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聿荣 邓家钰 通讯员 李萍
2021年4月25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以下简称“起步区”)获批成立,如今已迈入第4个年头。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唯一支持设立的实体性新区,起步区锚定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统筹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如今,随着高标准规划落地实施,起步区生态底色更扎实、城市综合承载力加速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迸发强劲新动能,一座绿色低碳智慧宜居的未来希望之城加速崛起于黄河之畔。
今年上半年,起步区11项经济指标增速位居济南市前列,4项指标列第1位;截至7月底,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71%,居济南市首位。在前期夯实新城“四梁八柱”的基础上,起步区发展稳中有进,辖区内塔吊林立建设热度不减,不断以绿色发展赋能新质生产力跃升。
绿地面积达258万平方米
谋定建设新时代现代化田园城市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起步区自成立以来便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谋定建设“新时代现代化田园城市”,构建集“田野风光、园林景致、品质城郭、活力市井”于一体的希望之城和幸福之城。如今,经过3年多的建设,全区绿地面积达到258万平方米,生态建设效果初显。
沿黄河大堤自西向东行,鹊山龙湖湿地、沉砂池水清草绿。去年冬天,来起步区越冬的大天鹅由过去的80多只增加至190多只,成为起步区生态环境改善的有力证明。继续向东,王士栋烈士纪念地、鹊华烟雨生态露营地、鹊山东社区与鹊山、济南黄河大桥串连成线,是市民欣赏黄河特色景观,打卡“齐烟九点”最北一“点”的绝佳去处。
穿过G104线来到济南黄河大桥以东,起步区规划打造的黄河生态廊道示范段风景别致,彰显“城河一体”“河城共融”。起步区建设的黄河公园(一期)内,高低错落的植被通过连片绿地与北侧的济南起步区创新中心、城市展厅等建筑相连。不少市民来到这片如草原般的绿地休闲娱乐,步行便可到黄河大堤。由石济客专公铁两用桥至济南黄河凤凰大桥,沿途可见大堤缓坡绿化,今年夏天,崔寨街道三义村约70亩向日葵接续盛开,凤凰大桥与济南黄河体育中心间另一处向日葵花海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
起步区规划蓝绿空间占比不少于70%,彰显“城即园林”特质,已累计开工生态保护类项目60余个。依托大寺河、青宁沟、邢家渡引黄干渠等河道,起步区同步打造纵向生态廊道,将南部黄河风貌与北部田园风光相连,目前已完成多条河道疏浚工程,青宁沟综合治理工程加快推进。2024年,大桥城市副中心示范区内陆续开工博览园内泉韵水坊、鹊华中和苑、生态修复等重点项目,鹊山生态文化区(一期)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新动能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黄河岸边新质生产力加速奔涌
今年以来,起步区共签约引进优质项目24个,协议总投资210.7亿元,新培育省创新型中小企业10家、省“专精特新”企业7家、市瞪羚企业3家。
起步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同样以绿色低碳为基底,通过搭建“3+1”主导产业体系,明确“6+4+2”产业主攻方向,如今智能车、新能源、新会展等产业链加快形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澎湃。
在智能车产业方面,2023年比亚迪项目生产整车24万辆,今年服务推动比亚迪生产整车约10.7万辆,“海豹06”车型顺利投产,预计今年生产整车将达到30万辆。
在新能源产业方面,起步区推动爱旭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年底前实现首块组件下线,新引进山东能源钙钛矿光伏电池项目并开工建设,将在全省打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科技示范工程;聚焦氢能产业,采购56辆搭载国家电投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用于渣土运输、环卫领域,同步规划氢能撬装站、综合能源站,氢能应用场景持续扩大。在会展产业方面,济南黄河国际会展中心顺利举办各类展会活动10场,累计展览面积20万平方米。9月份,举办第22届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览会,展览面积近10万平方米。
同时,起步区提前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在崔寨片区规划5200亩的未来产业园,聚焦未来制造、未来能源等方向,打造“源头创新—成果转化—产品开发—场景应用”的未来产业链群。其中,在机器人产业方面,起步区与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共建的“黄河机器人创新院”实现揭牌落地,将构建“AI+机器人”产业生态,加速推进集空天、机器人、科研于一体的平行空间建设。在低空经济产业方面,以未来产业园为载体支撑,加快导入一批科技含量高、示范引领强的项目,率先在全省打造低空经济先行示范区。
绿色新城承载力持续增强
新市民乐享高品质幸福生活
大桥水厂通水调试,大桥燃气热源厂投入使用,济南黄河北最大消防站主体封顶,崔寨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并建成地面节水公园,省内首座半地下多功能生活垃圾分类转运中心项目试运行;济南黄河大桥复线桥预计年内具备通车条件,济南黄河黄岗路隧道、济泺路隧道北延、航天大道隧道加速建设,全区109条154.4公里市政道路具备通车条件……
坚持生态、交通、基础配套设施优先,起步区新城框架逐步形成,如今,跨黄通道越织越密,市政道路串联成网,绿色新城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随着城市加快建设,起步区迎来群众大规模回迁和人口导入,前期布局的高品质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也迎来新建设进展,将助力托起新市民幸福生活。
今年以来,全区新建教育设施7个、续建17个、竣工4个。9月1日,起步区首个新建成投用的初中学校迎来开学,成为加强基础教育资源供给的新成果,同时,起步区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先后引入美国菲利普斯艾斯特国际学校、山东省实验中学、山东省实验小学、济南幼高专幼教集团等优质教育资源和项目。当前,省实验中学鹊华校区已完成竣工验收,国际学校项目开工建设,长江以北最大的智能仿真实习实训基地项目完成立项。
在医养方面,起步区首家三甲医院——山大二院北院区一期项目,力争年底前开诊运营;国内首个公立医疗机构之间医技共享的整合型医疗中心项目,已于5月全面开工建设,预计2027年10月竣工。同时,起步区加大普惠性医疗资源供给,新建3处社区卫生服务站、71所村卫生室。区级养老服务中心进入装饰装修阶段,力争今年底竣工交付。
济南黄河体育中心项目6万座席专业足球场进入屋盖钢结构施工阶段,体育馆、游泳馆及全民健身中心也已开工建设。
培育高质量发展软实力
优质营商环境人才生态作用凸显
起步区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开放合作,近年来,在打造优质营商环境、人才生态上取得一系列成果,成为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
前期,起步区出台《集聚人才创新发展若干政策》及配套细则,推出20条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人才支持措施,围绕重点产业绘制人才引育“图谱”、“一人一策”给予政策扶持激励,截至目前,已累计引进2个院士团队,集聚高层次人才451人。
起步区在人才招引上注重“产才融合”,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科研创新优势塑造人才集聚高地。通过深化与中科院战略合作,引进建设新型研发机构6个,孵化先行燃气轮机等高科技企业20余家。依托中科核技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处、教学实践基地2处。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起步区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在全市率先开展多项惠企创新举措,例如: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公布区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事项清单;首创“免申即享”政策“网上全流程兑现”;试点“集群注册”“个转企”登记模式,实现73家集群注册登记企业入驻产业园区。此外,起步区打造了涵盖17个省区47个市165个县的黄河流域通办服务圈。
优越的营商环境是推动开放合作的重要力量,今年,起步区与新加坡经贸合作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山东(新加坡)企业服务中心启动运营;起步区与南洋理工大学、山东大学三方合作项目——中新绿色科技研究院揭牌成立,年内将推动成立成果转化平台,启动首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与吉宝集团合作,起步区将加快推动中新未来公园、中新合作标志性建筑开工建设;与雅诗阁合作的雅遇公寓,计划年底前启动运营。