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频道>政经 > 内容详情

烟台黄渤海新区先进制造业乘“数”而上

2023-08-18 10:20:11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吴绍博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化转型已经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堂“必修课”。

累计实施智能化工厂改造、工艺流程提升、智慧园区管理等数字项目100余个,获批烟台市级以上晨星工厂36个、智能工厂19个、绿色工厂50个……

近年来,烟台黄渤海新区以数字化改革推动产业格局重塑为核心,通过“智能制造伙伴计划”等重要举措,助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促进制造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

推动服务体系向纵深推进

业达科技园中,专家正深入企业生产现场,为烟台市百家中小企业进行设备上云的“诊断”,针对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进行解答。在烟台黄渤海新区,这样的数字化改造场景已是常态。

“引导更多企业抢抓数字化新机遇,烟台黄渤海新区首要解决的就是企业发展初期数字化‘不敢转、不想转、不能转’问题。”烟台黄渤海新区有关负责人说。为此,烟台黄渤海新区先后引进华为云、京东云、百度云、清华紫光等一批工业互联网行业头部企业,培育出一批本土特色平台企业,集聚大数据、软件等行业领域企业150多家,解决了烟台黄渤海新区企业数字化转型“问路无门”的问题。

为了改变服务商“单打独斗”的状况,烟台黄渤海新区在烟台市率先成立工业互联网联盟,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一站式、全天候的数字化转型服务,推动企业向“抱团出海”发展转变。

在整合服务商的基础上,烟台黄渤海新区推出实施“智能制造伙伴计划”,进一步吸收金融、高校等供给侧服务资源,打造多套多层级的标准化、准入门槛较低的问题解决方案。截至目前,烟台黄渤海新区依托骨干企业研发应用数字平台24个,累计获批山东省级示范平台10个,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2100家。

“智改”让企业轻装上阵

走进位于嘉陵江路上的烟台胜地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北厂区,入眼就是机械手们忙碌的“身影”。只见一个机械手正准确快速地从地面的托盘中抓取来料,并精确放置于机床上,其后在机械手的操作下,先后经过车削、钻孔、磨削、检测、喷涂、打包等流程,一个制动盘就完美下线了。

“在上料环节,我们在此前自动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采用了视觉识别系统,给机械手安上了‘眼睛’,可以精准地抓取无序来料。”烟台胜地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经理丁康荣介绍说,此前,公司已经进行了产线内的自动化改造,用机械手代替了人工,将员工的劳动强度降低了80%多,但在上料环节机械手本身只能完成定点抓取,面对杂乱摆放的来料状态,需要员工先从中将待加工产品取出,放在指定位置,然后机械手再从该位置抓取。

“为进一步解决抓取问题,让机械手可以主动识别抓取位置,我们便应用了视觉识别技术,也就是用3D相机拍摄一组照片,通过一定的视觉算法,将无序摆放的工件的位置数据和抓取顺序‘告诉’机械手,机械手就可以按照顺序精准上料。”丁康荣表示,此举将员工的劳动强度降至不足原来的10%,人均产量提升至原来的2倍多。

进一步的升级还在继续。眼下,胜地汽车正在进行后端的智能化升级,拟在检测环节采用机器视觉外观检测,以进一步提升检测的效率和准确率。

不只是胜地。越来越多的企业竞相走上数字化、智能化的赛道,这对于制造业基础雄厚的黄渤海新区而言,无疑是制造业升级的关键路径和重要方向。

打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快车道”

在一系列活动和政策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在博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数字化运营中心的大屏幕上,有着实时更新的各种数据模块,工厂设备全部连接在线,运转情况一目了然,极大方便了企业管理。而在此前,博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存在着车间设备联网率不高、生产进度无法透明化等问题,影响生产效率。

致力于服务企业转型,烟台黄渤海新区综合服务商资源,为企业进行上门“数字诊断”,个性化定制了全套问题解决方案。在看到数字化转型的诸多优势后,博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主动找到专注于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山东恒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搭建起了全业务场景集成的数字化工厂iPaaS平台,为企业年均降低成本100万元、速度增效提升10%、质量损失降低5%。

此外,烟台明德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工业4.0互联网创新平台,首次在晶体行业实现柔性化生产,解决传统产线无法多规格混流生产的问题。企业生产效率提高300%,用人减少60%,生产成本降低43%,工艺先进性超越了日本、韩国,成为晶体行业标杆企业,为企业自主推动数字改造升级提供了最好的案例。

从传统生产线,到智能化工厂,变化的不仅是生产方式,更是生产效能的显著提升。

据测算,智能工厂全部改造完成后,生产效率将提高15%-20%左右,节约用工23%;成品合格率提高到99%,单位产品的电耗可降低20.6%,蒸汽减少31.8%,水减少16.9%,天然气减少19.7%,染化料减少6.5%。

烟台业林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还以数字化工厂为核心打造了一个柔性面料供应链平台。该平台结合了织造ERP、织造MES、染整ERP,印染MES,APS等配套功能,可连接外部织厂、染厂、制衣厂,实现从织造到成品服饰全流程信息化,打破上下游各工厂之间的信息围墙。

在烟台黄渤海新区,这样的数字化工厂并非个例。万华化学、艾迪精密等制造业行业龙头企业也由制造向服务加速转型,以龙头带动生态发展,培育数字经济关联企业433家。

全方位打造配套服务“软实力”

在数字化转型由政府推动转向企业主动的阶段下,如何让企业能够办事更省心、经营更放心、发展更顺心,则是烟台黄渤海新区为企业做好后勤保障的工作重点。

引导更多企业抢抓数字化新机遇,烟台黄渤海新区通过“五步”工作法破解企业“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的难题。一是“拉单子”,建立企业能力清单和需求清单;二是“搭台子”,根据企业需求,相关部门组织开展系列供需对接会;三是“结对子”,人工智能服务商为企业开展“一对一”或“多对一”供给侧数字技改服务;四是“开方子”,组织开展深层次数字化智能化诊断,对标顶尖智能工厂,逐条列出改造升级要点;五是“树杆子”,积极为企业申报智能工厂、绿色工厂、晨星工厂等荣誉,鼓励支持更多企业参与“智改数转”。

为此,烟台黄渤海新区373名企业服务专员将各部门优势资源汇集起来,制定政策文件汇编小册子,一对一包靠服务610户重点企业。同时,通过搭建“惠企达”“政企通”及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持续打造高效的政务环境、优质的政策环境和广阔的承载空间。

厚植企业发展沃土,烟台黄渤海新区发布“制造业三年行动计划”和“企业培育倍增计划”,对获得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绿色示范项目最高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实施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的改造项目,按项目设备投入的10%给予补贴,同一企业最高补贴1000万元。

此外,烟台黄渤海新区还长远布局“5G+工业互联网”,目前已累计建成5G基站近2000个,百兆宽带实现全覆盖,千兆宽带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为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做好硬件支撑。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