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豹评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视频  |  映像  |  周刊
首页>山东频道>政经 > 内容详情

两会“她”声音 教育、职场、家事……“半边天”贡献巾帼智慧

2024-01-21 22:25:25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颂博

1月21日,山东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幕。“妇女能顶半边天”,来自全省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女委员们在会场上备受关注,她们肩负使命、尽职尽责,为庄严的盛会增添了一抹温柔的亮色。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采访了多位巾帼委员,她们围绕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热点问题,以女性特有的视角,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展示巾帼不凡风采,彰显女委员责任担当。

传播齐鲁好家教,培育齐鲁好家长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家庭教育至关重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更是把千家万户“眼前事”、人民群众“心头事”和传统“家事”上升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依法促进的“国事”。

作为妇联界别的政协委员,德州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赵晓静非常关注家庭教育工作,“我省应以‘传播齐鲁好家教,培育齐鲁好家长’为主题、主线、主基调,调动各方力量和资源,扎实推进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

“我们做过一项涉及10909份样本的调查,其中62%为农村家长,38%为城市家长。调查中认为自身家庭教育能力不足的占84.37%,认为获得相关服务不足的占76.55%。”群众有所呼,政府有所应。赵晓静表示,“家庭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家庭情况千差万别,家长素质参差不齐。要实现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专门机构具体抓、专门力量靠上抓。”

赵晓静建议要完善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省、市、县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乡镇街道成立家庭教育指导站,各级学校和村、社区成立家长学校。线上开发优质网络课程,开通服务热线,线下对家长和其他监护人进行面对面授课,答疑解惑。

同时,要探索学校、社区“家长学校”共建模式,打破社区家长学校和学校家长学校界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为广大家长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指导服务。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但多数家长面临工作时间长、陪伴孩子时间短的矛盾,单位不予支持,自身很难解决。赵晓静表示,帮助年轻父母妥善化解工作与婴幼儿照护之间的矛盾,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年轻父母、留给家庭教育也是我们需要面对的课题。“广东省中山市大力推行“妈妈岗”就业新模式,让需要照顾婴幼儿的妇女享有弹性工作时间,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作为缺乏家庭温暖、缺少父母关爱的特殊群体,不能成为被家庭教育“遗忘的角落”。赵晓静呼吁各级妇联组织应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大力发展“爱心妈妈”志愿者、鼓励和引导专业社会组织等帮扶孩子,让每名留守困境儿童都能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享受到家庭教育的阳光。

呵护心理健康为职场女性减压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和生活节奏的明显加快,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也越来越成为引人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在身负多重压力的职场女性群体中,心理健康状况更是不容乐观。

在《中国职场女性心理健康绿皮书》报告了一组令人担忧的数据:在20-59岁的职场女性中,近85%的人过去一年曾出现焦虑或抑郁的症状;约40%女性时不时或者总是处于焦虑或抑郁状态。

“一方面她们被要求做'经济独立、思想独立、人格独立'的现代女性,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响应家庭的奉献需要。这种价值观的冲突常常抑制职场女性的心理活力。”省政协委员、枣庄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鲁海燕对记者表示,各类焦虑、抑郁症状在职场女性中普遍存在。

鲁海燕指出,对年轻的女性而言,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阶段内妥善安排婚姻、生育和对孩子的教养,这无疑使她们成为面对最严峻心理挑战的群体。研究表明,孕产期抑郁在中国职场女性中存在一定的普遍性,其中产后抑郁比例高达46.3%。而根据全国精神卫生流调数据,女性罹患抑郁障碍的比率为4.2%,其中重度抑郁障碍(抑郁症)患病率2.5%。两项患病率均明显高于男性(3.0%和1.7%)。

鲁海燕此次带来的提案就聚焦职业女性,对保障女性心理健康提出了建议。

她建议要加大力度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推进各种有益于心理健康的活动,引导社会舆论发展,关注女性身体和心理健康,提高女性生活品质,营造温馨和谐的社会氛围。

加强对女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也必不可少。鲁海燕认为,应当鼓励企事业单位在职工体检项目中增加抑郁症筛查项目,建议工会将心理健康服务纳入职工普惠项目内容。加大对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咨询师的政策、资金支持,降低专业心理咨询费用。

与此同时,孕产妇心理疾病防治工作也是重点,建议卫健部门结合现有常规孕检制度,明确心理健康检查工作流程。加强专业培训、人才队伍培养和防治宣教,进一步完善妇女孕产期全方位保健服务。

建立专业队伍化解家事纠纷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随着时代发展和人们婚姻家庭观念的改变,婚姻家事纠纷复杂多发,调处难度加大,处理不当容易激化矛盾,甚至引发社会问题。

家事纠纷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如果当事人不主动求助,难以被发现。“不少当事人囿于“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思想影响,很多矛盾双方当事人选择隐忍不发。家庭矛盾一旦爆发,往往夹杂着极深的历史积怨较深。”省政协委员、济南市妇联副主席迟蕾在调研中发现,婚姻家庭纠纷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开展矛盾调解时,不仅要依法维护当事人的权益,同时也必须考虑维护婚姻家庭关系的平等、和睦与团结,要求调解员具备相当高的专业水平。“但在基层,从事家事调解工作的多是兼职或志愿者,经验丰富且专业的调解员偏少,专业性的欠缺直接影响了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的成效。”

迟蕾认为,推动建立相亲相爱、向上向善的家庭关系,迫切需要多部门联动、专业力量参与的家事纠纷多元预防化解工作。

她建议要强化诉调对接,让家事纠纷化解更有温度。推动市、县两级婚调委员会全部纳入法院多元解纷平台,将调解贯穿诉讼全过程,让妇联“娘家人”的温情调解和法院理性审判无缝对接,着力化解家事案件当事人之间的种种结怨,最大程度弥合家庭矛盾、修复亲属感情,让家事纠纷的化解调处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源头防范,推进家事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建议加强婚前教育、婚姻家庭关系调适服务,通过开展教育活动,引导适龄青年及家庭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为幸福婚姻保驾护航。依托“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集成多种资源力量,及时高效化解婚姻家庭纠纷,形成调解工作合力。

迟蕾认为,要深入推进家事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向基层延伸,在全部村(居)建立婚调室,广泛吸纳专业力量等加入婚调队伍,为广大家庭提供家门口的专业婚调服务。同时,加强对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讲解调解方法、技能技巧,提升调解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使他们更好地引导当事人首先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矛盾纠纷,切实发挥好“第一道防线”作用。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