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东宁
“每个地市都要设立全民阅读日、文化之夜、文化周、城市文化节等,形成新的节日习俗。”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报到现场,省人大代表,山东大学二级教授、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院长,省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委员方雷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方雷表示,文化关乎国本,关乎国运。好客山东,礼仪之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地域,理应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教育方面做出表率,打造齐鲁文化样板。教育普及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环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工作受到重视,并形成一股热潮。但是,距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方雷表示,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教育嵌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才能打造以文润心的成长环境,进一步激发全社会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主动性。
对此,方雷建议构建普及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和知识体系。在大中小学开设和增设优秀文化必修课、公开课、通识课;吸纳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统文化研究人员等担任“兼职教师”;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硕士博士招生名额。
“我们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思想、艺术价值与时代特点和要求相结合,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进行当代表达,推出一大批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优秀文艺作品,组织创作生产一批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基因、具有大众亲和力的节目栏目和自媒体系列微视频。”方雷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在方雷看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教育方面,既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又要把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体现在社会规范中,与制定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相结合。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群艺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和公共场所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比如设立优秀传统文化讲坛、地方文化特色主题讲座、诗词咏唱团、微型剧场、公益讲习班等。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规划设计推出一批专题研学旅游线路,引导游客在文化旅游中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同时需要挖掘城市历史文化价值,提炼精选一批凸显文化特色的经典性元素和标志性符号,纳入城镇化建设、城市规划设计,合理应用于城市雕塑、广场园林等公共空间。并评选系列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加强名人故居保护管理。”方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