东公布了45个主要网络祭扫平台登录方式。

“移风易俗是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潘红春表示,每年,我们倡导低碳文明祭扫,各地积极创建“无烟陵园”,组织开展“鲜花换纸钱”“丝带寄哀思”等活动,通过发放倡议书、公益广告、公益短信等形式,积极推广网络祭奠、鲜花祭扫、家庭追思会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移风易俗新风尚正在形成并影响更多人。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