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颂博 王琳 实习生 宫傲 胡越吾
7月16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走在前挑大梁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深入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全力打造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情况。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截至6月底,山东省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007亿千瓦,成为东部沿海地区首个过亿省份,占比达到45.6%,年底将历史性超过煤电。
山东省新能源发展迈入新阶段
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发布会上,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胡薄介绍,全省能源行业以更大力度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加清洁能源供给,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成效,打造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为深化能源革命和落实全国双碳战略做示范、树标杆。
“山东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以坚定决心、务实举措加快能源结构优化调整,能源转型底色更‘绿’。”胡薄介绍,山东省扎实推进清洁能源跃升发展,胶东半岛核电、海上风电、鲁北风光储输一体化等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加快建设,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发电量实现三年“双翻番”。截至6月底,装机达到1.007亿千瓦,成为东部沿海地区首个过亿省份,占比达到45.6%,年底将历史性超过煤电。
“山东作为全国重要的能耗大省、碳排放大省,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总量均占到全国的近1/10。山东省新能源装机突破1亿千瓦大关,走在了全国发展前列,意味着山东省新能源发展迈入新阶段,一年可以发出1900亿度的‘绿电’,实现新增用电量全部由‘绿电’供应。这相当于每年可以节约标准煤54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4亿吨。”省发展改革委副厅级干部王福栋说。
此外,山东省光伏装机6353.7万千瓦,连续七年居全国第一;核电在运在建装机1180万千瓦,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投入商运,国和一号示范工程顺利实施,石岛湾扩建一期工程开工在即;海上风电新增规模连续两年全国第一,累计建成481万千瓦,跃居全国第三;新型储能规模521.6万千瓦,居全国第一。
“发、配、用”发力推动“绿电”入网
与传统煤电相比,光伏发电、风电等受自然条件影响,波动性较大,在时段分布上与用电负荷存在较大差异。风电一般夜间出力较大,但此时用电负荷较小;光伏发电出力在傍晚快速减小,但此时实际用电负荷正迎来晚高峰。
“山东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积极推动‘绿电’消纳,全省风光消纳始终处于较为稳定状态。”
省能源局副局长岳建如介绍,山东省坚持把新型储能作为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关键一招,创新推动新型储能,建立“试点示范+推广应用”建设模式,推动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多元发展。按照“竣工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总体思路,加快项目规划布局,科学安排开发时序,推动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梯次推进抽水蓄能。
山东煤电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如果能让煤电机组在新能源出力大时“让路”,出力小时“顶上”,能在一定程度上消纳新能源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可以说,煤电既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压舱石”,也是应对新能源波动的“调节器”。
据介绍,山东按照“分类施策、应改尽改”原则,全面推动存量煤电机组“三改联动”,提高煤电机组清洁低碳水平和支撑调节能力。通过对现有机组进行灵活性改造,使其在保障运行安全稳定的情况下,最大限度释放调节能力。到2025年,完成大型煤电机组“三改联动”8500万千瓦以上。
新能源发电不稳定、不可控性一直是新能源入网的瓶颈,为推动新能源更大规模、更高比例、更广范围接入电网,岳建如表示,下一步,山东省将从“发、配、用”三个环节协同发力。
在发电侧,山东省将加快推进调节资源建设,实施新型储能“百万千瓦”行动计划,推动压缩空气、电化学等储能多技术路线和应用场景推广。在电网侧,科学安排配套电网工程建设,加大源网建设协同力度。加快输变电工程建设,提升清洁能源基地送出能力。在用电侧,山东省加快推进“源荷互动”发展,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广”原则,有序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项目建设。引导大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等高负荷项目,优先向风光资源富集地区布局,力促就地就近消纳,并探索社会各类电力用户共同承担风光资源消纳责任机制,倒逼市场扩大“绿电”消费。
端牢“能源饭碗”保供迎峰度夏
能源保障和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据了解,6月上旬,受特殊气象影响,山东多地高温迅速发展,用电负荷不断攀升。6月13日,全省用电负荷达10069.8万千瓦,同比增加22.1%,较2022年、2023年度夏负荷首次破亿分别提前51天和25天。
省能源局副局长刘学军介绍,山东省高度重视迎峰度夏工作,多次专题研究部署,制定保供应急方案预案。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充分发挥能源电力保供协同联动作用,全力保障迎峰度夏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截至目前,7月份最大送入电力已提升至2630万千瓦,有效弥补400万千瓦的时段性供电缺口。同时,山东省开展全覆盖督导检查,强化支撑电源建设,协调外电稳供增供,确保做好能源电力保供工作。
“在能源供应上,山东省坚决端牢‘能源饭碗’,统筹省内与省外、增储与稳产,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能源根基。”胡薄说。
据了解,山东省煤炭产量稳定在8700万吨左右,迎峰度夏期间日均产量23万吨以上。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能力达到1800万吨、居全国前列。截至6月底,实物储备达到607.9万吨,主力电厂存煤1106.9万吨、可用天数33天以上。
同时,山东省强化电力支撑保障,建成投运华汪热电、信发9号机组等支撑性电源。截至6月底,发电总装机达到2.2亿千瓦,其中煤电1.06亿千瓦,均居全国第二位。持续加强运行管理,全力争取外电供应,上半年,省内发电、省外来电分别达到3341.1亿千瓦时、669.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7%、5.3%。
胡薄介绍,为满足用能需求,扎实推进清洁取暖工作,山东省整合释放大型高效热电联产机组供热潜力,投运全国首个跨市域核能供热工程,实现清洁供暖1250万平方米。同时,结合设备大规模更新改造,重点支持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并实施农网巩固提升工程,持续完善农村电网网架结构,提升电力服务水平和供电可靠性。“十四五”以来,全省农村电网累计完成投资309.75亿元,户均配变容量由2.65千伏安提升到3.08千伏安,有力有效推进乡村振兴。
【点击】
山东省已有2041辆氢燃料电池汽车上路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将其作为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重要举措。”7月16日的发布会上,省能源局副局长岳建如介绍,近年来,全省上下抢抓机遇、积极作为,氢能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取得积极成效。
据了解,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出台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印发加氢站建设审批管理办法,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氢气制取、车辆购置、加氢站建设等方面制定省级支持政策措施,推动产业起势发展。济南、青岛、淄博等9市结合当地实际,相继发布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不断完善氢能产业发展政策体系。
同时,山东省氢能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全国唯一“氢进万家”科技示范落户山东。依托潍柴动力、东岳未来等龙头企业,建成全国唯一的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含氟功能膜材料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攻克车用氢燃料电池质子膜、燃料电池边框密封材料、氢燃料电池用空气压缩机等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
岳建如介绍,山东省围绕“制储运加用”各环节,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聚集氢能相关企业、研究机构超过180家,成为全国氢能产业链最完整的省份之一。截至目前,全省燃料电池年产能达4万台,燃料电池整车年产能超1万辆。
“此外,山东省大力开展氢能示范应用,在交通、发电、冶金等领域取得一定进展。”岳建如介绍,在交通领域,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2041辆,居全国第四;建成加氢站38座,居全国第二;青岛港自主研发完成6台轨道吊氢能改造,打造全球首个氢能港口轨道吊应用示范。发电领域,建成潍柴动力氢能产业园、东岳未来氢能产业园等氢能热电联供示范项目,青岛港成功实现应急电源氢能替代,在济南等地探索开展居民社区氢能热电联供项目建设。冶金领域,临沂精品钢基地建成世界首条纯氢竖炉示范中试线,推动钢铁企业绿色化和高端化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