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豹评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视频  |  映像  |  周刊
首页>山东频道>政经 > 内容详情

多位住鲁代表委员接受本报专访:繁荣文化产业 促进文旅消费

2024-03-07 09:58:21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全国两会特派记者 王颂博 刘东宁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同样提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培育文娱旅游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全国两会期间,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采访多位代表委员,聆听其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促进文娱领域消费的“金点子”“好声音”。

加大对文艺工作的投入

“当前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已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精不精’转变,打造和推广精品则是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前提。”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晓静表示,建议通过国家艺术基金进一步加大对文艺工作的投入,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

国家艺术基金是党的十八大以后由国家设立的旨在繁荣艺术创作、打造和推广精品力作、培养艺术人才、推进国家艺术事业健康发展的公益性基金。

3月3日,国家艺术基金发布了《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2024年度资助项目申报指南》,于4月15日至6月15日面向社会受理项目申报。经国家艺术基金专家评审,共评选出立项资助项目798项,综合立项率约为8.7%,其中,年度一般项目778项,一般(地区)项目20项。

在刘晓静看来,国家艺术基金成立以来的实践表明,现阶段通过其加大对文艺工作的投入是切实可行、效果良好的渠道。

“国家艺术基金设立以来,紧密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通过对作品创作、演出展览、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资助,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艺术事业,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推出了一批品牌活动,培养了一批后备人才。”刘晓静表示,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需要以实际投入为支撑,其中既包括中央财政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投入,也包括社会资源的投入,建立和完善吸引各方面资源的投入平台也十分重要。

“为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应使国家艺术基金承担更大责任、发挥更大的作用。”刘晓静建议,持续增加对国家艺术基金的财政资金投入,建立正向的年度增长机制;在编制国家“十五五”规划时,应将“推进国家艺术基金建设”列入规划,争取在“十五五”时期安排的资金总规模不少于50亿元,每年不少于10亿元。并在保证财政资金稳定投入的同时,对国家艺术基金接受社会捐赠给予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鼓励社会资金资源投入。

“希望国家财政税收管理部门,比照公益性基金会和社会团体适用《公益事业捐赠法》《慈善法》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对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政策。”刘晓静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激发消费新动能

演艺新空间是以公共文化场馆、商业设施、工业遗址、园区街区等城市存量空间为载体,以沉浸式演出、互动式展览、脱口秀、LiveHouse等新型演艺供给为内容,融合文创、餐饮、展览等周边消费业态的多功能小剧场集群。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画院院长孔维克认为,作为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探索,演艺新空间将成为激发我国文娱消费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地纷纷出台关于演艺新空间的扶持政策,形成了打造演艺新空间的有力实践。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仅2023年上半年,全国演艺新空间演出场次超10万场,观众数量超800万人次。演艺新空间已然成为演艺赋能城市更新、拉动城市消费的典型示范,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孔维克建议,应抓紧研究出台关于促进演艺新空间发展的指导性意见文件,鼓励各级党委政府设立激励引导资金,每年组织认定一批省级示范演艺新空间,给予一定奖补,更好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将演艺新空间建设纳入各级艺术基金资助范围、公共文化服务等扶持范围,对演出场地、演出场次给予资金扶持。强化安全监管,督促各地落实好属地管理责任,严格内容审核把关,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和安全生产。

支持省级演艺集团发挥产业引领优势和平台资源优势,集聚人才、资金、场地等各类要素,鼓励联合文艺院团和演出机构驻场演出、合作演出,孵化实验性、先锋性剧目创排演出,创新沉浸体验、智慧演艺、艺术教育等新业态,引导社会力量、民营资本积极参与,形成适应市场需求、两个效益可观、易于推广复制的运营模式,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和示范价值的演艺新空间。

孔维克指出,可以把演艺新空间纳入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旅游休闲街区等创建体系,推动演艺新空间与旅游经营单位合作,打造主题性、特色类、定制化的旅游消费型演出,满足游客“跟着演出去旅行”新需求,拓展城市旅游体验功能。

注重融合数字艺术、文创衍生、社群互动、会展节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周边消费业态,增强吸引力、体验感,提升文化品位,丰富精神内涵,将演艺新空间打造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和文旅体验新场景。

利用各地的本土特色和资源禀赋,结合城市更新工程,以转化利用、改造提升等方式,活化利用公共文化场馆、商业设施、老旧街区、工业遗址等城市存量空间,构建全域联动、区域协同、主客共享的演艺新空间发展格局,树立文娱赋能城市更新的典型示范,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

发展文旅产业不能“抄作业”

近年来,随着长沙、淄博、哈尔滨等城市的相继走红,有关文旅产业发展规律的讨论从未中止。那么,“诗和远方”是否真的“有章可循”?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常委魏新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在魏新看来,不论何地,发展文旅产业都需要聚焦“诚”“承”“成”。

“诚是真诚的诚。这些年,每当一个地方火了,网上就出现一种声音:赶紧抄作业!但作业大部分都有标准答案,文旅发展是没有的。”在魏新看来,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很难找到完全相同的共性。

“既然把这件事形容成作业,我想最重要的就是真实、真诚,这是老师能看得出来的,每一个游客都是老师。能不能得满分并不重要,拿出自己最大的诚意是最重要的。”魏新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承是承接的承,也是传承的承。很多地方的爆火,都有偶然的触发,但其中也有必然的原因,而且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对此,魏新建议,各地要在大流量到来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做好深入的思考,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成则是成事的成。对发展文旅产业而言,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一定能够成事。”魏新表示。

此外,魏新还以自己儿时的经历感悟阐述着文旅产业发展的根本之道。他表示,自己儿时没有旅游的概念,甚至很少出远门,去小伙伴家中做客即是所谓的“远方”。“大家都最爱去哪个小朋友家玩呢?并不一定他们家有多少别人家没有的东西,更不是他们家多么干净整洁,而是这个小朋友对我们很慷慨,不是只炫耀他的东西,而是让我们也都一起玩。更重要的是,他们家的大人对我们很热情,他们家的气氛很宽松,这种氛围不是因为我们去了,故意演出来的,而是能看出来一直就这样,不管是对他们自己的孩子,还是对待我们。”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