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豹评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视频  |  映像  |  周刊
首页>山东频道>政经 > 内容详情

多位委员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言

2024-01-23 20:53:24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杨芳 王颂博

 

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抓实抓好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深化沿黄全面合作。比如加强与沿黄省份合作,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以及推动黄河口国家公园获批和高质量建设等。正在召开的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多位委员关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并纷纷建言献策。

省政协委员、济南历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思广:

在济南建设黄河流域科技创新中心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创新创造,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以沿黄中下游产业基础较强地区为重点,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沿黄城市群。省政协委员,济南历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思广接受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山东作为沿黄九省中经济体量最大、产业基础最强的省份,应当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好“领头羊”作用,打造黄河流域协同发展示范区。

刘思广说,作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济南是沿黄九省中区位优势最明显、链接两大城市群最为便捷、所处城市群产业基础最好的省会城市,同时也是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相比较沿黄九省中的其他城市,济南更具备承载黄河流域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引领带动区域协同发展的能力和基础。”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刘思广建议,在济南中央商务区和泛中央商务区区域,建设黄河流域科技创新中心,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打造黄河流域协同发展示范区的先行示范园区和标杆。

打造黄河流域科技创新中心,充分发挥金融资本服务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有效聚集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以做实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排头兵角色,进一步夯实济南强省会建设的产业基础,为山东省打造黄河流域协同发展示范区提供强力支撑。

为做好做实黄河流域科技创新中心项目,刘思广建议,由省级主管部门牵头,在沿黄九省之间建立产业协同发展和利益共享合作机制,打破行政区域障碍,充分发挥各省的比较优势,推动各种生产要素在各省之间的流动。

同时,以现有的沿黄合作交流机制为基础,为沿黄九省的主要城市群和重点城市中产业项目的合作牵线搭桥;研究出台专项支持政策,推动项目尽快成势,有效激发专精特新企业及产业链关键环节的重点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和进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省政协常委、民进山东省委会秘书长姜军锋:

建议尽快设立山东省国家文化公园管理局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是中华文明的主体展示与核心呈现,地处黄河下游入海口山东段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对山东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省政协常委、民进山东省委会秘书长姜军锋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强化跨区域综合协调保护,他建议尽快设立山东省国家文化公园管理局。

调研中,姜军锋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我国及我省广泛意义上的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开展较晚,对于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构建也不够深入系统,造成了现代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存在概念界定模糊、分类不清不楚、保护利用“孤岛化”“碎片化”诸多问题。现有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无法为黄河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清晰的目标导向,目前我省在编制有关规划时,仍存在分类标准不一、缺乏明确的等级划定标准等问题。同时,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力度较小。虽然目前省市都成立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均设在文旅部门,“但这种设置大多是临时性机构,既无专门经费,又无固定人员,其中的工作人员大多只是兼顾国家文化公园的相关事务,工作延续性和系统性的构建难以保证。”而且当前,我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资金缺口比较大,单纯依靠、等待中央拨款,地方配套资金,资金额度远远不能满足项目的需求,也给当地政府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

为此,他建议建立精准的黄河文化资源库。尽快划定出黄河(山东段)与大运河、齐长城、黄渤海交叉处的三大地理标志园保护范围,并侧重围绕交通线路、河流分布、名人游记等遗产线路集合体形式构建文化体系。对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所在的区域环境和开发条件进行评估,分析出各类文化遗产资源的价值等级,基于历史地理学的视角看待山东黄河文化遗产的文化演变规律,尽快组织绘制山东黄河文化遗产历史地图,为山东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打下坚实的历史信息基础。

为强化跨区域综合协调保护,姜军锋建议尽快设立山东省国家文化公园管理局,下设山东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管理委员会、山东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管理委员会、山东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管理委员会,并按照功能分区中“一总多分”格局,设立山东省国家文化公园分园管理委员会。结合各市、县、区、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进度,编制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体系专项规划时要求补充增加山东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文化遗产保护紫线。在对山东黄河文化遗产资源梳理、分级、分类后,遵从“能保尽保,标准从严”的原则,建立起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紫线分类分层管控体系,分层落实山东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文化遗产保护紫线。督导各地市尽快制订出适合本地落实的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具体规划方案,推动一定数量的山东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落地。

在推进黄河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姜军锋建议设立政府投资专项基金、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政策性资金,激发市场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资本参与的协同作用。另外,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重点支持范围,成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重点支持领域和重要投资方向。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山东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打破目前旅游“各自美丽”、产品单一的发展瓶颈;在“国潮”背景下,将黄河文化资源融入创意设计,引导公众在接触到产品时触发相应的概念体验;利用新兴技术对黄河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保护,建立山东黄河文化数字藏馆。

省政协委员、山东秦老太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秦文:

建设黄河流域非遗博物馆

山东省地处黄河下游,在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处于“龙头”位置。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秦老太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秦文在接受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强省,“为在全面、完整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普及、进一步提升山东省文化软实力的首位度,进而拉动、促进整个黄河流域非遗事业健康发展,在省会济南建立一座‘黄河流域非遗博物馆’尤其有必要。”

中国在世界上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国。不过,我国目前非遗文化的展示传播,主要依靠现场活动的展演展示。“个别省份(如广东、陕西)已经设立了省、市级非遗博物馆或陈列馆。但其规模一般较小且受区域限制,展陈内容较为单一,非遗魅力和文化内涵得不到充分释放,跨省际的非遗展陈至今还没有一个固定的展陈场所。”秦文说。

秦文认为,每两年一届的中国非遗博览会永久落户济南,济南西部文博、会展区已基本成形,黄河流域非遗博物馆设在省会西城,可有效形成文化聚集效应。另外,博物馆建成后可以直接对接黄河百里森林文化旅游带、济泰莱国际文化旅游带、山东儒学文化旅游带等,有望为黄河文化旅游带增添一个崭新名片,成为黄河文化展示、非遗文化展示的一个新平台。

对此,她建议,建立黄河流域非遗博物馆,可采取“政府政策扶持、企业公益建设、行业组织管理、专业团队运营”四位一体的基本原则。“地方政府政策倾斜一块、资金扶持一把,热心非遗的企业在用地管理和基本设施建设上无偿贡献一块,非遗行业组织(民间社团)负责日常管理和指导工作,加上非遗专业团队的日常运营。”

“非遗文化资源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资源宝藏,黄河流域非遗博物馆还可以担负起流域内和省内非遗文创孵化的功能,同时也将为影视产业、动漫产业及其他文创产业发展等提供丰富的创意灵感,真正让黄河流域非遗从‘活下去’到‘活起来’再到‘火起来’‘火下去’。”秦文说。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