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频道>政经 > 内容详情

“财源通四海,春色满人间” 探访山东高密“春联村",一个藏在传统文化背后的上亿产业

2024-02-02 19:58:20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淑婷

2月2日,距农历新年仅有8天,各地张灯结彩,年味越来越浓。

作为不少人年货清单上的必选品,春联、福字热度居高不下,而鲜有人知,这些寓意美好的新春祝福大都来自山东的一个“春联村”。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这个村名叫东李家村,位于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夏庄镇。两百年前,这里就兴起了以染红纸、造春联为主的营生。而随着时间推移,现在这个村早已形成了相关产业,全村60%以上的人都以加工春联等周边产品为生。

记者了解到,每年十月,东李家村就迎来了火热的产销高峰期,全国各地赶来批发的商户络绎不绝,忙碌的气氛一直持续到年尾。当地对联文化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大规模批量生产,村里返乡的大学生还对春联技术进行了改造,如今这里的年产能已经达到了8000多万吨(春联等纸制品),产值累积一亿元。

 

厂家直销

产值上亿元

进入东李家村一路向北,沿途家家户户门前都一片火红,远远望去,宛若一片熟透的红高粱。这片“火红”不是别的,正是这里人赖以生存的行当——春联。

记者看到,虽然临近春节,但前来批发对联的商户仍络绎不绝,他们有的开着货运面包车,有的开着卡车,车上是已经摆好的各式对联、福字,直到扫码付款后,这些人又载着对新一年的祝福和希望驶向远方。

“其实从十月份开始,我们这里就进入产销高峰期了,全国各地的商户都会来这里选春联、选福字,有的商家能从早上七点忙到晚上十点,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到腊月底。”李然是高密红纸对联文化研究会副会长,2016年,他被下派到夏庄镇配合指导当地的对联生产制造,李然告诉记者,“这主要是因为我们这儿是春联生产地,很多商铺都是后院生产前院销售,便宜质量又好。”

李奇(化名)是东李家村土生土长的村民,现在他已经不再忙碌,家里的生产线也空闲下来,偶尔有订单的时候,他才会钻进自己的小作坊重新投入生产。记者看到,他的生产工具主要是一台大机器,上面还贴着一张福字。工作时,李奇只要把红纸放进机器里,在丝网模具和推子的作用下,一张张精美的对联就被生产出来。“其实我这里的工具比较传统,一般只能制作工艺比较简单的对联,像比较复杂的植绒对联、铜版纸对联就得去大工厂加工才行。”

记者了解到,像李奇这样的个体加工户,全村有上百个。他们过完春节就开始刷红纸、印春联、备货,六七月份开始大规模批量印制生产,农历十月陆续接待各地客商、发货。李然告诉记者,“目前,我们东李家村约百分之六十的居民专业生产红纸对联,产品销往东北、华北、华东和南方义乌市场,占据全国市场近百分之五十的份额,年产春联产品近8000吨,产值超一亿元。”

大学生返乡创业

突破技术难关

有别于传统的对联生产制造,高密市上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德”)是当地的一家对联生产龙头企业,这家工厂坐落在东李家村中部,厂房面积约一万平方米。据了解,该公司目前有五十多名员工和十三条生产线,主营业务是各类高端春联、福字等产品的生产制造。

走进上德,一股浓重的纸屑味扑面而来,“咔哒咔哒”的机器轰鸣声响彻车间。记者看到,这里的地面上被一层金粉和红粉覆盖,工人忙碌的穿梭在生产线之间,他们戴着口罩,将一批批印好的春联和福字运往仓库。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年前仅剩的几个订单了,印完就能放假了。”他拿起刚印好的一张福字说,“你看,这是定制春联,是有些公司专门给员工定制的。”

记者注意到,这里的机器要比一些个体加工户的机器大得多,生产线上的模板样式也更丰富,除了白纸外,还有许多金粉等材料,用以生产更复杂的产品。“我们有烫金工艺、植绒工艺,还有浮雕、压花等工艺,生产的对联样式更复杂也更精美。”王刚是上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拿起一副红底金边的对联说,“像这样的就比较复杂,价格也高,市场上一般卖10多块钱”

“虽然春联看着简单,但实际上制造时却有很多麻烦,”他说,“以植绒为例,以前往纸上植绒的都是手工操作,这样就会出现不均匀和叠绒等现象,为了攻克这一问题,我和机械公司一起反复试验,通过调整粘合剂、改善绒毛回潮率等问题成功解决了困难,实现了大规模机器量产。”

记者了解到,作为一名返乡创业的大学生,王刚如今已经从事对联生产制作十多年了,从传统的手工生产制造,到如今的规模制造,王刚近几年来不断升级春联制作工艺、改进生产机器,在他的带领下,东李家村逐渐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

谈起为什么返乡创业做对联,王刚微笑着说了两个字,“情怀。”他告诉记者,“父辈的手艺不能丢,春联一直是传统文化的一个表征,我想坚持下去,让更多人感受文化的魅力”在王刚眼里,这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传承。

“其实我们这里的春联文化可以追溯到两百多年前。明末清初时,东李家村凭借红纸制作技艺闻名全国,我们这里制作的大红纸鲜亮不掉色,甚至一度成为贡品。”王刚告诉记者,“在此基础上,春联制作也应运而生,当地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从事相关产业。以前我们会专门请书法家一副一副的提字,但现在只要写一幅,我们就能制作模板实现量产。”

记者了解到,为了紧紧抓住春节这个流量IP,王刚还专门成立了设计室,围绕各年生肖展开创意设计。“一般我们会提前一年开始创作,比如龙年的对联、图案、福字就是兔年设计的,这样才能提前印刷,满足次年春节的需求。”王刚说,“一般设计师设计的图案都是根据市场上的销售情况来的,比如市场数据显示卡通真龙销量最好,我们就会往这方面靠。”

此外,为了更好的推广当地的对联文化,去年王刚还自掏腰包在村里建起了一座春联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对联和福字,从传统手工红纸春联到现在的墨玉金边春联,一笔一划都记录着春联的不断变革。

“以后我们还打算建立一个更大的研学场所,让孩子们以后也能来这里赏春联,学春联,看春联。”王刚说,“希望大家能通过这样的方式,了解春联的故事,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据介绍,2021年11月,“高密大红纸制作工艺”还入选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夏庄镇东李家村也被誉为“全国红纸第一村”。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