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颂博
文物承载人类文明,维系民族精神,是保护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根脉。2023年9月26日,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期间,国内外博物馆大咖齐聚山东曲阜,围绕“博物馆:连接人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展开交流对话。本次论坛是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首次创新举办文物(博物馆)分论坛,参会嘉宾有国内外专家学者、国内外知名博物馆馆长、国家一二三级馆馆长及获奖代表70余位。论坛开幕式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王春生主持,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刘均刚、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国际博协亚太地区联盟主席安来顺出席论坛并致辞。
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联盟主席安来顺担任本次论坛的学术主持人,世界最佳遗产组织主席托米斯拉夫·索拉、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国际博物馆协会咨询理事会主席安东尼奥·罗德里奎斯、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策展馆长利玛·卡瓦姆、马来西亚科学院创院院士、高级院士李怡章、南京博物院名誉院长龚良、山东博物馆馆长刘延常,围绕分论坛的主题进行主旨演讲,并就文化遗产和博物馆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中的作用进行了研讨。
本次文物(博物馆)论坛经过了精心组织筹备,得到了国际博物馆协会、中国博物馆协会以及上海大学等高校的大力支持,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尼山世界儒学中心、济宁市人民政府主办,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山东博物馆、孔子博物馆、济宁市博物馆承办,出席嘉宾规格高,邀请的国内外专家影响力大、代表性强,与会人员广泛。为展现山东省内博物馆的学术研究成果,论坛组织了全省博物馆系统博物馆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在众多推荐成果中评选出一等奖6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27项,评选出优秀组织奖3项,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副主任、孔子博物馆馆长郭思克宣读了获奖名单。
经过研讨,论坛形成以下共识:
我们认为,文化遗产的多样性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和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当今世界,文化多元,不同文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都有着各自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念。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文明的重要殿堂,通过对人类文明见证物的收藏与保存,记录人类文明发生、发展和演进历程;通过对文明物证的科学、深入诠释和传播,促进人类文明的薪火延续、传承创新。我们要尊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差异性,发挥博物馆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的重要角色和使命担当,深化文物藏品、文化遗产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的积极作用,推动构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世界文明百花园,助力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
我们主张,作为文化遗产主要收藏机构的博物馆是民族文化基因库的重要组成。博物馆的核心使命是让历史和文化能够为当下公众所理解,在公众与最直接、最真实的历史资源间架起一座沟通桥梁。博物馆不仅向公众呈现“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同时启发人们思考“我们将向何处去”,帮助今天的人们建立文化归属、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我们呼吁,集中反映文化遗产多样性的博物馆要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更积极地发挥“民间大使”的作用,并通过业务功能的不断优化增进民族、国家间更深层次的理解,把区域性文化引向更广阔的世界,推动各国间文化知识流动,促进文化信息有益交流;通过拓展博物馆业务活动领域为不同文明之间跨地域和民族的务实合作、丰富对话层次与维度、拓展沟通中外、增信释疑、消弭分歧探索新的可能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博物馆的独特贡献;通过共享不同文明的文化遗产研究成果和资源,向本国人民传播不同文明的创新思维和方法,成为人类应对文化领域共同挑战的能动参与者。
我们确信,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作为世界各国最重要的文化遗产机构,博物馆彼此联系,彼此依存。博物馆将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姿态,加强在国家、地区和国际层面的沟通、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彰显世界博物馆共同体在当今变革世界中的社会使命和专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