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晓迪
近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通过新闻发布会的方式向社会各界通报全省法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基本情况和阶段性成果,同时公布一批涉未成年人保护典型案例,以提升广大家长的家庭教育责任意识,强化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格局,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2023年以来,守正创新、踔厉奋发,不断探索未成年人保护的新方法、新路径,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充分发挥少年审判职能,筑牢未成年人司法保护防线
1.严惩侵害未成人权益犯罪,彰显司法态度。对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犯罪行为“零容忍”,特别是对性侵、拐卖儿童等犯罪,以及针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犯罪依法从重从快打击。2023年,全省法院共审结严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犯罪案件1861件,依法判处被告人2247人,重刑适用率为26.3%。
2.对涉案困境儿童开展司法救助,彰显司法温度。与民政等部门联合会签《关于做好涉案困境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帮助困境儿童走出困境。东营区法院首创司法救助金司法公证按月领取模式,切实保障救助金的有效使用;滨州中院扩大司法救助金的发放范围、救助方式和救助来源,对符合条件的涉案未成年人开展生活救助和成长救助,除资金救助外,还创新了心理辅导、就业培训支持等救助形式。
二、持续推动家庭教育指导,筑牢未成年人保护家庭防线
全省法院以《家庭教育促进法》为依托,持续推动家庭教育指导有效落地,筑牢未成年人保护的第一道防线。一是常态化。全省法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不分案件类型,不分案件审级,均针对案件中体现出的具体问题,下发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令。三年来,全省共办理涉及家庭教育指导案件479件,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602份。二是专门化。协同民政、妇联等多部门参与,推进多功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建设,共指导建立家庭教育指导站81处,配置专业家庭教育团队和指导老师549人。积极吸纳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加入指导队伍,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指导的专业化水平。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宣讲活动311场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覆盖13440人。三是制度化。全省法院立足实践,研究家庭教育指导案件范围,探索指导程序与形式,已形成实施意见22份。四是融合化。依托家庭教育指导,通过发出家庭教育令、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函、在典型案件判决后附寄语或诫勉语等,敦促父母有效履行监护教养职责。青岛中院在家事案件中植入亲职教育、适度心理干预,近三年家事案件超过50%调撤结案,帮助60多位当事人在诉讼期间见到久违的孩子。
三、积极推动校园安全先议,筑牢未成年人保护的学校防线
近年来,校园安全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全省法院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抓前端、治未病”理念,积极开展诉源治理,在全国范围内首创设立校园安全先议办公室,主要开展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担任学校法治副校长,对在校学生开展订单式靶向法治教育,提高在校学生的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二是对校园纠纷提供法律咨询,积极化解矛盾;三是对出现不良行为的学生进行罪错分级干预;四是对学生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截至2024年5月,山东法院已在全省61个区(县)设置校园安全先议办公室819个,其中,威海法院已经实现全域挂牌。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共化解校园纠纷175件;对37名具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进行分级干预,对104名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对推动平安校园、法治校园建设,做好未成年人犯罪前端预防发挥了积极意义。
四、积极参与社会综合治理,筑牢未成年人保护的社会防线
1.以司法建议推动行业治理。去年,全省法院共发出司法建议185件,涵盖“小饭桌治理”“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人员资质审定”“未成年人住宿登记”“剧本杀”“电竞酒店治理”等相关内容,积极参与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治理。
2.积极开展法治教育和普法宣讲。一是打造少审品牌矩阵。全省法院已建立少审品牌69个,在法治教育、未成年人保护等方面持续释放影响力。2023年,全省法院共宣讲4190场次,今年1—5月份,全省法院共宣讲600余场次;二是统筹组织做好“开学第一课送法下基层”“假期送温暖”“爱心妈妈结对关爱”活动;三是省法院“鲁法青青”法治教育宣传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依托省法院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请进来”,针对重点人群“走出去”开展法治教育活动。去年,省法院组建青少年法治志愿宣讲团,前往临沂沂水、潍坊寿光两地,为7所中小学、约12000余名师生开展送法下基层志愿服务活动。
下一步,全省法院将进一步加强府院联动,强化与有关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和团体的协作配合,织密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努力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贡献法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